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收集、整理與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9年12月12日10:25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一)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

1.按計劃完成了課題的頂層設計與基礎理論研究

本課題於2017年11月15日正式批准立項。按照研究計劃,第一年度(2017.08-2018.08)的主要任務是頂層設計與基礎理論研究。本年度為課題啟動年,科學地進行了課題研究的頂層設計,為本課題研究提供方向指引。提出了研究理念,明確了研究問題,確定了研究目標,制定了研究計劃﹔深入開展了基礎理論研究,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課題組於2018年1月13日在東北師范大學舉行了課題開題報告會。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王向遠教授、偽滿皇宮博物院趙繼敏研究員、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王玉強副教授,東北師范大學副校長韓東育教授,教育學部柳海民教授、鄔志輝教授、呂立杰教授、劉學智教授,外國語學院楊忠教授,文學院王確教授,歷史文化學院周鞏固教授,日本研究所陳秀武教授等專家學者出席了開題報告會。社會科學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以及教育學部部分師生參加了會議。

2.按計劃進行了日本侵華民間史料的全面收集工作

按照研究計劃,第二年度(2018.08-2019.08)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日本侵華民間史料的全面收集工作。課題組成員同時在日本和中國兩地進行了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的收集工作。課題組成員兩次赴日本,在日本東京地區神保町舊書店進行了相關民間史料的收集工作。同時赴日本東京學藝大學、日本帝京大學、日本東海大學等研究機構的圖書館進行了相關資料的查閱與收集工作。在中國,主要是在東北地區進行了日本侵華殖民教育親歷者口述史和生活史研究,積極收集並及時搶救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

(二)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1.子課題(之一):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歷史事實與隱秘邏輯研究進展情況

本子課題是本課題的基礎理論研究部分,重在解決相關基礎理論、重大歷史事件及重要歷史人物思想觀點的描述與解讀等問題。本子課題按照研究計劃,對精神侵略的內涵及其外延進行了科學的界定,清晰厘定了日本對華精神侵略的歷史軌跡與客觀事實,揭露了日本對華精神侵略的目的、手段與罪行,揭示了日本對華精神侵略的隱秘邏輯與內在機制。

目前,形成學術論文4篇,正在投稿中,尚未發表。分別為:(1)偽滿奴化教育:客觀史實、隱秘邏輯與歷史警示﹔(2)“慰安婦”問題與二戰后日本的政治議程﹔(3)“國民的戰爭”:日俄戰爭期間日本民間的開戰論研究,題目為: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文獻資料匯編。

2.子課題(之二):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與官方“筆部隊”研究進展情況

本子課題是本課題的方法論研究。本階段重點厘定了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的基本樣態類型,根據民間史料樣態類型,確定了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收集的途徑和整理方法,並確立了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價值取向。

3.子課題(之三):基於日本古本屋與中國民間收藏的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收集、整理與研究進行情況

本子課題研究目標是進一步收集、豐富與完善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體系,並對其系統整理與深入研究。在此期間,課題組成員兩次赴日本東京進行相關資料收集。第一次為2018年10月24日至28日,課題組成員李廣、柳海民、劉學智三位成員,赴日本東京帝京大學、東海大學相關研究機構,及東京神保町地區部分舊書店進行了相關資料的收集。第二次為2018年11月6日至12月1日,課題組成員李青老師為期一個月在日本東京學藝大學與三石初雄教授進行相關學術交流,並進行相關文獻資料收集工作。子課題負責人趙繼敏老師與偽滿皇宮博物院院長王志強編著的《日本秘藏侵華照片全紀錄》(4卷本)將於2019年9月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另外,此間,子課題負責人趙繼敏老師還指導東北師范大學研究生楊俊麗、王美琦等在偽滿皇宮博物院進行相關資料整理工作。

所收集、整理的文獻資料為子課題一和二的相關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史料。

4.子課題(之四):日本侵華殖民教育“親歷者”生活史研究——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的積極收集與及時搶救進展情況

課題組在東北地區主要是長春地區,選擇、確定了部分具備基本條件並樂於接受進行生活史研究的日本侵華殖民教育親歷者,與之建立良好的信任與合作關系,並進行了訪談與錄像。並對其中部分研究對象進行深入的生活史研究。

