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厄瓜多爾友人贈送筆者兩件羊駝毛制作的套頭披風,打開形如長方形毛毯,折疊形如半身斗篷,正中可用紐扣解系,形成一個露頭圓洞,毯子披挂兩肩,手腳活動自如,穿戴方便。這就是南美的傳統服飾彭丘,它展開長一到兩米,寬半米到一米,如一席輕盈袍子披裹全身。
彭丘盛行於南美的智利、秘魯、阿根廷、厄瓜多爾、玻利維亞、巴拉圭和烏拉圭,早先普及於務農的印第安人和高喬人中,后因其便捷易穿的功能和獨特外形受到當地白人以及西方人的喜愛。彭丘最引人矚目的一次亮相是在2008年秘魯首都利馬召開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與會的21個經濟體領導人都穿上了這東道主的傳統民族服飾合影留念。照片中,領導人統一穿著的彭丘素色庄重,盡顯端庄質朴卻不失南美民俗風情。其實,彭丘除了素色還有眾多色彩艷麗的樣式,有的印有當地民族圖騰和花紋,有的勾勒自然元素和生活情景,有的編織時尚圖案。
有人認為彭丘的歷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那時生活在安第斯山脈附近的印第安人就已經開始使用彭丘來御寒了。后來出現的記載描述,西班牙統治者侵略美洲大陸,印第安婦女便給自己對抗外敵的丈夫兒子編織這種不僅能御寒還能起到防御作用的彭丘。彭丘不僅是父輩祖先們遺留兒孫的傳統服飾,還穿越疆界、地域和時間,成為民族抗爭精神的象征。
如今彭丘更是走入國際市場,引領了時尚新浪潮,諸多國際大品牌如聖羅蘭、迪奧以及博柏利等都設計推出了風格迥異的彭丘服裝。很多服裝品牌也仿照彭丘的樣式和功能制作出具有防雨、防晒、抗寒的個性披風。如今,彭丘還被用於軍事野營裝備中,可見其普及度和受歡迎度之大之廣。
在南美,制作彭丘的原料主要是羊駝毛。羊駝是南美安第斯地區特有的動物,由於生長在高原,常年處於晝夜溫差大、陽光輻射強的惡劣環境,它的毛長、光亮而富有彈性,在保濕、保暖、耐磨性和抵御陽光輻射上比一般的羊毛、兔毛都要好,且無毛脂,雜質少,適合制成高級的毛織物。羊駝毛有22種天然色,且染色時不易失去原有光澤,適合毛紡或精紡加工。據說幼年羊駝毛每克的價格可與黃金價格相當,由此可見其不菲的經濟價值。其實不僅是當下,早在19世紀,彭丘就已經成為高估值產品,一件彭丘可以交換幾匹馬或重達70千克的馬黛茶。這就不得不承認羊駝毛巨大的市場價值和隱藏的功能優勢。
不過,盡管彭丘因羊駝毛而價格飆升,南美國家卻並未將出口羊駝制品當作致富機遇,並沒有因此大剪羊毛,更沒有殺戮羊駝。相反,正是因為羊駝的巨大價值,南美各國人民才更加重視和愛護它們,嚴格限制羊駝出口數量。尤其受到印第安人“與自然為善”理念的影響,他們倡導“愛生命、愛自然”,有節制地開發利用資源。秉持印第安人熱愛自然的傳統理念,當地人每年隻給每隻羊駝剪毛一次,長滿一年的羊駝絨毛需要兩三天結束剪毛,成年羊駝平均剪毛量可達3000克,基本滿足人們所需。
此外,彭丘制作工藝並非易事,往往需要耗費一到四個月才能制作出一件品質優良的彭丘。在南美一些地區,剪毛工作已經成為某種儀式,每年十一、十二月的指定日期,人們會給准備剪毛的羊駝們帶上彩帶,圍成人牆追趕它們,以表示對大地母親賦予人們羊駝毛的感謝。
將羊毛轉換成線完全是一項手工完成的任務。人們將剪下的毛清潔后晾晒於陽光下,拉伸形成毛縷狀,隨后放在一種類似於旋轉陀螺的木質紡錘和捻線杆上用手紡織。如今在提取毛線纖維環節還融入工業技術,這就簡化了煩瑣的制作工序。紡織后是染色工序,南美人偏好使用天然染料,如從海紅豆中提取紅色,從桑葚中提取藍色,從加州胡椒樹中提取綠色,從大黃中提取金色等,還會在其他如堅果殼、馬黛茶、洋蔥、角豆、黑莓或甜菜等自然元素中提取各種不同顏色。這種制作方法體現了南美人“源於自然、取之自然、用之自然”的生態理念,所以有人將彭丘看作反映南美人生活方式和與自然共處的一種天然服飾。
南美各國爭先將彭丘視作國家重要的民俗文化遺產,偶爾區別於名稱使用的不同。除了2008年APEC會議東道國秘魯贈予每個國家領導人彭丘以示國服象征外,智利早在2004年APEC會議上就通過領導人展示了本國類似彭丘服飾的查曼多披風,其色澤更加艷麗多彩,所繡黑莓、麥穗、鳥類圖案更具智利本土特色。除此以外,哥倫比亞稱彭丘為盧阿納,墨西哥稱彭丘為薩拉佩或加潘,而在厄瓜多爾、玻利維亞和阿根廷則普遍使用彭丘一詞。其中,阿根廷最為重視彭丘的歷史地位,設立了彭丘國家節,在卡塔馬卡省,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文化表現形式。據說這裡生活的先民們常常在剪羊毛、抽絲、編織和制作彭丘時聚集起來載歌載舞、把酒言歡,彭丘成為聯結民眾的紐帶,讓人們如慶祝節日般歡樂地生活。
自1967年第一屆彭丘國家節舉辦以來,除了特殊原因,這一盛會每年七月都如期而至,並一直持續十天。屆時各國手工藝人帶著制作精良的彭丘展品齊聚一堂,同時還有攝影展、賽馬表演、美食品嘗以及年度“彭丘女王”的選舉活動。彭丘國家節也由此成為阿根廷冬季最重要的節日,並被國會於2016年宣布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阿根廷大眾節日中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節日。為了配合彭丘國家節的設立,卡塔馬卡省政府還特意建立了彭丘博物館,讓人們了解彭丘的制作工藝和彭丘節的歷史沿革。館內收藏有關彭丘節的記錄影像和照片,以及歷屆手工藝人、獲獎者及彭丘女王的親筆簽名。博物館入口,一架帶有彩色織線的大型織布機覆蓋屋頂,象征一個大彭丘遮蓋、擁抱並庇護著所有進入博物館的參觀者。如同彭丘本身蘊含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它象征著歷史上印第安人英勇無畏的抗爭精神,象征土著民與自然其樂融融的生活理念﹔它為世人遮風避雨,幫助南美人實現身份認同﹔它不僅邁向國際市場,引領時尚風潮,還代表了一個民族的精神信仰。它是南美服飾之魂……
(作者:孟夏韻,系外交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