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江蘇省社科類學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江蘇省社科界第十三屆學術大會學會專場在南京舉行

吳 楠2020年01月13日11:06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原標題:江蘇省社科類學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吳楠/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吳楠)1月9日,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江蘇省社科聯學會部承辦的江蘇省社科界第十三屆學術大會學會專場在南京舉行。來自江蘇省各地的獲獎論文作者代表和省社科類社會組織負責人、學者共180余人參會。

專場會議分為開幕式、大會學術報告和分論壇學術交流三個階段。

在開幕式上,江蘇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徐之順致主持詞。江蘇省社科聯學會部副主任何國軍宣讀獲獎論文表彰決定。本次會議共收到應征論文700多篇,經專場學術委員會評審,評出獲獎論文170篇,其中,一等獎64篇、二等獎106篇。與會領導向論文一等獎作者代表頒發証書。

“這是江蘇省人民在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江蘇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部署的重點任務之際,江蘇省社科理論界召開的又一個重要的學術會議。”徐之順表示,會議圍繞“社科類社會組織”,通過學術報告、分論壇研討兩個環節,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理論闡釋和學術研討,創新推動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為建設“強、富、美、高”的新江蘇營造良好思想理論氛圍。

在大會學術報告階段,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燕繼榮,江蘇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德海,東南大學首席教授、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徐康寧分別以“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中國之治’的裡程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中國對外開放的新思路”為題進行演講。

燕繼榮表示,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制度建設正式提上議程,這是對“政治建設”的進一步闡釋。政治建設一直是國家“五位一體”建設的重要內容,而制度建設應該說是“政治建設”的核心。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議明確制度建設的任務,指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是中國的兩大奇跡,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又能維持社會的相對穩定,這應該歸功於中國的基本制度安排,今后的任務就是要讓中國制度在各個方面都要表現出顯著績效。如何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現實的治理效能?他提出,首先,制度執行力是實現制度效能的關鍵所在,因此,全面提高制度執行力是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主要途徑。其次,以問題為導向,切實有效地提供解決方案是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現實方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解決百姓關注的現實問題為目標,梳理中國治理的問題清單,並使之轉化為國家治理的任務清單﹔憑借既有的制度優勢,總結借鑒正反兩方面經驗,通過改革創新,在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期,集中力量切實解決人民關切的問題和國家發展歷史遺留的問題,通過國家問題的逐一解決來進一步彰顯制度優勢,最終實現制度的成熟固化。

劉德海在演講中從四個方面闡述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的裡程碑意義:第一,從回望歷史的角度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中國之治”推向了制度高地﹔第二,從展望未來的角度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確立了“中國之治”的制度目標﹔第三,從本質內涵的角度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揭示了“中國之治”的制度密碼﹔第四,從頂層設計的角度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描繪了“中國之治”的制度圖譜。

劉德海表示,要把握堅持和完善的辯証關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標題就有堅持和完善,而且全文多次出現“堅持和完善”。堅持和完善有內在聯系,不能決然分開,不能說哪一條隻需要堅持和鞏固,不需要完善和發展。堅持和鞏固是我們的任務,完善和發展同樣也是我們的任務。但堅持和完善也有所區別,各有側重。固根基、揚優勢側重於堅持和鞏固,而補短板和強弱項側重於完善和發展。固根基、揚優勢側重於用好、用足、用活存量,而補短板、強弱項是做好增量。

徐康寧表示,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論斷內涵豐富,其核心是一個“變”字,關鍵是世界經濟政治格局重大變化,本質是世界秩序重塑,訴求是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他認為,中國經濟對外開放戰略的新定位由要素流動型開放轉向制度型開放,是充分利用改革開放多年形成的發展成果,主動融入和引領經濟全球化,形成中國優勢(部分產業、部分領域、全球治理等),促進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對外開放戰略的新目標由規模化全球價值鏈向集約型全球價值鏈轉移升級,是適當淡化增長牽引,實際上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近年來一直在下降,加強對全球資源尤其是高端要素流動的配置力和掌控力,形成“非對稱”的技術優勢和產業優勢,成為世界經濟的新門戶區(至少在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他認為,5G技術、電動汽車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典型反映了“后發優勢”在中國的應用,中國完全可以建立起自己牢固的“非對稱”技術優勢﹔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大有可為,是對外開放新作為的關鍵支點﹔在經濟全球化面前,中國要變被動融入為主動融入,變單純利用生產要素為配置全球資源,要打造樞紐平台、配置中心和創新空間。他強調,中國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需要有一個更好的外部輿論環境,增強與世界的認知與互信,盡可能消除彼此誤讀是重要工作。關鍵是要用人家聽得懂的語言講好中國故事。

當天下午的分論壇學術交流分為政治社會分論壇、經濟管理分論壇和黨建工作分論壇。與會學者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邏輯”“論中國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中的重大關系與總體定位”“基層社區治理體系的實踐創新研究”“推動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的幾點思考”“改革開放之前江蘇經濟的曲折發展及其啟示”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江蘇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徐之順致主持詞 本網記者吳楠/攝

江蘇省社科聯學會部副主任何國軍宣讀獲獎論文表彰決定 本網記者吳楠/攝

與會學者 本網記者吳楠/攝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燕繼榮發言 本網記者吳楠/攝

江蘇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德海發言 本網記者吳楠/攝

東南大學首席教授、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徐康寧發言 本網記者吳楠/攝

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吳楠/攝

(責編:孫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