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進展情況
主要內容:
1.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一是召開重大項目開題會與宣傳推介會。2018年5月5日召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大視野大格局大趨勢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開題征詢與宣傳推介會。通過本次會議,聽取相關與會領導與專家建議,以便結合哲學社會科學話語創新方向,回應核心議題,更好地推進本項目研究。
二是開展研究並形成一批成果。截至2019年7月,課題組成員共發表相關學術論文40篇,其中CSSCI核心論文近23篇﹔在《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解放日報》《文匯報》重要媒體上發表相關文章36篇﹔出版相關專著8部,編著3部﹔報送各類專報近10篇。
三是召開子課題推進會。2018年5月8日召開子課題開題會,會期半天,主要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范式轉型”這一話題,重點討論該子課題的核心問題、推進節奏和任務分工。同時,會同其他子課題負責人以及核心成員,就相應研究難點與工作任務進行了探討、分工。其他子課題也分別在子課題負責人的督促帶領下,以不同形式有序進行,形成了一批階段性成果。
2.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一是依托《動態》和《年鑒》匯集相關資料。自課題正式立項以來,由首席專家軒傳樹研究員任主編、課題組成員為主力、協同國內同行專家,有針對性地圍繞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70周年、新時代以及國外左翼動態等專題﹔由課題組成員徐覺哉研究員任主編、課題組核心成員共同參與完成出版《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年鑒》(2017、2018)2卷冊,對近兩年國內外關於究世界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的最新成果進行了全面搜索、系統整理和分類,並發表了年度研究報告。
二是搜集整理相關外文資料。一方面搜集了國外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重要文獻,進行翻譯、整理,現有一本編譯書稿《新世紀國際視野下的中國道路——經驗、性質、影響與趨勢》已經完成,出版社正在編審過程中。
三是主辦專題學術研討會。2018、2019年5月,課題組負責組織籌辦了兩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5.17講話精神學術研討會,第一次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與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大視野暨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兩周年學術研討會”,第二次為“新中國70年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三周年學術研討會”。課題組核心成員與會並結合課題研究成果與心得,在習近平總書記5.17講話周年之際發出聲音,也進一步認識到本課題研究的時代重任和現實價值。《人民日報》《光明網》《中國社會科學報》《上觀新聞》、上海教育電視台等進行了報道。
四是參加國際學術交流。課題首席專家和相關成員相繼參加“中國道路歐洲論壇”“世界社會主義論壇”“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專題會議——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專題研討會”“改革開放與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國際研討會”“第六、七屆社會主義國際論壇”等重大國際學術研討會。通過這些平台與場合,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與觀點,傳播中國聲音。
3.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召開成果發布會。2019年4月23日,舉行《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年鑒》新聞發布會,《解放日報》以《社會主義在今天有著強大的精神需求,要傳播好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的中國聲音》為題進行了報道。
4.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問題之一:整個課題在構思設計上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架構,各子課題之間在內容上密切相關、環環相扣,但是在課題研究實際推進過程中,各子課題負責人就面臨如何清晰界定各自內容邊界,以有效規避研究內容交叉重疊的問題。對此,尚需要首席專家與各子課題負責之間進行頻繁、有效的溝通、協同與交流。
問題之二:實踐在發展,理論在創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不斷涌現,新提法不斷涌現。如何對新實踐新理論進行學理性回應,尤其是如何對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體系化、學理化建構與闡釋作出貢獻,也是本課題研究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困難和必須承擔的使命。對此,同樣需要首席專家和課題組成員,結合課題既有設計,調整更新思路,回應現實理論和現實實踐需要,切實擔負起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之應有使命,發揮其應有作用。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1.代表性成果簡介
代表性成果(一):軒傳樹,論文/專報《試析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態勢》
①基本內容與主要觀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那麼當今世界社會主義正處於怎樣的歷史時期?如何看待和判斷這個問題,直接影響到我們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和信心,影響到我們國家的戰略選擇和政策走向。同時,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的使命擔當及戰略政策選擇也將深刻地影響著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的格局與走勢。如果我們將當今世界社會主義置於世界經濟政治形勢變化的大框架下進行結構性分析,我們就會發現:兩制力量此消彼長,社會主義世界氛圍已有極大改善﹔領導力量求變求新,社會主義改革創新已成常態﹔主體力量復興重組,社會主義運動出現新生長點﹔力量聯合多層多樣,社會主義合作網絡逐漸成型。
