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一) 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位於世界屋脊的喜馬拉雅地區,是全球重要的水源、能源和戰略資源聚集地,不僅對該地區、對亞洲甚至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於2017年12月17日邀請該領域國內外知名專家舉行了開題報告會,提出具體及可操作性的意見。課題組根據各方的建議進一步完善調研方案,並根據6個子課題制定出資料收集、田野調查、重點訪談、小組研討、網絡視屏會等項目研究的具體方案。各子課題科研進展順利,已產出一批初期成果。
(二) 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
1、課題組成員前往國內外進行實地調研,收集到對項目具有重要意義的、極具參考價值的資料。課題組首席專家李濤教授於2018年8月20-26日前往尼泊爾進行調研與交流,與課題組成員走訪城市與鄉村,拜訪政府部門與各非政府組織,與尼泊爾政界、商界、學界和媒體等各界人士進行了8次深度座談,更加了解尼泊爾各階層對新政府的態度、中尼之間的互聯互通狀況和中尼關系的長遠發展。2018年8月6日至15日課題組成員曾祥裕副教授前往印度進行調研,與印度各界人士圍繞中印關系未來前景、中印經貿合作、“一帶一路”相關問題進行探討,獲得翔實的資料。2018年11月18日課題組成員黃正多前往尼泊爾首都加德滿調研,與尼泊爾各界人士就中尼關系,“一帶一路”在尼泊爾進行探討。2018年12月9-10日課題組首席專家李濤教授前往孟加拉國達卡進行調研,與商界、學界、政界等各界人士進行了談話,還就“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孟關系發展、孟加拉國大選形勢、羅興亞難民危機等重要問題進行深入地探討。2019年6月20-21日子課題負責人狄方耀教授前往尼泊爾加德滿都進行調研,考察中尼邊境貿易現狀及發展對策,加深了對中尼邊境貿易、歷史關系、面臨的問題和今后的對策建議等方面的認識。課題組首席專家李濤教授於2019年3月18-22日加入四川省人大外僑委團隊,前往雲南省邊境地區進行調研,與地方人大民族外事與華僑委員會工作人員多次交談,討論自治州的民族融合、宗教信仰、經貿等情況,實地考察畹町、瑞麗、猴橋口岸的建設情況,獲得豐富的材料。2019年6月,課題組成員高亮前往尼泊爾山地中心進行學術交流和調研數月。
2、課題組舉辦各種研討會、論壇和工作坊。2018年11月3日,課題組積極支持四川大學南亞所主辦“2018-2019年南亞發展形勢研討會”,邀請課題組成員與會並專題討論“‘一帶一路’背景下跨喜馬拉雅合作”內容﹔自開題以來六個子課題組召開了8次小型座談研討會,相互溝通課題研究情況﹔2018-2019年邀請印度蘇裡尼大學浦裡教授、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馬亨德拉•拉瑪、尼泊爾法學院校長森格若拉教授和奧利教授等,進行與課題有關的研討,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子課題負責人徐君教授邀請來自印度、尼泊爾和美國、法國、英國等國的相關學者開辦了數期“喜馬拉雅工作坊”。
3、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國內外相關會議,交流課題研究的學術成果。課題組首席專家李濤教授於2018年8月20-26日前往尼泊爾,訪問加德滿都法學院,參加由加德滿都法學院主辦的第一屆“加德滿都對話”會,並做“中國-尼泊爾關系及其前景”﹔2018年12月9-10日李濤教授受邀前往孟加拉國參加“中孟關系—展望未來”學術會議﹔2018年11月18日黃正多前往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參加尼中友好論壇主辦的“一帶一路倡議在南亞”研討會﹔2018年2月,曾祥裕副研究員赴印度新德裡參加第一屆印太地區對話會議,作了“中印日的海上貿易依賴及其影響”的發言﹔2019年3月,曾祥裕副研究員赴印度新德裡,分別參加“亞洲安全會議”,和“第二屆印太地區對話會議”,並作了相關發言﹔2019年6月狄方耀教授受邀赴尼泊爾加德滿都參加由中尼友好論壇舉辦的“南亞‘一帶一路’發展與繁榮”國際學術會議,作了進一步“進一步深化中國與尼泊爾兩國經濟合作思路”的專題發言。
同時,課題組成員積極參加國內相關學術會議。 2018年10月12-14日課題組首席專家李濤教授參加河北經貿大學主辦的“新時代中尼一帶一路合作"國際學術論壇。2018年11月3日課題組首席專家李濤教授應邀參加西藏民族大學第二屆“藏秦•喜馬拉雅”論壇,主持了“‘一帶一路’與西藏開放發展”的分論壇。2018年4月14-16日,劉秧赴雲南參加雲南大學主辦的“藏族及周邊民族關系”研討會,以“喜馬拉雅地理概念、區域范圍與人文特點探討”為題做主題發言。2019年4月28日,李濤教授、黃正多教授參加由尼泊爾大使館主辦、尼泊爾總統參加的“2019中國-尼泊爾經貿論壇”。黃正多、劉秧、張立等學者先后多次受邀赴西藏、西安、北京等參與會議,並做與課題有關的“喜馬拉雅區域‘通道’的文化內涵及現實意義—以吉隆河谷為例”、“不丹的安全觀及對華政策研究”、“南亞地緣政治對中尼命運共同體構建的影響”等主題發言。
4、在子課題負責人徐君教授帶領下,數據庫小組的成員共同完成了“喜馬拉雅多媒體數據庫”框架結構的搭建。經歷了數據庫版塊的設計、框架的調整、錄入信息的篩選、頁面布局的安排等等,基本完成了數據庫后台搭建和數據庫結構設計,形成了三大板塊。逐步增加了“印度那加專題庫”、“尼泊爾古隆人影像專題庫”、“喜馬拉雅雜志在線”、“南方絲綢之路數據庫”等專題庫。
(三)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1、課題積極配合國家外事工作,推動國外政要進行跨喜馬拉雅合作的宣傳。在尼泊爾奧利總理第二次剛當選,立即推出有助於推動跨喜馬拉雅地區合作的《尼泊爾奧利總理演講選集》(譯著),由總理親自授權,尼駐華大使作序,並在尼駐華大使館舉行新書首發儀式,其外交部長親臨致辭﹔此外協助邀請尼泊爾外交部長普拉迪普·庫馬爾·賈瓦利來訪川大並作“跨喜馬拉雅地區的中尼關系及其發展前景”的講話,隨后將講話翻譯發表在國內來源期刊上。
