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自理預期壽命測量老年人口健康狀況

楊勝慧 張剛2019年12月04日08:39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自理預期壽命測量老年人口健康狀況

  我國老年人口規模龐大、增長速度快。老年人口的健康關系到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實現。不同健康狀況老年人對照料資源的需求不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需要更多的、長期的照護以及更多的醫療服務。自理預期壽命能更好地反映老年人口生活自理能力等健康狀況,對於分析老年人口健康狀況尤為重要。

  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大、佔比高、增速快,1982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僅為4991萬,2005年超過1億並繼續增長,2018年達到1.67億,佔總人口的比重也從1982年的4.9%提高到2018年的11.9%。根據聯合國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數據,2020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將達到1.72億,2035年將超過3億。老年人口是相對脆弱的群體,其生理狀況不同程度地弱於青壯年人口。如此龐大的老年人口群體,其健康狀況不僅僅是個體的生理健康問題,更是老年人口群體的社會化健康。可以說,沒有老年人口的健康,就沒有健康中國戰略的實現。

  健康測量指標多種多樣,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測量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人類發展指數的三個指標就包括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根據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1981年、1990年、2000年、2010年,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分別為67.77歲、68.55歲、71.40歲和74.83歲,2015年提高到76.34歲。《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預測,2030—2035年,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將達到79.13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遠高於發展中國家水平。

  以60歲為起點,1981年65歲老年人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8年,即未來平均還可以活7.8年,1990年為8.6年,2000年和2010年分別達到11.4年和14.8年,2015年已經延長到11.3年,65歲以后的平均預期壽命佔整個預期壽命的15%。根據聯合國人口司數據,2015年世界60歲人口的平均余壽為11年,較發達國家為19年,欠發達國家為9年,最不發達國家僅為2年。可見,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不僅明顯高於欠發達國家,也大大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用平均預期壽命衡量人口健康狀況存在一定的局限,尤其是籠統的存活年數掩蓋了存活質量的差異。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生活質量,自然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國家統計局在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中就開始設置題目詢問老年人口的健康狀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保留該題目並略有修改。2015年1%人口抽樣調查與2010年保持一致,詢問60歲及以上人口的身體健康狀況,填答說明對“身體健康狀況”的解釋為“指被登記人根據自身健康狀況對過去一個月能否保証正常生活做出的自我判斷”,選項分為“健康”“基本健康”“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生活不能自理”四個類別。

  根據2015年1%人口抽樣調查,60歲及以上老年人中回答身體健康的佔40.51%,基本健康的佔41.85%,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佔15.05%,生活不能自理的佔2.60%。然而,從調查結果來看,2015年老年人口健康狀況較2010年略有下降,2010年健康比重為43.82%,基本健康為39.33%,兩者合計83.15%。分城鄉來看,2015年我國城鎮老年人口的健康狀況優於農村地區,身體健康的佔45.57%,高出農村10個多百分點。分年齡來看,2015年60—69歲人口生活自理比重在各年齡段均有所提高,其中60—64歲人口生活自理比重均在99%以上。需要指出的是,盡管我國女性預期壽命高於男性,但是女性老年人口健康狀況卻不及男性,2015年60歲及以上女性人口身體健康的佔36.63%,基本健康的佔43.92%,男性分別為44.61%和39.66%,60歲及以上女性人口中,身體不健康(含生活不能自理)的接近20%。這意味著女性較長的壽命中有更多時間是在不健康的狀況下生活。從區域分布來看,我國老年人口健康狀況基本呈現東高西低的趨勢。浙江、江蘇等東南沿海地區及北京等發達地區老年人口身體健康的比例超過45%,中西部地區相對較低,青海、甘肅和西藏等地不足30%。

  從預期壽命和健康狀況的分析來看,近年來,我國老年人口健康狀況改善的程度低於壽命的延長。那麼,老年人口的余壽中,究竟有多長時間處於健康狀況、又有多長時間處於不健康的狀況呢?為此,我們分析老年人口的自理預期壽命及其佔預期壽命的比重。預期壽命是一個標准化指標,較好地反映了特定人口的健康狀況,可以用於不同總體、不同時間的比較。而自理預期壽命結合了預期壽命及生活自理比重,更好地衡量了老年人口生活自理能力等健康狀況。

  我們利用生命表技術及Sullivan法,基於2005年“小普查”及2010年“六普”匯總數據,計算老年人口自理預期壽命。首先,我們將2010年和2015年老年人健康狀況進行合並,將健康、基本健康和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合並為“生活能自理”,2010年和2015年,老年人生活能自理的比例分別為97.05%和97.41%。

  計算結果發現,2015年老年人自理預期壽命佔余壽的比重較2010年有所下降,且年齡越高,下降的幅度越大。2015年60歲老年人自理預期壽命佔余壽的94.9%,比2010年下降0.6個百分點,80歲老年人該比例從2010年的87.5%下降到2015年的86.7%。分性別來看,男性老年人口自理預期壽命佔余壽的比重高於女性老年人口,年齡越大,性別差異也越明顯。2015年60歲男性老年人口自理預期壽命佔余壽的96.0%,女性為94.1%,80歲男性該比例為89.5%,女性為85.1%,性別差異不斷擴大。可見,老年人延長的預期壽命中有更大比重是處於不能自理的狀態,而且男性老年人口余壽中的自理時間更長。

  近年來,我國老年人口的健康狀況略有下降趨勢,在延長的預期壽命中,處於不能自理的時間佔比有增長趨勢,而且城鄉差異、區域差異仍舊存在。未來,隨著老年人口規模的進一步增加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對醫療服務、養老照料等服務將產生更大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進一步提高老年人口的健康狀況,提高老年人口的生命質量,將是我們必然解答的一個時代命題,也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重點所在。

  (作者單位: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

(責編:孫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