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開展“雲交流”

2020年07月01日09:13來源: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原標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開展“雲交流”

2020年6月19日上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下稱“國經中心”)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EAI)圍繞新冠疫情、中美貿易摩擦、“一帶一路”等因素對中國-新加坡經貿關系、東南亞和東亞經濟、全球產業鏈的影響,以及亞洲國家如何合作消除影響,加快經濟恢復正常狀態等議題開展深入交流。國經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和EAI所長郝福滿(Bert Hofman)分別致辭,國經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副總經濟師張永軍、美歐研究所負責人張煥波,EAI副所長陳剛、經濟部部長仝月婷、國際部部長藍平兒(Lam Peng Er)、社會部部長趙力濤、訪問教授邢玉清等發言,國經中心交流部部長許朝友主持會議。


  魏建國指出疫情在全球演變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也在持續發酵。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復蘇仍有較大不確定性。相比於供給端來說,對需求的沖擊持續時間更長一些,特別是疫情防控常態化后,社交隔離要求已造成消費和投資萎縮,並導致居民和企業收入出現下降,甚至正引向通縮的深淵。

魏建國強調,有些國家提出要引導制造業回流,建立本地化供應鏈,強化出口管制,出台保護性政策,這將對國際貿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礙或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產生破壞性影響。

魏建國還提到,疫情給中美關系帶來更多的分裂,加劇了中美對抗。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焦慮、對華戰略遏制和圍堵會進一步升級。把疫情泛政治化更具有危險性,容易被激進的民粹主義和狹隘的民族主義的情緒所裹挾,進而給經濟社會帶來更大的破壞性。

郝福滿表示,新冠疫情造成的影響是全球性的,疫情還未得到成功控制。疫情將導致社會不平等、極端主義,成為了緊張局勢的催化劑。同時,為應對疫情影響採取的經濟領域的解決方案可能會加劇社會問題,讓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疫情造成外交出現收縮局勢,使美中關系更加惡化,影響東南亞地區及整個世界的外交局勢,加劇了美中貿易摩擦,加速了貿易和科技領域“脫鉤”。中美貿易戰比新冠疫情對國際社會影響更大。

雙方一致認為,新冠疫情對全球政治、經濟、社會、外交、安全、公共衛生等領域造成深遠影響,導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出現多點“梗阻”,加大“斷鏈”風險,加劇了中美對抗,影響亞洲地區及整個世界的外交局勢。穩定中美關系和加強抗疫合作是推動全球走出危機的關鍵,同時亞洲國家要加強區域合作,加快落實G20抗疫特別會議和10+3領導人特別會議達成的共識和行動計劃,創新和調整區域生產網絡和生產方式,深挖區域一體化潛力,積極推動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區域經貿協定,推動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機制,包括世貿組織(WTO)改革,共同營造貿易自由化環境。

雙方表示,將繼續加強交流,從智庫角度探討分析疫情帶來的深刻影響及其應對策略,更好提出建議,攜手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推動區域和世界經濟復蘇向好。

(責編:孫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