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制度優勢增強制度自信

陳金龍2019年11月13日08:12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進行了系統總結和概括,集中回答了在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進一步堅定了廣大干部群眾的制度自信。

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歷程中,依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從我國國情出發,凝聚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持續建構科學、規范、穩定的制度體系,為國家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制度支撐。新中國成立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的建立,奠定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的制度基礎。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各方面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斷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注重解決體制性的深層次問題,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有效解決了國家治理體系的結構性矛盾,制度體系更加優化、制度運行更加順暢。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是對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制度建設歷史經驗、發展規律的深刻總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相互銜接、支撐有力、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從13個方面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涵蓋國家制度體系的各領域各方面,揭示了國家制度運行的內在邏輯。其中,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深得人民擁護,根本原因在於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調動了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提供了堅強保障和支撐。實踐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家制度優勢是應對國際變局的重要支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的背后,是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日益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強大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能力,這是其保持強大生命力的內在原因。隨著時代發展、社會變革,新矛盾新問題不斷涌現,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需要不斷完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發展步驟進行科學部署,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具體任務、行動路徑進行周密安排。可以預期,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構建,將進一步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把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新中國成立100周年、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成之時,也將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臻於完善之時。

(作者為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華南師范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13日 13 版)

(責編:孫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