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舉辦“建設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研討會

2020年11月24日10:24

10月10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舉辦的“建設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成功舉行。

全景.jpg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院長、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偉,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原副校長林桂軍,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紫光講席教授鞠建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張輝,中銀証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等出席研討會。與會的業界權威專家齊聚一堂,為推動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獻計獻策。研討會由劉元春副校長主持。

黃奇帆.jpg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在題為“圍繞問題,補上短板是落實內循環、雙循環的關鍵所在”的主旨發言中認為,“內循環、雙循環”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更深層次改革開放的必由之路。他強調,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第一動力是創新,應進一步增加科研投入,提升科研成果轉化率。未來我國需要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科研成果轉化率,加大對企業扶持、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擴大民眾消費等綜合措施,消除痛點、補齊短板,更好激發內生發展動力。

劉偉.jpg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作了題為“以新發展格局重塑我國經濟新優勢”的主旨發言。他指出,理解新發展格局,千萬不要把它看成短期的、特別是國際情況變化和新冠肺炎疫情來了以后的一個應急之舉。它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目標的歷史要求,我國需要以新發展格局重塑經濟新優勢。在他看來,構建新發展格局關鍵在於創新驅動、創新引領,實質在於均衡發展,戰略基點在於擴大內需,戰略方向在於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支撐在於以“一帶一路”引領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突破在於打造區域性的新增長極和開放新高地,戰略目標在於全面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黃群慧.jpg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的發言主題為“完善內需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他認為,理解新發展格局要緊緊抓住“循環”這個關鍵點。他認為,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暢通經濟循環,應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入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加快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化市場體系﹔應加快完善科技和產業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李曉.jpg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曉以“‘雙循環’需要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為主題發言。他表示,隻有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才能更好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效果。面向未來,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要求由“門檻式”開放轉向“規則式”開放,應大力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以規則、體制、制度改革為中心,提升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水平。要著力增強我國在區域經濟市場規則的兼容性,更好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改革。

林桂軍.jpg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原副校長林桂軍在“開放大國視角下的雙循環假說”的主題發言中認為,我國對外開放一定要立足全球價值鏈比較優勢。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57個經濟體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應該據此制定自己未來的政策,增強中國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要在開放大國的視角下審視“大循環”“雙循環”,同時要建立系統的全球價值鏈風險防控體系,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化解等。

鞠建東.jpg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紫光講席教授鞠建東作了題為“亞洲共同體:理論、實踐與路徑”的發言。

張輝.jpg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張輝的發言主題為“以國內國際雙循環引領新型全球化”,他認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是因為我們有完備的生產體系,有強大的消費潛力﹔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就要通過對外貿易和投資,拓寬全球價值鏈分工,通過進口和引進外資促進要素流通,加快要素升級。下一步,要以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流通體系,把生產和消費更好結合起來,以強大生產能力支撐國內巨大市場需求,以國內市場體量反哺生產轉型升級。

管濤.jpg

中銀証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在主題發言“促進開放的雙循環是實現六穩六保的根本保障”中認為,在新發展格局下,要繼續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加強政策協調﹔要進一步通過改革開放釋放制度紅利,用改革的辦法理順財政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加快推進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建設。要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必須促進“大循環”“雙循環”良性互動,彈好經濟內外均衡協調發展的“鋼琴”。

劉元春.jpg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總結發言中表示,當前對雙循環的認識存在泛化和狹隘化等誤區,雙循環不是一個無中生有的、簡單的應急性舉措,它是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脈相承的、進一步升華的理論。雙循環是有機聯系、相互促進的整體,當前和未來的核心問題是創新,短期必須要通過機制體制改革突破卡脖子難題,中期要以技術創新為核心實現創新驅動戰略,使高質量發展有魂魄。新時期,要依靠內部創新力和對外戰略的創新布局,以更高水平開放推進雙循環戰略。

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后疫情時代,我國仍需保持一定的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進一步釋放制度紅利,著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構建更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

來源:中國人民大學

(責編:孫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