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王廣義:國際視野下的中國東北抗聯研究

王廣義2020年08月13日08:43來源:光明日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東北抗聯國外相關文獻的搜集、整理與研究”負責人、吉林大學教授

“九一八”事變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在中國東北抗日戰場上,東北抗日聯軍作為中國共產黨創建最早的抗日武裝,白山黑水、冰天雪地,孤懸敵后,周旋苦戰,打擊和削弱日偽的統治,牽制和消耗大量日軍,有力地支援和配合全國和蘇聯等其他國家的抗戰,戰爭后期又與蘇軍緊密配合,在最后對日決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抗日戰爭研究向更深更廣拓展,必須推動中國抗日戰爭史系統化、國際化研究。“有一份史料說一分話”,史料的把握是歷史能夠深入研究的關鍵性因素,加強國外相關東北抗聯資料的搜集、整理與研究,對於著力研究和深入闡釋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等重大問題有著特殊意義。

國際視野下中國東北抗聯研究的重要意義

首先,凸顯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后,很快走上軍國主義侵略的道路,日本很早就對中國東北進行軍事滲透和侵略,東北也是近代以來開展反日斗爭最早、最激烈的地區。中國共產黨成立不久,就派人到東北建立中共滿洲省委,領導反日愛國運動。“九一八”事變爆發后,中共滿洲省委和中共中央率先發表了《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佔領滿洲宣言》和《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發出了武裝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最強音,並派楊靖宇、周保中等優秀黨員深入東北各地開展抗日斗爭。但蔣介石等國民黨人消極抵抗或不抵抗造成了東北的迅速淪陷。盡管抗日初期國民黨愛國將領李杜、馬佔山等義勇軍也做了一些積極抵抗,但由於內部渙散等多種因素而很快潰敗。隻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隊伍最終形成抗日統一戰線,組建東北抗日聯軍,在惡劣的戰爭環境下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凸顯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其次,彰顯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東北抗日聯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支英雄部隊,不僅牽制了日軍侵華進程,也使得日軍妄圖與德國共同夾擊蘇聯來贏取亞洲戰場的陰謀破產。共產國際曾指出:“滿洲的游擊戰起了重大作用,致使日本法西斯軍閥至今不敢發動反蘇的反革命戰爭。”東北抗聯也是一支最具有鮮明國際性的抗日隊伍。中國、朝鮮、蘇聯等國人民面對日本侵略者,共同作戰、生死相依,充分體現國際反法西斯聯合統一戰線的特性。然而,長期以來,受戰后冷戰思維、國共內戰等因素影響,中國抗戰的作用和貢獻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和肯定。通過對有關東北抗聯國外原始文獻資料的研究,在世界格局中審視中國抗戰,有助於全方位考察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和貢獻,防止有意遮蔽、歪曲和篡改歷史。

再次,能夠直接彌補東北抗聯史料的不足,與中國國內資料形成互証、補正。東北抗聯歷史關涉多國多方,如日本帝國主義的殘酷“討伐”、中朝兩國人民的並肩作戰、蘇聯的支持與幫助等,相應形成了不同文獻。通過對這些資料的搜集和整理,有助於補正以往研究的缺失,還可形成中外互照。尤其日偽對東北抗聯殘酷“討伐”的敵方原始資料譯介與公布,無異於其罪行的自白,更是控訴日本侵華歷史的鐵証。

最后,加深了對東北抗聯精神的認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東北抗聯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在十四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生與死、血與火的磨礪中熔鑄而成,是抗戰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外資料相結合研究使抗聯歷史事件和人物更為立體、真實、豐滿。如通過對日本有關東北抗聯反“討伐”等原始資料的譯介與公布,重現抗聯戰士奮勇抗敵的鮮活畫面,體現東北抗聯忠貞報國、勇赴國難的愛國主義精神﹔勇敢頑強、前赴后繼的英勇戰斗精神﹔堅貞不屈、勇於獻身的不畏犧牲精神﹔不畏艱苦、百折不撓的艱苦奮斗精神。我們應傳承東北抗聯精神,將其與當代建設相結合,以史鑒今,汲取動力。

國際視野下中國東北抗聯研究的現實路徑

首先,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東北抗聯原始資料和相關研究由於各國研究者的政治立場不同,研究方向與關注焦點亦各有所異,對問題的解釋顯然有很大差別。我們必須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堅持正確方向、把握正確導向,以“九一八”事變為研究起點,從東北局部抗戰到中華全民族抗戰再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由點、線到面到體,將整個抗日戰爭置於特定的時空背景下進行系統、全面、動態研究。

其次,加強研究視角的國際性,在世界學術話語體系中發出“中國聲音”。當前國內外抗日戰爭史研究涉及不同領域,多元化的研究視角與學術觀點相互交鋒,研究方法、價值判斷各有千秋。學術界應將東北抗聯置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大背景下進行研究,在歷史認識交鋒和相互理解的基礎上,突破本土學者的局限,加強學科間的交流與對話,整合學術資源,增進研究主體的互動,秉持求真、求實、求信的原則和立場,推動抗戰史研究走向學術化、國際化,不斷建立跨國境的歷史認知與歷史共識,提升中國抗戰史研究的境界。

最后,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國外關於東北抗聯的史料與研究有著多種形式,如日本、蘇聯相關的檔案和調查報告、朝鮮抗聯戰士回憶錄、歐美關於東北抗戰的新聞報道等,我們要在科學甄別史實的基礎上,將這些歷史資料進行互相印証,盡量還原歷史真相,避免研究的碎片化、單一化、邊緣化。尤應注重歷史文獻與口述調查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抗聯歷史比較久遠,國外存有抗聯隊伍留下的舊址遺跡,還有為數不多的在世抗戰老人,我們應通過田野調查、口述歷史等方式將這些抗聯記憶轉化為歷史資料予以保存,以豐富對抗聯歷史的研究。

國際視野下中國東北抗聯研究存在的問題

針對東北抗聯研究,目前學界仍主要停留於中國本土資料的利用和研究,國內學者利用國外資料不足,參考國外的研究成果較少﹔能夠熟練利用外文文獻、具有國際視野的學者不多,這些仍是學術研究中的突出問題。另外,國際學術界對東北抗聯的整體性研究與了解也處於缺失狀態,基本都是利用本國資料進行研究,缺乏多國的互相論証。因此,必須加強對國外資料的搜集與運用。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歷史地位和歷史意義相比,同這場戰爭對中華民族和世界的影響相比,我們的抗戰研究還遠遠不夠。國際視野下的東北抗聯研究,是東北抗戰史及中國抗戰史研究的重要領域,也是當前研究較為薄弱的領域,需要眾多專家學者齊心協力,深入挖掘,為時代立鑒,為國家立史,為人民立言。

(責編:孫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