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近代長江中游地區(湘鄂贛)商會檔案資料整理與研究中期檢查報告

2019年12月12日09:48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1、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在課題首席專家、子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對課題任務進行集體研究,統一規劃的基礎上,由首席專家作為第一責任人與子課題負責人和課題組成員層層簽署研究合同,明確責、權、利關系,確保各項研究如期展開。2018、2019年上半年,研究進展順利,原訂計劃總體在有序推進,具體表現如下:

①2018年4月14日,進行開題報告論証會。開題評議組專家由華中師范大學馬敏教授,華中師范大學朱英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虞和平研究員,南開大學王玉茹教授,江西師范大學張艷國教授組成,馬敏教授擔任評議組長。南京大學李玉教授、華中師范大學鄭成林教授、華中師范大學魏文享教授等擔任課題的咨詢專家。

項目首席專家張芳霖教授就課題的研究背景、研究的問題、總體框架、研究思路、重難點以及未來預期成果向專家組做了總體匯報。各子課題組負責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任放教授、湘潭大學歷史系王繼平教授、江西師范大學歷史與旅游學院方志遠教授、南昌大學歷史系劉杰副教授逐一向評議組專家匯報了各自子課題研究的框架、具體研究計劃、子課題研究側重點以及在研究問題等方面的創新之處。

在開題綜合評議環節,評議專家就該課題研究具體的方案與可行性路徑進行了評審。評議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與現實意義。項目整體論証合理,四個子課題結構完整,已組建了一支人員整齊、跨學科的研究團隊,研究方案切實可行。同時專家組就課題進一步的完善、深化以及具體實施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鑒於課題跨越湘鄂贛三省,基層商會檔案的整理難度較大,評議組專家還建議學校及有關部門加大對課題經費的后續支持,確保該項目高質量的順利完成。

②已完成近代長江中游地區(湘鄂贛)商會及商業資料整理(期刊部分)。擬2019年12月由國家圖書出版社出版 ,已簽訂出版合同,並將匯編資料轉發到編輯於浩手中。擬分兩批出版,第一批為近代商會及商業期刊資料匯編(15冊),第二批為報紙資料匯編(30冊)。具體目錄如下:《近代湖南商會、商業與市場期刊資料匯編》主編張芳霖、王繼平﹔《近代江西商會、商業與市場期刊資料匯編》主編張芳霖﹔《近代湖北商會、商業與市場期刊資 料匯編 》主編劉杰。

③已部分完成漢口、長沙和南昌近代商會檔案整理。課題組對湖南、湖北與江西的近代檔案收藏情況進行了全面摸底,整理了近代湘鄂贛商會檔案目錄。目前已開展近代主要港口及省會城市商會檔案進行整理,如長沙漢口和南昌檔案資料整理,目前已整理好目錄,並就重要檔案進行全文入錄整理,因為各子項目能有基礎不同,漢口已錄入500萬字,南昌已錄入100萬字,長沙已整理好相關目錄,正在進行整理。地方商會檔案,已整理江西贛南唐江商會檔案。湖北已整理岳陽縣商會檔案。並擬出版重要檔案的掃描版。(可能涉及到經費不足的問題)

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①調查研究。各子課題組分別就湖南、湖北和江西近代商會檔案與資料理行了摸底,整理和編印出三省檔案目錄。並分別整理出近代長江中游地區(湘鄂贛)商會及商業資料匯編,共15冊。第二批為報紙資料匯編(30冊)。具體目錄如下:《近代長江中游地區(湘鄂贛)商會資料匯編》(湖南卷)主編張芳霖、王繼平﹔《近代長江中游地區(湘鄂贛)商會資料匯編》(江西卷)主編張芳霖﹔《近代長江中游地區(湘鄂贛)商會資料匯編》(湖北卷)主編劉杰。在檔案整理方面也在如期開展,因各子項目前期基礎不出,漢口已入錄500萬字,南昌已入錄100萬字,湖南正在開展。描掃出版件也在有序推進。

