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宣傳思想工作,要求宣傳思想干部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在這“四力”中,擁有“既見人之所見、亦見人所未見”的眼力,對於新聞工作者而言尤為重要。古人雲:“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的環境、對象、方式等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新聞工作者必須把增強眼力作為自身的重要使命,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努力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要有政治慧眼。毛澤東同志指出: “不注意思想和政治,成天忙於事務,那會成為迷失方向的經濟家和技術家,很危險。”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講政治,是我們黨補鈣壯骨、強身健體的根本保証,是我們黨培養自我革命勇氣、增強自我淨化能力、提高排毒殺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徑。”旗幟鮮明講政治是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是區別於其他一切政黨的鮮明特質和政治優勢。新聞工作者肩負著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務,必須時刻把講政治擺在首位,擦亮政治慧眼,做到在勝利和順境時不驕傲不急躁,在困難和逆境時不消沉不動搖。在講政治這個問題上,如果新聞工作者的眼睛不夠犀利,就容易失去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政治鑒別力,甚至在大是大非面前犯糊涂、在各種考驗面前敗下陣。
“治其本,朝令而夕從﹔救其末,百世不改也。”在政治上牢牢站穩了腳跟,就等於抓住了增強眼力的根本。新聞工作者要有政治慧眼,就得善於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問題,善於從政治的角度透過現象看本質,增強明察秋毫的政治辨別力,把各種事情看清楚、弄明白,堅決同各種錯誤思想、錯誤行為作斗爭,贊揚真善美、抨擊假惡丑,抵得住糖衣炮彈的襲擊,做到每臨大事而不亂、每逢大事有靜氣。在重大原則問題和大是大非面前,新聞工作者必須自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能力,涵養政治定力,在政治上排除各種干擾、消除各種困惑,確保政治信仰不變色、政治立場不動搖、政治方向不偏移,經受住各種風險的考驗,不為任何困難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要有理論法眼。恩格斯認為:“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劉少奇同志指出:“理論是實際工作的指針,沒有理論,工作就是盲目的,沒有前途的。沒有理論的人容易被‘俘虜’,被人家天花亂墜的話所迷惑。掌握了理論才能正確地指導工作。”如果一個人的理論水平不高,看問題就會心有余而力不足,隻能簡單膚淺地就事論事,不可能透過現象把握本質,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新聞工作者更是如此,如果沒有較高的理論思維能力,就會患上“近視眼”“夜盲症”,看不清前行的道路,找不到前進的方向,難以成為宣傳思想工作上的行家裡手和業務精兵。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理論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強大的理論作支撐,就好比站在山上,站得高、看得遠,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能做到點子上,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如何增強眼力,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我們的眼力不夠,應該借助於望遠鏡和顯微鏡。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就是政治上軍事上的望遠鏡和顯微鏡。”因此,新聞工作者要想看問題眼光獨到、視角獨特,可以在扑朔迷離、一團混亂的狀態中“不畏浮雲遮望眼”,必須站在理論的高度,不斷強化理論學習,提高理論思維能力,增強理論運用能力,學會從理論上觀大勢,善於從理論上謀大事,注重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掌握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看家本領,特別是要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及其最新成果,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擔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要有觀察銳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每個時代總有屬於它自己的問題,隻要科學地認識、准確地把握、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前進。”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是努力的方向。發現問題是做好任何一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檢驗新聞工作者眼力的“試金石”。問題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如果沒有善於觀察的銳眼,很難快速准確地發現問題。新聞工作者要想增強眼力,就得擁有老鷹般的銳眼,瞪大眼睛看世間萬物,拿著“放大鏡”尋找問題,避免“閉著眼睛捉麻雀”。
“泰山之高,背而弗見﹔秋毫之末,視之可察。”隻有把一個個問題找出來,把問題擺到桌面上,堅持“打開天窗說亮話”,才能及時排除,對症下藥,避免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小管涌淪為大塌方。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培養善於觀察的銳眼,保持高度的敏銳性,可以“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學會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從細小處看出大問題,從細微處看到大變化,從繁雜問題中把握事物的規律性,從苗頭問題中發現事物的傾向性,從偶然問題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科學預見問題的發展走勢和隱藏其中的風險挑戰,爭取早發現、早預判、早處理、早解決,及時找到應對之策,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努力把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
要有群眾亮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群眾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黨的起家資本、看家本領和發家途徑。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作為自己的初心,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宗旨,堅持群眾路線,站穩群眾立場,樹立群眾觀點,拜群眾為師,向群眾學習,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形成了與群眾的血肉聯系。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群眾的意見是寶貴的,離開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我們就一事無成。新聞工作者的眼光要亮起來,就得永遠和群眾站在一起,始終做到與群眾心連心,緊緊依靠群眾,堅持相信群眾,善於發現群眾在實踐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經驗,深入群眾而不脫離群眾,服務群眾而不與群眾爭利,宣傳群眾而不與群眾對立。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當前,有些人認為既然通信手段越來越發達、信息獲取渠道越來越豐富,就不需要親自下基層了,隻要“按按鼠標走一走,天下大事全都有”“打開手機說一說,隨時可以做工作”,這些觀點都是嚴重脫離群眾的表現。“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待在辦公室裡都是問題,走到基層都是辦法,新聞工作者“坐在車裡轉、隔著玻璃看、拿著材料判、聽著匯報斷”是不可能密切聯系群眾的,眼力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新聞工作者要增強眼力,必須有群眾眼光,耐著性子、靜下心來深入基層走訪調查,讓重心向下移、眼睛向下看、腳步向下走、心勁向下使,經常到田間地頭轉一轉、農家小院坐一坐,多看看群眾的臉色,多聽聽群眾的心聲,多問問群眾的訴求,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從群眾中汲取增強眼力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郝濤,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