目前,建立檔案一份:日本侵華殖民教育“親歷者”研究信息檔案。並進行了部分研究對象的錄像、訪談工作。

5.子課題(之五):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多維展示與和平教育研究進展情況

課題組正在全面展開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整理、分類、建檔、保存等工作。目前,正在完善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電子博物館(網站)建設工作。

二、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課題研究啟動后,課題組按照研究計劃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工作。具體如下:

1.課題組成員赴日本東京神保町地區舊書店進行民間史料收集工作

課題組成員李廣、柳海民、劉學智三人於2018年10月赴日本調研,在日本東京神保町地區舊書店一條街進行了相關文獻資料的收集工作。

2.課題組成員赴日本帝京大學、東海大學、東京學藝大學開展學術交流

課題組成員李廣、柳海民、劉學智三人於2018年10月赴日本帝京大學、東海大學進行學術交流,並與帝京大學三石初雄教授、東海大學臧俐副教授進行相關學術研討與交流。

3.課題組成員組織或參加相關學術會議

2018年1月13日,課題組在東北師范大學舉辦“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收集、整理與研究”學術論壇,子課題(之四)負責人偽滿皇宮博物院研究員趙繼敏作了題為“‘王道樂土大滿洲國’的真相”專題報告,子課題(之二)負責人北京師范大學王向遠教授作了題為:“日本對華文化侵略及相關學術研究的立場與方法”的專題報告。

2018年3月27日,課題組邀請日本追門大學李慶國教授來東北師范大學進行學術交流,並以“日本新聞媒體中的‘中國形象’”為主題做了學術報告。報告中李慶國教授介紹了日本的媒體以及媒體對於兩國形象的影響。

子課題(之四)負責人偽滿皇宮博物院研究員趙繼敏於2018年9月26日至9月28日,參加並主持了第七屆溥儀及其時代國際學術會議。

2019年6月15日,課題組成員王玉強副教授參加中國日本史學會2019年年會暨建國七十年來日本史研究成果與新時代課題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上發表《日俄戰爭前日本文人的“滿洲”擴張論》一文。王玉強副教授並將於2019年8月10日參加南京大屠殺研究學術研討會,已向會議投稿論文《國際勞工組織與“慰安婦”問題研究》,並被接收確定在會議上進行發表。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成果宣傳推介情況如下:

2017年12月20日,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以“有關日本侵華教育史的研究又獲重要進展”為題,對該課題的重要價值、前期積累和研究內容等進行了深度報道。2018年1月15日,東北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以“我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開題報告會舉行”為題,對該項目研究內容、研究價值、開題情況等進行了宣傳報道。2018年7月15日,東北師大報第1348期(總第1348期)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收集、整理與研究”為題對該課題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規劃和歷史意義等進行了專欄報道。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一)主要問題

課題組在研究中存在或出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未能按要求及時進行報送和專刊投稿。這是課題組在研究過程中管理意識淡漠的表現,作為課題組負責人在此鄭重承諾,在今后的研究中,將及時按要求進行《報送和專刊投稿,通過數量增加和質量提升彌補前期研究工作中的不足。

2.正式發表或出版的研究成果不足。這有研究階段特點上的原因,有研究成果性質出版或發表困難的原因,也有課題組研究成果出版或發表規劃不足的原因。作為課題負責人,在此同樣鄭重承諾,在今后的研究中將增強研究成果出版或發表的意識,並有針對性的進行規劃,確保研究成果的及時出版與發表。

3.有關“日本侵華”相關研究成果出版或發表的專業標准進一步提高。從課題組成員出版發表研究成果過程與實際狀況看,“日本侵華”的相關研究成果的專業標准進一步提高,這對課題研究帶來更大的挑戰,課題組將積極面對,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形成更高專業水准的研究成果,確保研究成果的順利出版與發表。

(二)改進措施

1.進一步加大課題研究投入力度。本課題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任務重,要求高。而且,本課題的主題是有關“日本侵華”的相關研究,內容復雜、敏感、重要。因此,本課題組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大研究投入力度。尤其是作為課題負責人,一方面,將進一步科學規劃本課題研究,通過課題運行機制的創新保障課題組成員全力投入研究,另一方面,課題組負責人也將全力投入本課題研究,主導本課題研究的深入推進。

