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特征、重要內容。全體人民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的建設目標,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人民性、規律性,必將對“法治中國”建設起到重大推進作用。
第一,“三者統一”是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重大發展。
“三者統一”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主體論,闡明了“依靠誰”的問題。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鮮明品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區別於資本主義法治的根本所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保証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也保証了人民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
“三者統一”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價值論,闡明了“為了誰”的問題。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就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使法律及其實施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三者統一”集中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意願和利益。
“三者統一”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方法論,闡明了“如何建”的問題。在立法方面,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相統一,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在執法方面,要落實嚴格執法、文明執法,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落實到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在司法方面,要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解決好權益保障、司法效能提高、司法公信力提升等問題。
第二,“三者統一”是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完善。
“三者統一”為法律規范體系、法治實施體系、法治監督體系、法治保障體系等發展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目標、指引和准則。
例如,在科學立法基礎上,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公正司法等法律實施情況直接關系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效。“三者統一”對法治機構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通過嚴格執法、公正司法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執法決定和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義,提出了明確要求和重要導向。
又如,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離不開對法律實施的科學監督。法治監督體系通常包括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三者統一”既是黨的領導、人大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又是民主監督、社會組織監督、社會輿論監督、人民群眾直接監督等社會監督的基本依據和重要內容。
第三,“三者統一”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點工作。
例如,推進“三者統一”在立法工作中的落實。要進一步健全完善立法機關主導、人民參與立法的方式,包括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法律法規征求意見制度等﹔充分發揮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在立法協商中的作用﹔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和公眾意見採納情況反饋機制﹔完善書面征求意見、民意調查、征集提案、座談會、聽証會、列席旁聽、公眾征詢等程序。
又如,推進“三者統一”在法治保障工作中的落實。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保障工作,包括內核式保障和外延式保障兩個層次。內核式層次是道路保障、主體保障﹔外延式層次是理論保障、人才保障、制度保障等。聚焦“三者統一”,就要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法治素養和法治水平,增強崇尚、遵守和捍衛法治的積極性、主動性與科學性。同時,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理論保障、隊伍保障、人才保障、科技保障等。
通過兩個方面的保障落實,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水平不斷提升。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特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