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加快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推動黨內法規建設,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黨內法規是國家治理圖景的重要內容。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願的統一體現。隻有在黨的領導下全面依法治國,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治理才能有序推進。黨內法規是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安排,是體現黨的統一意志、規范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依靠黨的紀律保証實施的專門規章制度。
黨內法規高度凝聚了中國共產黨治黨的基本經驗。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形成了從嚴治黨與依規治黨的寶貴經驗,保障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國家治理的核心,形成了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從嚴必依法度的傳統,凝聚了中國共產黨治黨的基本經驗。從中國共產黨建設的歷程看,“黨內法規”是黨的領導人經常使用的一個約定俗成的概念﹔從文本看,“黨內法規”是一個具有黨內“法定依據”的概念,被黨的文件多次使用﹔從學術視角看,“黨內法規”是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法的基本特征。事實証明,依規治黨進一步將黨的政治思想和組織優勢制度化、規范化。黨內法規的國家治理邏輯深刻反映了中國特色的政黨與國家關系,能夠有效促進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發揮,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邏輯起點。
促進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銜接協調。中國共產黨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既要依靠國家法律又要依靠黨內法規,二者統一於國家法律高於黨內法規、黨內法規嚴於國家法律的基本原則,這就要求做好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之間的銜接協調。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有著共同的價值取向。黨內法規致力於規范黨的權力運行過程,強化權力監督機制,國家法律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兩者統一於服務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這個共同目標。目前,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銜接還存在邊界模糊、權限不清,以及立法碎片化現象和缺乏聯動機制等問題。我們應從事前、事中、事后三個環節著手,做到基本精神的融通、基本制度的銜接以及避免和消除沖突。實現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相協調,應堅持和鞏固黨對立法工作的指導地位,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加強黨內法規的體系建設,完善黨內法規的事后評估制度、黨內法規的內部審查機制,形成黨的立法部門與國家立法部門的聯動機制。總之,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的銜接是在維護憲法和法律尊嚴基礎上,保持兩個規范體系相互呼應、協同和承接的良性互動,確保兩個規范體系自洽周延、不相抵觸,形成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和相互保障的格局。
提升黨內法規質量和執行力。黨內法規制定是黨內法規體系建設的源頭性工作,是決定黨內法規質量及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的關鍵一步。制定黨內法規,應當遵循理論性與實務性、現實性與前瞻性、完整性與明確性、嚴肅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干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黨內法規制定的民主性和公開性﹔加強對黨內法規的審查、修改、補充、完善。同時,應當科學劃分黨內法規制定體制的層級,合理確定黨內法規制定主體黨內法規制定權的效力等級,維護黨內法規制度體系結構的完整性和內在的統一性,充分發揮黨內法規在全面從嚴治黨中的功能和作用。黨內法規的生命力和權威性有賴於實施,這對提高黨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提高黨內法規執行力,需要著力提高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健全黨內法規執行機制,強化執行資源有效供給,以確保黨內法規有效、管用﹔完善黨內法規備案審查標准,建立科學、系統、靈活、適當的多元化備案審查標准,健全監督審查機制。同時,廣大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黨紀黨規意識,做好表率。
運用系統思維加快構建黨內法規體系。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理論的生命力在於創新,黨內法規的理論研究應當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上不斷豐富理論視角,推動跨學科研究,拓展研究內容,優化研究方法。具體而言,要從理論上對黨內法規體系是什麼、為什麼要實現黨內法規體系化以及如何實現黨內法規體系化予以全面而充分的闡釋,按照“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的邏輯,為加強黨內法規體系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同時,要用系統思維、全局觀念、科學方法推進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正確處理黨內法規數量與質量、局部與全局、適應性與前瞻性、穩定性與靈活性之間的關系,確保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門類齊全、內容科學、配套完備、銜接有序。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基於制度激勵—網絡結構的黨內法規執行體系及運行機制研究”(17CZZ007)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