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唐小平: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

唐小平2020年04月27日08:29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系重慶市銅梁區委書記

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實施大數據引領戰略,推動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協同發展﹔

堅持把創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為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引擎﹔

把打造卓越營商環境作為提升區域競爭力的破題之舉,把改革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最大動力﹔

立足全域融合、全面發展,聚力打破城鄉二元邊界,實現城市有鄉村更美好、鄉村讓城市更向往

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強調,要從長期大勢認識當前形勢,抓住用好戰略機遇,著力穩住經濟基本面、培育新的增長點,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我們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今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為成渝地區發展帶來新機遇。

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加大。也要看到,我國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巨大的內需市場、充足的政策空間和顯著的制度優勢,支撐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穩中向好的總體勢頭沒有改變。我們要增強信心,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優化空間布局、完善基礎設施、壯大優勢產業、拓展開放平台,大力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工業互聯網,奮力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國際大都市后花園,打造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把准高質量發展主攻方向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就要夯實制造業這個基礎。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增強經濟質量優勢和競爭力的關鍵舉措。

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實施大數據引領戰略,推動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協同發展,不斷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

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聚焦“高”和“新”兩篇文章,全面建設數字花園高新區,加速形成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等特色優勢產業集群。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形成高能級、高層次、高度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鏈、價值鏈向中高端邁進。

加快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加快推進數據中心、物聯網、高速鐵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交通樞紐經濟、“智能+”產業發展。大力發展“5G+工業互聯網”,擴大智能化應用,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構建高質量發展創新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調結構轉方式、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根本上要靠創新。

創新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能否茁壯成長,關鍵在於是否有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必須堅持把創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為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引擎。

構建協同創新體系,主動對接國家、省市創新平台,強化政策機制“等高對接”,創新科技管理體制機制,大力建設實驗實訓基地、技術孵化中心,提質科創中心,打造創新聯動區域,激發創造活力和創新潛能。

打造創新人才高地,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健全完善集聚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體制機制,讓各類人才的創新智慧競相迸發。重慶市銅梁區始終把招才引智作為推動發展的關鍵舉措,持續用好用活“龍鄉人才政策十條”,創建重慶英才大會·海歸論壇永久舉辦地,建好“人才公園”,打造“英才小鎮”,不斷營造近悅遠來的最優人才環境。

推進創新成果轉化,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加強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發中心,以項目為紐帶開展重大科技聯合攻關,加強產學研用一體,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變現,形成現實生產力。

提升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為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幫助民營經濟解決發展中的困難。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是關系城市競爭力的關鍵。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要把打造卓越營商環境作為提升區域競爭力的破題之舉,把改革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最大動力,堅持“沒有最好、隻有更好”,以卓越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

構建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持續深化行政審批流程再造集成創新,全面推行“一窗通辦、一網通聯”,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和群眾少跑路、不跑路。重慶市銅梁區在建好用好市民服務和營商環境促進中心、高新區企業服務中心、“大數據+營商環境”社會治理創新中心基礎上,探索推行企業開辦“零材料、零費用、零見面、零跑路”審批,建設重慶首個企業開辦“無費區”,取得良好效果。

健全助企發展的問題解決機制,針對企業融資難、用工難、降本難等問題,務實搭建政銀企“鐵三角”,積極融通創業、再就業、靈活就業等渠道,開設企業服務“綠色通道”,堅定落實減稅降費各項政策措施,清理規范涉企收費,讓企業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保障環境,建立健全信用評價、涉企檢查和行政處罰報備、企業法治服務等制度,成立營商環境觀察員隊伍,加強事前、事中、事后監管,打破“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等隱性壁壘,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充分釋放企業創造力、競爭力。

推動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

城鄉融合是高質量發展的最高境界,其重點在於鄉村振興、城市提升和要素融合。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要求我們要立足全域融合、全面發展,聚力打破城鄉二元邊界,實現城市有鄉村更美好、鄉村讓城市更向往。

內外兼修,建設大美鄉村,著眼補短板、抓基本,加快補齊農村路、水、電、訊四個短板,抓實農村集體經濟、人居環境整治、基層組織建設、鄉村治理“四個基本”,夯實鄉村振興基礎,增強城鄉發展協調性。圍繞“建設一條綠道、發展一片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目標,打造富有特色的“綠道經濟”,推動農文商旅融合發展,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道法自然,打造田園城市,堅持以人為本,穩步推進老舊城區有機更新,下足“繡花”功夫推動城市智管、細管、眾管,建設智慧城市。秉持“山頭不推、稻田不填”理念,尊重山形水勢,順應自然肌理,在產城景融合發展上深度發力,打造推窗見田、推窗見綠,柔軟溫潤、便捷舒適的生態田園城市。

暢通血脈,做好融合文章,探索建立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動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一張圖、一盤棋,鼓勵資本、人才、技術下鄉,盤活農村土地、房屋等閑置資產,建好扶貧車間、鄉村振興車間,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促進城鄉產業融合、要素融合、公共服務融合,讓城市和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責編:孫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