②國內學術會議。2018年4月4-5日,在南昌大學舉行了“區域視野下的商會史研究”高端論壇和學術沙龍。出席會議的有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湘潭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南昌航空大學、江西省檔案局、南昌市檔案館、江西省社聯、《江西社會科學》雜志社等單位的重大項目開題評議組專家、課題組成員、國內商會史研究領域專家學者40余人。高端論壇就學者提交的學術論文進行了發言和交流﹔學術沙龍由朱英教授、虞和平教授和王玉茹教授作為引言人,與會代表圍繞近代商會史、經濟史研究的前沿問題進行自由討論。

③國際學術會議。2019年7月12-15日,課題組與南昌大學歷史系聯合舉行了 “全球史與區域史視野下的近代商人、商人組織與商業市場”國際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邀請了海內外專家學者90余人,收到論文50余篇,編成700余頁的論文集。會議分為大會主題報告和小組討論兩個階段,5位海內外著名學者作主題報告發言,近50位學者小組發言,與會學者圍繞近代商人、商會組織以及商業市場話題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心得,並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與會人員既有近代史研究的前輩大枷,也有年青的學者精英,既有高校教授、講師,也有科研機構的研究員,以及重要學術雜志期刊如《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經濟史研究》等編輯和《光明日報》理論版主編。

④國內外學術交流。在重大項目進行過程中,邀請國內外同行專家學者進行講座,咨詢,以啟發研究思路和開闊學術視野。日本學者東濱下武志、香港學者李培德、蔡志祥、馬木池,國內學者朱英、虞和平、王玉茹、鄭成林、彭南生、王日根等來校進行學術講座和咨詢。

⑤外出參加學術交流。課題和子項目負責人以及成員2018年以來多次出席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項目總負責人多次參與江西省檔案館以及南昌市檔案館對珍稀歷史檔案的鑒定工作會議。2019年7月26日,擬參加“近代中國的民眾、民生與民風暨第八屆中國近代社會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子項目負責人劉杰副教授2018年8月25-26日,參加中國經濟史學會年會暨“商路、商幫與經濟社會發展”國際學術研究會,並在會上發表論文《代公債概念的生成與晚清財政實踐》2018年9月10日參加“第六屆孫中山宋慶齡兩岸論壇”,發表《中山、梁啟超公債思想比較研究》﹔2018年10月12-13日參加“第一屆青年財稅史論壇”﹔2018年10月20-22日,參加“第十八屆中國經濟思想史年會”,提交論文《理論與現實:民國時期馬寅初公債思想研究》﹔課題組成員羅桂林副教授2018年7月20-21日參加“近代北京研究的新起點”學術研討論,主辦單位是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和中國人民大學民國史研究所﹔2018年8月21-24日,參加“地域、族群、國家:歷史人類學與中國學派”學術研討論,主辦單位為《學術月刊》雜志社和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2018年9月22-23日,參加“中國近代史論壇”,主辦方為《近代史研究》雜志社與河北大學歷史學院﹔2018年11月3-4日,參加 “多元視域下的近世法律與中國社會”暨第三屆近代法律與社會學術研討會,主辦方為中國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歷史所。子項目負責人劉杰獲2018年中國社科院近史所第二屆“孫中山與近代中國研究青年學術獎”三等獎以及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第18屆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1、 宣傳推介情況

作為項目首席專家多次參加省商會聯合會的重要會議,參與江西省檔案館和南昌市檔案館對珍稀歷史檔案的鑒定工作。參與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有關江右商幫的拍攝活動,已在《影像方志》節目“安義篇”和“南昌縣篇”播出,做到了較好的宣傳推介作用。舉辦的國內國際學術會議,在南昌大學官方媒體上發布(在網上有報道)。

2、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其一,各檔案館收藏商會檔案量非常大,涉及到經費和人手問題,雖然現在經費仍有不少節余,但隨著工作的進展,可能面臨經費缺口問題。其二,課題組成員,特別是部分子項目成員在重大項目的基礎上已申報成功自己主持的國家社科一般或地方社科基金項目,會有部分精力的分散。同時也涉及到課題成果可能署兩個課題名,以及排序問題,這可能是我國重大項目存在的普遍問題,因為參與重大子項目負責人沒有限制申報國家社科一般項目,他可能會就自己承擔的子項目拿來申報國家社科項目,不僅可能出現雷同,也可能影響重大整理任務的完成。因而建議,承擔國家重大項目子項目的成員,視為國家社科一般項目對待,因而也會就避免了重復申報。