2.進一步強化課題研究成果意識。本課題前期研究重在文獻收集整理、以及基礎理論研究,導致研究成果出版與發表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課題組將科學地規劃研究成果的出版與發表。通過定期開展學術交流、文獻綜述、調查研究、成果發布會、階段總結等方式,強化成果意識,確保定期產出標志性研究成果。

3.進一步豐富研究成果推出形式。根據本課題研究內容性質,在今后的研究中,一方面進一步推動高水平學術專著、學術論文的出版與發表,同時也要注重日本侵華民間史料的展覽、網站建設、微信平台建設、成果發布會等多種形式推出研究成果。

4.進一步加強基礎理論研究。本課題研究涉及日本侵華史,需要研究者具有深厚的史學根基與素養,本研究運用的研究方法中包含日本侵華見証者口述史研究、民間史料的文本分析、日本在華殖民教育親歷者生活史研究等,這要求研究者具有較強的研究方法論基礎。因此,在本研究的推進過程中,一方面需要不斷加強研究者的理論素養,另一方面也要不斷加強本研究中的基礎理論研究。

5.進一步推進與日方研究者的合作。本課題組有多名日方研究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將進一步發揮日方研究者的作用。通過日方研究者的合作,在日本進一步收集相關文獻資料,尤其是進一步推進日本國內相關人員的口述史研究。

(三)研究心得

1.研究是常態,每日沉浸於文獻中。本課題研究的工作大都是文獻收集與整理,若想有所得,每日都必須沉浸在文獻的翻閱、思考與求証中。

2.加強團隊建設,發揮各自優勢。本課題研究包含五個子課題,各子課題團隊優勢不同,特色不同,發揮各自優勢就是發揮整體團隊的積極性,為本課題總目標的實現做出各自特有的貢獻。

3.追問研究目標,實現研究價值。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研究過程中要不斷追問本課題的研究目標,避免迷失方向,懈怠研究。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社會價值及文獻價值,課題組需要牢記使命,勤於工作,不斷產出成果,確保實現課題研究價值。

(四)意見建議

建議課題管理部門可以定期組織重大項目研究經驗交流活動。重大項目承擔者一般均為初次,如果能有一些專業指導和經驗交流會有助於課題研究深入開展。

五、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沒有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一、代表性成果簡介

1.系列學術論文

目前,課題組成員已經形成學術論文6篇,正在投稿中,尚未正式發表。分別為:(1)偽滿奴化教育:客觀史實、隱秘邏輯與歷史警示(李廣,楊俊麗)﹔(2)“慰安婦”問題與二戰后日本的政治議程(王玉強)﹔(3)“國民的戰爭”:日俄戰爭期間日本民間的開戰論研究(王玉強)﹔(4)甲午戰爭與日本民間的侵略擴張論研究(王玉強)。(5)駁《日本歷史認識問題研究會》的歷史認識(劉景瑜)﹔(6)戰后日本防衛大綱制定、修訂過程及影響探析(劉景瑜)。

以上系列學術論文是本課題理論研究的重要成果。論文(1)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日本對華精神侵略的客觀史實、隱秘邏輯與手段途經,以及造成的現實危害與惡劣影響﹔論文(2)對日本侵略戰爭中“慰安婦”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並對二戰后日本的政治議程進行了歷史審視與反思﹔論文(3)對日俄戰爭期間日本民間的開戰論思想進行深入研究與批判﹔論文(4)對甲午戰爭期間日本民間的侵略擴張論思想進行了深入研究與分析﹔論文(5)駁斥了《日本歷史認識問題研究會》的歷史認識觀點與史實基礎﹔論文(6)對戰后日本防衛大綱制定、修訂過程進行了深入的歷史梳理,並對其產生的現實影響進行了客觀分析。

2.系列文獻資料集

目前,課題組成員已經形成文獻資料集3部,現為內部研究使用,未正式出版。(1)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文獻資料匯編﹔(2)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匯編﹔(3)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收集叢書(共五卷。每卷230頁左右,約300幅圖片。)卷一:繪葉書、卷二:老課本、卷三:舊地圖、卷四:寫真帖、卷五:歷史畫報。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1.微調課題組成員,強化成果意識