2、課題組成員在有影響力的國內外媒體包括《中國國家地理》、《環球時報》、Global Times、尼泊爾《加德滿都郵報》、《共和報》等多次發表文章,利用媒體進行宣傳和介紹課題成果,並且多次受到轉載,社會影響力較大。
3、課題組研究人員的觀點多次被《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亞洲評論》、《南方周末》引用,例如課題組首席專家李濤在接受《南方周末》“喜馬拉雅地區三場軍演‘不要過度聯想’”(唐萍)一文中,專門談到“‘一帶一路’背景下跨喜馬拉雅合作研究”課題。
4、課題組成員除利用各種會議論壇交流之擴大課題影響外,還走出國門專門對外宣講。李濤教授在尼泊爾做《“一帶一路”背景下的跨喜馬拉雅合作》專題講座,曾祥裕副教授前往印度,圍繞中印關系未來前景、中印經貿合作、“一帶一路”相關問題與印度學者進行探討等。
(四)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該項目啟動以來,進展順利,已取得不少初期成果,但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困難。首先是由於各種原因,環喜馬拉雅各國中如阿富汗、不丹等難以前往開展實地調研,前者是因為安全問題,而后者與我國沒建交,赴不丹旅游容易申請前往研究困難﹔其次個別子課題負責人工作繁忙,難以承擔大量研究任務,同時在研究中不斷發現該領域的科研新秀,希望對團隊及原有任務安排進行微調﹔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管理機構特別是內部報告投遞系統缺乏順暢的交流和溝通﹔此外還存在與國外合作的經費不方便報銷等困難。
針對課題中存在的問題,課題組開會作了相關協調。對於難以前往的國家,加大從國內相鄰地區調研入手,如增加赴新疆、西藏和雲南、海南等沿邊調研力度﹔採取新媒體、傳播方式加強國內外交流﹔積極主動與社科辦聯系,及時申報團隊變動情況等。
(五)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
由於時間關系,部分子課題工作及成果沒有統計完整。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代表性成果簡介
1、《尼泊爾奧利總理演講選集》(譯著),【尼泊爾】卡德加夏爾馬奧利著,李濤、張樹彬等譯,於2018年3月第1版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由尼泊爾總理授權,駐華大使作序,並在尼駐華大使館舉行新書首發儀式,其外交部長親臨致辭。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喜馬拉雅南麓山國尼泊爾在中國與南亞關系中重要性凸顯。特別是2017年尼泊爾進行了新憲法實施以來的首次大選,奧利先生領導下的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與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組建的“左翼聯盟”在選舉中大獲全勝,2018年2月奧利先生再次出任尼泊爾總理,結束了尼泊爾長期以來動蕩不安的局勢。課題組描准當時中尼兩國都站在各自發展的重要節點——面向新時代,中尼合作面臨新機遇,迅速組織人員翻譯並出版此書,在國內外引起極大反響。選集闡述了奧利總理於2015年10月-2016年8月出任尼泊爾政府第38屆總理時,對尼泊爾國內經濟發展、政黨政治、民族宗教、文化教育以及對華對印等外交政策的態度和觀點﹔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目前中尼、中尼印、中國與南亞和跨喜馬拉雅區域合作等諸多現實問題都能從這本書中找到解決的鑰匙。
2《南亞地區發展報告2017-2018》(專著),李濤主編,文富德、秦衛娜副主編,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8年12月第1版。受課題資助並由課題組國內外成員完成。該書對2017、2018年南亞地區形勢及熱點問題進行了研究。內容分3部分,包括以熱點重點研究為主的專題部分、以南亞8國基本情況概述為主的綜述部分和以信息資料收集和大事紀為主的附錄部分。研究團隊構成既有固定人員,又有新秀加入,既有國內學者,又有國際專家。成果受學界和實務部門廣泛好評。該書的編撰出版對課題資料收集、梳理和深入研究喜馬拉雅地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喜馬拉雅區域“通道”的文化內涵及現實意義——以吉隆河谷為例,劉秧著,《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被譽為“人類的禁區”和“世界的盡頭”的喜馬拉雅山脈中藏匿著眾多與邊界垂直的“秘谷”,這些“秘谷”一方面在歷史上為遭遇宗教迫害的信徒提供避難所,是與世隔絕的理想修行地,另一方面也成為中心與邊緣互動、南方與北方溝通的重要通道。在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踐中,作為邊疆、邊緣的吉隆河谷,將在我國“面向南亞開放”的大戰略中處於互聯互通、交流融合的前沿地帶,成為連接我國青藏高原與南亞次大陸文化的中心、橋梁和紐帶。本文以吉隆河谷為例,考察了其作為國家面向南亞開放通道的文化內涵,並在此基礎上闡述了吉隆河谷在國家周邊外交中的重要現實意義。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1、赴新疆、西藏、雲南、海南以及不丹、印度和阿富汗等國內外調研﹔
2、召開小型研討會和組織較大學術交流活動﹔
3、出版相關書籍等。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