②在研究中也有不少心得體會:其一,要深入學習和領會中央和習總書記關於各經濟區域建設的總體規劃的相關文件,特別是習總書記視察長江流域時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的重要講話,把近代長江中游地區商會研究與現在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結合起來,在歷史經驗中找到發展的依據和原動力。把歷史研究與現實相結合,為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智庫支持。其二,創新研究方法,在檔案資料整理上,有重點地選擇,尊重檔案全宗理論,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以及數字檔案的技術,合理地進行編排, 在研究上做到有所創新。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1、 首席專家張芳霖:《戰時江西運送配置難民總站考論》(1937-1943),《民國研究》2018年秋季號(總第34輯)。CSSCI

主要觀點:1937年底,隨著上海、南京、杭州等重要城市的相繼淪陷,作為東南抗戰大本營重要組成部分的江西,身處抗戰前線,又是后方腹地,在抗戰中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政府為了承擔交從沿海、華北、華中源源不斷流入的難民向大西南轉運的任務,設置了江西運送難民總站,並實現從南昌總站到吉泰總站的戰略轉移。本文對戰時江西運送配置難民總站進行全面考論,通過對戰時江西運送配置難民總站的組織機構、運送難民的路線安排、經費撥款以及配置各種救濟措施等方面的論述,了解江西作為東南抗戰的前線與后方,在抗戰危急時刻應對難民問題的策略,進而闡釋江西在全國抗戰中的角色意義。

2、 首席專家張芳霖:《檔案文本的文化詮釋和價值重構》,《檔案學研究》已審待發,2019年。CSSCI

主要觀點:檔案是歷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但是對於檔案文本的解讀影響到檔案價值的判定。本文從檔案價值的相關討論入手,通過對檔案文本的形成過程的分析,了解檔案文本的文化詮釋的意義,從而重新認識檔案的價值。檔案文本的形成是集體意識通過書寫者個人進行表述的文化機制,代表一個集體的權力意識,體現的是集體歷史心性、集體記憶,因而檔案記錄的選擇性和對價值判斷主觀性以及保存的偶然性都可能影響到我們對檔案價值的認知,通過檔案文本寫文化行為、場景信息以及遺產性的文化詮釋,可以構建檔案文本的意義體系,從而使得檔案價值得以延伸和重構,豐富我們對檔案價值的認知以及檔案價值鑒定的理解和取舍。

3、 首席專家張芳霖:《移民、商幫與區域融合:明清以來湖廣江西商人與商人組織研究》(“全球史與區域史視野下的近代商人、商人組織與商業市場”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稿。已約稿)CSSCI

主要觀點:“江西填湖廣”,是我國歷史上重大移民運動之一。歷經元、明清,構成明清時期湖廣地區人口的主體,成就了“湖廣熟,天下足”的經濟地位,開創了“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的輝煌。伴隨著移民的江西商人從行商、坐賈到定居,他們遍布湖廣城鎮、滲透於各行各業,並因共奉許真君為福主而結幫設館,逐漸形成了著名的“江右商幫”。在湖廣地區,有“無江西商人不成市場”之說。作為客商的江右商逐漸融入地方社會,參與湖廣近代商會的轉型,在矛盾與沖突中實現跨地區的融合。

學術創新:本研究將湘鄂贛區域置於歷史移民的大背景下,尋找三者之間的天然的內在聯系,為三者區域的融合發展以及商人、商會和商業市場近代研究提供歷史的基礎。

5、劉杰:《商人組織與地方市場秩序——抗戰前漢口商會與區域市場治理》,《湖北大學學報》2019年第1期(CSSCI)