總之,當今世界社會主義不再是19世紀科學社會主義誕生時那樣像“幽靈”一樣僅在歐洲游蕩,不再是20世紀上半葉戰爭與革命時期那般高歌猛進,更不是20世紀末蘇東劇變后的一度低潮和一味防守,而是開始進入謀求振興、恢復榮光並孕育新高潮到來的重要歷史時期,也即一種生存空間繼續擴大但挑戰依然嚴峻,成長性與不確性並存的歷史時期。在這樣的歷史時期,作為當今世界規模影響最大、自身發展階段已經進入新時代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使命不是“當不當頭”的問題,而是:繼續改革開放謀發展,以自身建設成就彰顯社會主義優越性,重新煥發科學社會主義的生機與活力,使世界社會主義力量有信心、有底氣﹔全面系統總結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經驗教訓,以制度化、系統化的實踐經驗為后發國家現代化提供可資借鑒的實踐方案和路徑選擇,回應現代化和現代化轉型所帶來的普遍問題,使世界社會主義力量有樣本、有方向﹔重塑我們革命建設改革發展背后所凝結的價值理念和價值主張,以社會主義價值共識回應並超越資本主義所謂的“普世價值”,在推進新型全球化過程中注入社會主義新動能,使世界社會主義有話語權、有吸引力。
②學術價值與社會影響:
當今世界社會主義正處於怎樣的歷史時期?如何看待和判斷這個問題,直接影響到我們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和信心,影響到我們國家的戰略選擇和政策走向。隻有當我們將當今世界社會主義置於世界經濟政治形勢變化的大框架下進行結構性分析,我們才可以對當今世界社會主義的整體態勢及其方位作出判斷,進而明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使命擔當。
作為征文《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新態勢》,榮獲上海市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理論征文優秀論文獎,這是在全市800多篇征文中選出的11篇優秀論文之一﹔《試析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態勢》為題,發表於《當代世界》2018年第11期,先后被人大復印資料《世界社會主義運動》2019年第1期和《馬克思主義文摘》2019年第1期,以及中國社會科學網等全文轉載。
代表性成果(二):陳祥勤等,專著《國際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與現實》
①基本內容與主要觀點:本書一方面以近現代和現當代中國的核心常量——中國共產黨為歷史之綱,以革命、社會主義、改革等若干重大的歷史主題為歷史之目,分析和探討國際語境中的現代中國和中國共產黨,展現國際社會對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基本歷史主題的理解、認識和把握﹔另一方面,關於國際社會對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前現實的研究,本書主要以當代中國的核心事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線,從歷史、現實和未來等視角展現國際社會對於中國改革史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史,對於當代中國的道路、體制和模式,以及對於21世紀的中國文明和中國共產黨的研究,從總體上勾勒出國際社會對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前現實問題的研究、分析和探討。
從中國共產黨誕生之日起,國際社會就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與變革開始進行追蹤研究,並從不同的視角予以解讀。從這些國際解讀中可以看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史、建設史和改革史,是一場“具備中國特色的一場新的現代化運動”,中國共產黨先后科學地回答了中國向何處去(中國革命的歷史主題),中國社會主義向何處去(中國改革的歷史主題)這兩大世紀難題,為中國找到了實現現代化、社會主義和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從而迎來了中國的崛起和偉大復興。
21世紀最大的世界歷史事件之一,就是中國成長為世界性的大國,世界將會迎來“中國世紀”。國際社會普遍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為“世界所有執政黨創造了最偉大的范例”,帶領中國這樣的一個古老的東方大國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百年中國的歷程,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程,同時還是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形成、發展和崛起於世界東方的歷程。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共產黨對於中國和世界的最大貢獻,就是開創了中國的革命、社會主義和改革道路,將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的東方文明大國,帶領到世界舞台的中央。
②學術價值和社會影響:本書是一部評介國際社會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特別是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問題的學術專著,旨在展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乃至現當代中國的革命、社會主義和改革在國際社會中的歷史、理論和現實形象,從而加強國際與國內主流話語、理論和意識形態的雙向互動,推動契合中國歷史、中國實踐和中國經驗的中國話語、中國理論和中國學術的建構與發展,以便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中國道理和中國道路,為21世紀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當代中國和當代中國共產黨營造更加國際化也更加中國化的理論語境。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一是撰寫研究報告初稿(至2020年7月):對各子課題研究的框架思路進行細化﹔對各子課題研究的重點難點和創新點進行專題研討﹔積極推進各子課題的報告初稿寫作。
二是課題報告修訂完善(至2020年12月):對子課題報告修改完善﹔進一步撰寫學術論文和專報﹔完成並修訂課題總研究報告的最終稿。
三是課題結項鑒定、成果發布(至2021年7月):邀請有關專家進行結題鑒定﹔進行研究成果宣傳推介。成果發布大致安排如下:2019年,借助“世界中國學論壇”這一平台,組織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與世界意義”圓桌分論壇,向與會國內外專家和媒體適當展現和推介中期研究成果﹔2020年,以“規律·本質·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題召開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及通過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世界社會主義論壇”以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和歐洲左翼政黨聯合主辦的“中國道路歐洲論壇”,就部分研究成果進行外宣﹔2021年,結合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以“革命、建設、改革——中國共產黨百年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為題,召開學術研討會,推出系列成果。
(課題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