(1)主要內容:課題組擬正式增加一名成員,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曲鐵華教授。同時,根據課題研究實際需要積極吸收相關研究者協助本課題開展研究﹔根據課題前期研究成果發表或出版不充分的問題,在今后的研究中將加強成果出版與發表的意識與力度。

(2)預期成果:課題組正式增加一名成員,同時整合吸收相關研究者參與本課題研究。力爭在今后的2-3年發表相關學術論文5-7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文獻資料叢書一部(包含5卷),具體內容在下文中具體說明。

2.進一步深化基礎理論研究

(1)主要內容:進一步科學界定精神侵略的內涵及其外延﹔進一步研討與界定民間史料的內涵與外延﹔在民間史料收集、整理基礎上進一步清晰厘定日本對華精神侵略的歷史軌跡與客觀事實﹔以史實為基礎,以史論為指導,深刻揭露日本對華精神侵略的目的、手段與罪行﹔透過史實深刻揭示日本對華精神侵略的隱秘邏輯與內在機制。

(2)預期成果:發表學術論文3-5篇。擬定題目:日本對華精神侵略的歷史軌跡與隱秘邏輯﹔日本對華精神侵略的目的、主體與手段﹔偽滿洲奴化教育的客觀事實、隱秘邏輯與歷史警示等。出版編著2部。擬定題目:日本對華教育侵略史料研究﹔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收集、整理與研究。

3.進一步加強方法論研究

(1)主要內容:進一步深入分析日本“筆部隊”對華精神侵略的手段和危害,全面挖掘日本“筆部隊”當年所“創造”形式多樣的侵華史料。另外,依據學理對民間史料進行分類,並從已收集的民間史料角度分析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的基本樣態類型與特征。第三是建構本研究中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的收集、整理的方法體系,做出方法論貢獻。

(2)預期成果:發表學術論文2篇。擬定題目:日本“筆部隊”的構成及其對華精神侵略的手段與危害分析﹔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的樣態類型與史料價值研究。

4.進一步推進第一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工作

(1)主要內容:繼續安排課題組成員赴日本國內的舊書店(主要為日本東京神保町地區的古本屋)實地收集第一手資料﹔同時安排課題組成員赴日本相關研究機構或大學進行相關第一手資料查閱與收集﹔委托課題組中的日本研究者在日本進行第一手資料收集﹔進一步加強國內相關第一手資料的收集工作,主要利用與偽滿皇宮博物院的良好合作關系,充分發揮偽滿皇宮博物院的資源優勢,進行挖掘與整理。

(2)預期成果:學術論文1篇。擬定題目:基於日本古本屋與中國民間收藏的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收集、整理與研究﹔民間史料匯編一冊。擬定題目: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匯編叢書(包含5卷:繪葉書、舊地圖、老課本、寫真帖、歷史畫報)

5.推進口述史與生活史研究

(1)主要內容:推進日本侵華殖民教育“親歷者”生活史研究,加強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的積極收集與及時搶救。在東北地區主要是長春地區及日本友好合作者地區,選擇、確定具備基本條件並樂於接受進行生活史研究的日本侵華殖民教育親歷者100-150人,課題組與被研究者之間建立良好的信任與合作關系。並完成上述100-150名研究對象的口述史研究,並對其中部分研究對象進行深入的生活史研究。

(2)預期成果:建立檔案一份:日本侵華殖民教育“親歷者”研究信息檔案﹔生活史研究資料1冊。擬定題目:日本侵華殖民教育“親歷者”生活史研究。

6.啟動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的多維展示與和平教育工作

(1)主要內容:完成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整理、分類、建檔、保存工作﹔啟動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的多維民間展示工作,擬在每年的“九一八”或“七七”紀念日進行一次資料展覽與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在東北師范大學建立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大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與歷史教育。

(2)預期成果:建立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檔案庫﹔建立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展館﹔建立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電子博物館(網站)﹔建立日本對華精神侵略民間史料愛國教育與和平教育基地。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