主要觀點:抗戰前漢口市商會積極充當了地方政府與工商業之間的溝通的橋梁。漢口商會承襲清末民初對地方經濟社會的關注,基於商業利益和集體利益的訴求,努力維護地方經濟發展與市場穩定的秩序。在整頓市場秩序、降低交通運價、商品檢驗、嚴查貿易走私、稅制調整乃至地方經濟救濟等方面發揮了其它社會組織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社會影響:該文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史》2019年第5期全文轉載)

6、劉杰:《商人團體與幣政改革——以二三十年代政府貨幣改革為中心》,《史林》2018年第6期(CSSCI)

主要觀點:國民政府官方主導的貨幣改革從醞釀到推行過程之中,商人團體代表商界集體利益訴求在改革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上海、天津、漢口等商業大埠的商會鑒於金融市場穩定以及市場貿易的需求,對於涉及自身商業利益的貨幣改革尤為關注。商人團體積極對政府改革方案建言謀策,同時還努力聯絡、督促行業支持政府的幣制改革。展示了各地商界對幣改的期盼與訴求。商人團體積極謀劃乃至最直接行動支持,使得貨幣改革在各地試點及實際操作過程中得以較為順利的展開。

7、劉杰:《近代漢口商會與地方經濟社會治理》,《學習與實踐》2018年第8期(CSSCI)

主要觀點:從近代漢口商會組織演進的歷程來看,先后經歷了漢口商務總會、漢口總商會、漢口商民協會與總商會並存到三十年代改組為漢口市商會的變動過程。三十年代經過改組基本上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內部治理結構與組織網絡架構。作為漢口商業領袖組織,漢口商會充當地方經濟與社會治理角色,與政府共筑合作平台。積極謀劃推進漢口市政建設,在降低交通運價、穩定地方財政金融等經濟社會治理方面發揮了其它社會組織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8、劉杰:《革命舉債與實業建設—試論早期革命先行者公債思想》,《近代中國》 (CSSCI)2017年。

主要觀點:孫中山在長期的革命生涯裡,通過實踐和理論借鑒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公債思想。在辛亥革命之前,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籌發債票成為其籌款重要途徑。辛亥鼎革后,在提倡全面開放的全球視野下,他積極提出利用外債以服務中國的實業建設。在現代國家建設思考與實踐上,其外債思想相比晚清民初國人對外債的認知更為豐富而成熟。同時還對如何利用外債,外債與主權的維系、債券信用擔保等都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

社會影響:本文獲得(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2018年學會論文二等獎,全國孫中山研究青年學術獎)。

主要學術創新:子課題系列論文對近代商人組織,特別是商會組織在地方商業市場秩序維護、地方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梳理。特別是對近代漢口商人組織在地方社會經濟治理體系中的作用進行了討論。為中國商會史研究的繼續深入提供了具體的個案研究參考。

9、李平亮:《商會與抗戰勝利后地方社會秩序的重建——以吉安縣商會整理委員會為例》,《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5期(CSSCI)

主要觀點:抗戰勝利后,社會秩序的重建成為政府的首要目標。由於地方政府行政能力的不足,吉安縣商會整理委員會應時而生。“商整會”一方面舉辦商業登記、整頓同業公會,恢復了吉安商業秩序,一方面整頓義渡、整理消防,推動了地方公益事業的運作。在此期間,圍繞稅費攤派、參議員名額以及余糧配購等事,“商整會”與吉安縣政府進行了多次博弈,從而使二者的關系呈現出復雜而動態的面相,為我們理解商會與政府的關系提供了新的經驗認識。

10、王繼平:《民國時期湘中地區鄉村經濟》,《求索》2018年第4期。CSSCI

主要觀點:湘中為湖南鄉村主要農業區域,進入民國以后,湘中鄉村經濟惡化。土地兼並繼續發展,地權變更頻繁,呈現向大地主集中的趨勢,中小地主數量下降,佃農增加;賦稅加重,特別是地方政府附稅大幅加征,超過國民政府規定的限額,導致農民生活貧困,農戶負債率提高,生活水平下降,離村率倍增;家庭手工業作為家庭經濟的主要補充普遍存在,成為老人、婦女和小孩的經濟來源;商品經濟得到發展,糧、棉、苧麻成為湖南鄉村主要的輸出農產品。 本文以民國時期湖南省立衡山鄉村師范學校和中央大學社會研究所對湖南衡山縣、長沙縣兩個鄉的社會調查材料為中心,結合其他材料,對民國時期湖南鄉村社會生活狀況進行探討。

