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鄭大華:愛國主義 武漢人民英雄精神的鮮明標識

鄭大華2020年04月08日09:07來源:光明日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原標題:愛國主義:武漢人民英雄精神的鮮明標識

作者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復興思想研究〔多卷本〕”首席專家,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武漢不愧為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不愧為英雄的人民,必將通過打贏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再次被載入史冊!”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武漢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時對武漢和武漢人民的高度贊揚,對武漢人民的犧牲與奉獻、堅持與努力的充分肯定。

雄渾滄桑的歷史充分証明了武漢和武漢人民無愧英雄的評價

武漢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祖先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距今約3500年前的商朝方國宮城是武漢建城的開端。秦漢時期,沙羨、華容等縣級行政區建置起來。三國時期,武漢曾經是兵家必爭的要塞,唐宋時成為名副其實的軍事商貿重鎮,明清時期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天下四聚之一。清末漢口開埠和洋務運動開啟武漢現代化進程,使其成為近代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

109年前的1911年,面對清政府的腐敗、列強的入侵而引發的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英雄的武漢人民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辛亥革命的勝利,推翻了清王朝對中國260多年的統治,也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對中國2000多年的統治,成為中國歷史發展的重要裡程碑。

97年前的1923年,面對北洋軍閥的鎮壓和屠殺,英雄的武漢人民在剛剛成立不久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亦即“二七大罷工”。這次大罷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罷工雖然以失敗告終,但它彰顯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彰顯了武漢人民的英雄氣概,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心中尤其是工人階級心中的影響,在近代中國工人運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82年前的1938年,面對來勢洶洶、軍事裝備上處於絕對優勢的日本侵略者,英雄的武漢人民沒有絲毫退縮和畏懼,他們抱著與武漢共存亡的決心和意志,發起了“保衛大武漢”的戰斗。武漢保衛戰不僅是抗日戰爭初期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而且是整個抗日戰爭時期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它徹底粉碎了日軍侵略中國企圖速戰速決的夢想,實現了抗日戰爭從戰略防御向戰略相持的歷史性轉變,在中國抗戰史上具有標志性意義。

66年前的1954年、22年前的1998年,面對長江特大洪水,英雄的武漢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嚴防死守,以“人在堤在”的大無畏精神,與洪水作生死搏斗,確保了長江大堤的安全,確保了武漢等沿江重要城市的安全,為奪取“五四抗洪救災”和“九八抗洪救災”的偉大勝利作出了歷史貢獻。

滔滔長江水見証了武漢雄渾滄桑的歷史。武漢之所以成為英雄的城市,是因為這座城市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而武漢人民之所以成為英雄的人民,就在於武漢人民有愛國愛家、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有敢於奮斗、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擔當,有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高尚品格,有舍小家顧大家、棄“小我”成“大我”的奉獻精神。

愛國主義是武漢英雄精神最鮮明的標識

荊楚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過程中,它繼承和發展本土文化之優秀基因,又以地處“九省通衢”、具有溝通東西南北之區位優勢而不斷地吸收與融匯中原文化以及其他地域文化因素,並通過沉澱、揚棄和創新,形成了自己的精神特質。深遠厚重的荊楚文化,哺育了一代代武漢兒女,塑造了武漢的英雄精神,愛國主義則是其中最為鮮明的標識。

愛國主義是人們對祖國、對民族、對故土所懷有的最深厚、最真摯的依戀之情、熱愛之情、歸宿之情,集中表現為民族的自豪感、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發展和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撐,也是荊楚文化的鮮明特質。它既是一份擔當,更是一份責任,是調整和處理個人與國家、個人與民族關系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亦即個人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民族的命運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個人應有為祖國、為民族的利益而奮斗、而獻身的責任擔當。

自古以來,生活在以武漢為中心的荊楚大地上的眾多志士仁人有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涌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為實現其修身以高其志、獻身以強其國的人生理想,上下求索、矢志不渝,“寧溘死以流亡”,也不願同流合污或出走他國,最終自沉於汨羅江中,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人格和為國寧死而不屈的斗爭精神為后世所景仰。近代的土家族將領、抗英英雄陳連升,武昌首義三烈士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聞一多,黨的早期領導人董必武、蕭楚女、惲代英、陳潭秋,“二七大罷工”烈士林祥謙等,都是武漢和湖北人民的杰出代表。

歲月流轉不息,精神傳承不斷。對民族、對國家的忠貞熱愛、深沉依戀,已深深植根於這片土地,融入武漢人民的精神基因。這種精神激勵著一代代武漢兒女自強不息、頑強奮斗,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英雄壯歌。

此次抗疫斗爭錘煉和升華了武漢人民的英雄精神

在與新冠肺炎疫情抗爭的過程中,英雄的武漢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再次得到了升華和弘揚,武漢再次向世人展現了光榮之城、英雄之城的無畏和擔當。

武漢人民展現出識大體、顧大局的犧牲精神。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黨中央審時度勢,果斷作出武漢“封城”的決定。武漢人民自覺服從疫情防控需要,為有效阻斷疫情向全國乃至世界的擴散作出了巨大犧牲。每扇緊閉的門窗背后,都是負重的戰斗,都是默默的奉獻。

武漢人民展現出不畏難、不服輸的英雄氣概。在疫情肆虐的日子裡,武漢人民承受著生理上、心理上、精神上的巨大壓力,他們沒有被嚇倒、被壓垮,而是以頑強不屈的意志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從醫務人員到社區工作者,從公安干警到快遞小哥、志願者,每個人都在堅守,每個人都在付出,終於驅走陰霾、迎來春天。全國人民都為武漢人民的無畏精神所鼓舞、所感動。

武漢人民展現出重情義、知感恩的博大情懷。武漢不是一片孤舟,在最困難的時刻,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八方支援,用愛溫暖了這座城市。武漢人民心懷感念,雖尚未從傷痛中走出,但已把這份恩情記在心裡,自發用各種方式表達深深的感念。武漢人民感恩全國人民的支援,全國人民感恩武漢人民的付出,這就是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的生動寫照。

“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武漢保衛戰的勝利必將為奪取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最終勝利作出決定性貢獻。武漢人民的堅韌和付出,必將鐫刻在這座城市光榮的歷史上。經過這場斗爭的磨礪,武漢也必將浴火重生,綻放出更加動人的光彩。

(責編:宋美琪、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