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黃凱鋒 馬麗雅:扎實推進健康扶貧

黃凱鋒 馬麗雅2020年11月12日08:45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扎實推進健康扶貧

作者:黃凱鋒、馬麗雅,分別系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上海社科院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上海社科院基地成員

上海市嘉定區與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千裡“聯姻”,是“中央要求、當地需求、上海所能”緊密結合的生動案例,也是滬滇對口幫扶從“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的具體方式,更是對精准扶貧國家戰略的有效落實。嘉定區拿出真金白銀,從組織領導、學習培訓、臨床帶教、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全方位支援幫扶,極大提升永仁縣衛生綜合服務能力。“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組合拳”,疊加滬滇扶貧協作效應。

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激發扶貧創新原動力。主動發揮上海在長三角、長江流域的龍頭帶動作用,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區域發展戰略,是黨中央對上海的明確要求,也是上海在服務全國中加快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永仁縣地處雲南北部,金沙江北繞東環,西南絲綢古道穿境而過,自古就是出滇入川要塞,雖然是楚雄州內人口最少的縣,但在“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具有獨特地位和重要作用。為深入推進滬滇扶貧協作,確保扶貧工作精准有效,上海堅持國家戰略定位,注重疊加效應,將脫貧攻堅與“一帶一路”建設有機結合,在助推雲南經濟發展的同時,著力提升當地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能級。嘉定區與永仁縣開展的醫療幫扶,充分展示了上海各級政府各個部門“更好地服務全國、服務長江流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滬滇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向教育、文化、衛生和科技等領域的延伸拓展,實現全方位支援幫扶,優質資源點對點“菜單式”服務,填補了永仁縣多方面領域的空白。作為日照時長僅次於拉薩的“陽光城”,永仁縣擁有得天獨厚的光熱資源﹔作為雲南的北大門,永仁縣地處滇川兩省四州市六縣區交匯處,交通樞紐優勢明顯,滬滇醫療幫扶助力永仁縣憑借自身自然資源優勢,擴展康體養生養老等健康產業的發展空間,助力永仁縣在打造滇中產業新區城市經濟圈、成昆經濟帶雲南北大門等戰略中發揮更多作用。

加大資本和硬件投入,健康扶貧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任務。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是所有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脫貧攻堅,資金投入是重要保証。嘉定區和永仁縣的醫療幫扶,堅持發揮嘉定區人民政府投入主體和主導作用,通過資金支持,從根本上補齊了當地皮膚性疾病專科診療設備的硬件短板﹔通過基礎醫療設施的完善,使當地人民“常見病、慢性病有地方看、看得起”,並為周邊地區帶來輻射效應。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永仁縣擁有漢、彝、傣、回、傈僳等23個民族。嘉定區和永仁縣的醫療幫扶,切實加強和改進了民族貧困地區的健康扶貧工作,使少數民族地區醫療基礎條件明顯改善,為全縣順利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立脫貧工作長效機制。永仁縣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又是脫貧致富、健康扶貧的主體。嘉定區和永仁縣醫療幫扶工作的開展,始終把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放在首位。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為永仁縣衛生綜合服務能力的提升鍛造了一批杰出的人才隊伍,實現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也是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拔窮根、強后勁”,著力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的有效途徑。嘉定區和永仁縣醫療幫扶的一系列舉措,注重在鞏固健康扶貧成果常態長效機制方面的探索,使得永仁縣的醫療衛生事業真正實現脫貧,幫助當地的健康產業增強自身發展能力,讓永仁縣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編:孫爽、徐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