11、陳瑤:《整體把握長江木帆船業近代化轉型》,《中國社會科學網》2019年7月18日。

主要觀點:木帆船在歷史上長期作為長江上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向來是保障和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基礎力量。近代以來,木帆船航運業受到輪船航運業的沖擊,開始逐步衰敗。對於近代長江木帆船航運業在外國輪船航運業進入長江干流與本土輪船航運業興起的過程中如何轉變,作者針對學界存在“迅速衰落”與“持續發展”兩種觀點,提出了自已的觀點,認為近代長江水域航運業的轉型不是輪船航運業替代木帆船航運業的簡單線性過程,而是更為復雜的交通運輸體系的形成。

12、劉杰:《近代長江中游地區(湘鄂贛)商會資料匯編》(湖北卷)(5冊),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9年12月。

13、張芳霖、王繼平:《近代長江中游地區(湘鄂贛)商會資料匯編》(湖南卷)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9年12月。

14、張芳霖:《近代長江中游地區(湘鄂贛)商會資料匯編》(江西卷)(5冊),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9年12月。

15、劉杰等:《近代長江中游中游地區(湘鄂贛)商會檔案匯編》(漢口卷), (10冊)大象出版社,2019年12月。

16、張芳霖等:《近代長江中游中游地區(湘鄂贛)商會檔案匯編》(南昌卷), (5冊),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

17、王繼平等:《近代長江中游中游地區(湘鄂贛)商會檔案匯編》(長沙卷), (2冊),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1)課題組成員到北京、上海圖書館及湘鄂贛地區的地方圖書館、文化館等公藏機構繼續搜集商會和商業相關資料文獻,並進行整理和研究。第一步已對近代湘鄂贛區域期刊中有關商人、商會以及同業公會相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匯編出版。第二步對近代湘鄂贛區域報紙中有關商人、商會以及同業公會相關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和出版。(已與國家圖書出版社簽定出版協議)

(2)課題組目前已做好湘鄂贛一級城市如長沙、漢口和南昌商會檔案目的的收集和整理,並已對大量檔案進行了入錄整理工作。並預計在2020年出版漢口商會檔案匯編,500余萬字,南昌商會檔案匯編200余萬字,和長沙商會檔案匯編200余萬字,並同時出版部分影印版檔案匯編。下一步主要針對二級地市以及重要傳統鄉鎮進行調查,摸底收集檔案目錄。具體如江西南昌縣、九江、樟樹鎮、吳城鎮、河口鎮以及贛南地區等﹔湖北省武穴市、天門市、沙市等﹔湖南省醴陵、湘潭、株洲、茶陵等地,從中挑選有價值的商會檔案進行入錄整理,在整理過程中對湘鄂贛商人、商會以及與地方經濟發展關系進行研究。

(3)在湘鄂贛商會檔案資料進行整理的基礎上,對近代長江中游區域城市群商會網絡與市場機制進行研究。通過考察明清湘鄂贛區域的人口流動與城鄉商品經濟,探尋湘鄂贛構成一個相對獨立且影響全國的重要經濟區的過程﹔同時考察近代湘鄂贛商業市場層次格局、商幫會所的轉型與商會網絡的形成﹔考察近代湘鄂贛商會參與地方政治治理的比較研究以及近代湘鄂贛商會對地方經濟聯動與跨區域市場的形成,最后考察近代湘鄂贛商會網絡在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全國性橋梁紐帶作用以及對當代城市群的啟示意義。

(4)在開展檔案資料整理的基礎上,繼續開展相關研究,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同時,著手寫作最終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專著上下冊。

課題組供稿 

(責編:孫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