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求實”沙龍觀點述要

張雁2020年01月14日08:55來源:光明日報

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進修一部主辦、省部班(第68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研究專題支部承辦的第4期“求實”沙龍,日前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舉辦。此次沙龍的主題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謝春濤出席。省部班(第68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研究專題支部三位學員發言,分別是支部書記、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長馮飛,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毛有豐,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委員郭向軍。支部學習委員、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方江山主持沙龍。

馮飛的發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他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實現2020年的預期目標,要堅持穩字當頭。這為2020年的經濟工作定下了總基調。必須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穩應變,以進提質,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在實踐中要保持定力,不僅要關注眼前,更要重視長遠,不僅要治標,更要治本。制造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這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撐。新時代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制造業實現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競爭力。可以從四個方面著力推動:一是以發展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核心,實現產業結構升級﹔二是以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核心,推動生產方式變革﹔三是以產品質量和服務品質的提升為核心,促進制造業價值鏈的結構優化和提升﹔四是以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為核心,實現產業鏈升級。

毛有豐的發言題目是“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統計解讀”。他認為,從經濟增長、物價、就業、國際收支等綜合指標看,我國國民經濟運行總體穩定、穩中有進﹔從產業結構看,農業生產結構調優,工業生產邁向中高端,服務業增長繼續快於工業、比重繼續提高﹔從需求結構看,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對經濟增長貢獻提升,投資和進出口結構繼續優化﹔從區域結構看,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區域發展戰略穩步實施,地區發展差距逐步縮小,區域發展格局不斷優化﹔從未來發展看,我國在物質技術基礎和人才方面具備了較強競爭力,我國具有超大市場規模和快速成長的國內市場,改革持續深化和全方位開放的成效將日益顯現。加上我們獨有的制度優勢、充足的外匯儲備、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多樣的政策工具,完全有能力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中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當前,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各地區各部門的自覺行動,應當堅信中國經濟前景光明。

郭向軍在題為“關於穩金融的認識和思考”的發言中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完善和強化“六穩”舉措。其中,穩金融在“六穩”中起到了支撐和促進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原因在於:第一,穩金融對穩就業能夠提供必要的支撐,金融對企業的支持最終表現為對就業的支持﹔第二,隻有穩金融才能穩預期,增強人們對經濟向好的信心﹔第三,穩金融能夠促進穩外貿、穩外資和穩投資,為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提供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第四,隻有穩金融才能防范重大金融風險的發生。當前,需要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金融體系的適應性、競爭力和普惠性,促進金融和經濟的良性循環,實現高質量發展。

方江山在主持沙龍時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好基礎,做好經濟工作十分重要。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是做好2020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必須堅持以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創新驅動,堅持改革開放,全面提高整體經濟競爭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作者:張雁)

(責編:艾雯、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