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謀劃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深刻把握我國發展要求和時代潮流,把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深化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制度和治理體系有力地彰顯了中國優勢。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提供了基本保障。建立什麼樣的國家制度,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面臨的一個歷史性課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新時代課題。不忘本來,才能面向未來。植根於五千年文明傳統,歷經近代革命精神洗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和治理體系已經展現出強大的優越性。
制度和治理體系有力支撐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國曾經是世界上的經濟強國,但錯失了工業革命和與世界同進步的歷史機遇,逐漸落到了被動挨打的境地。特別是鴉片戰爭之后,中華民族更是陷入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悲慘狀況。這是每個中華兒女刻骨銘心的痛。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踐証明,我們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深得人民擁護、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
制度和治理體系彰顯了中國奇跡的道義力量。回顧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三四百年的歷史,我們固然可以看到科學技術的突進,人文精神的勃興,但也不能回避苦難者的哀嚎和累累白骨。幾乎所有西方大國的崛起都伴隨著殖民侵略、經濟劫掠和文化壓迫。但中國發展呈現出了與此完全不同的景象,在取得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的同時,我國不僅保持了內部政治穩定、社會有序、文化繁榮和制度完善,還成為全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世界和平的穩定器、人類文明的推動力。中國是人類三百年來唯一不依賴殖民、侵略、戰爭、掠奪而取得發展奇跡的大國,是全世界最具道義力量的大國。
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鮮明主線。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強調要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鮮明特征和重要主線,就是注重制度文明,堅持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以問題為導向進行制度創新。發展提問題,改革作答卷。新時代面臨新的社會主要矛盾。改革進入深水區,黨依然面臨長期復雜的重大風險考驗,國家發展迎來新的挑戰。發展模式粗放,創新能力不強,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短板有待補足,社會文明需要提高,矛盾糾紛交織疊加,國家安全、意識形態等重要領域斗爭尖銳,國際格局深刻調整,世界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在錯綜復雜的國內國際形勢下,黨中央以非凡的政治勇氣和智慧,舉旗定向、謀篇布局,牢固把握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制度創新。
以黨的領導為核心提升治理能力。圍繞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斗爭,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黨的建設日益規范化、制度化,黨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鞏固加強。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建立了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有效的權力制約機制、嚴肅的責任追究機制。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完成了對黨和國家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的一次系統性、整體性重構,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組織保障。
以“放管服”改革為抓手,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重構國家和市場關系,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出台了一系列堅決清除妨礙社會生產力發展體制機制障礙的法規制度。
讓改革和制度在治理能力提升中發生化學反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完善發展中,我們黨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敢於觸及深層次利益關系和矛盾,堅決沖破思想觀念束縛,堅決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展現了黨勇於自我革命,以自我革命推動社會革命的決心。
制度建設分量更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推動新時代改革開放走得更穩、走得更遠”。這就要求突出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強調法治在制度建設中的保障作用。法治既是制度建設的重要部分,也是制度建設的重要保障。必須認識到,全面深化改革離不開全面依法治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離不開法治保障﹔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底線思維和法治精神,強調重大改革必須於法有據,強調提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以法律形式固化改革成果。
讓改革和制度發生化學反應。“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是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最根本的問題。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改革更多面對的是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對改革頂層設計的要求更高,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求更強﹔必須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總體效應、取得總體效果。這既是我國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也是一條重要經驗。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最大優勢,沿著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中國道路,我們必將迎來中華民族更加光明的前景。
(作者為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