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全面做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李傳兵2019年10月30日08:29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全面做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站在國家繁榮、民族振興的戰略高度,深刻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成就,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教育工作作出重大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高等教育作為教育中的關鍵階段,擔負著為國家培養高級專業人才、推動科技發展、繁榮民族文化、促進社會全面發展的重任。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新時代繼續做好高等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高等院校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加強黨的領導,堅持突出中國特色,努力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培養綜合素質全面的優秀人才,不斷深化改革創新,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

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是做好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証。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必須“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高等院校要堅持和不斷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不斷完善高校黨委和各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始終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高等教育工作的各個方面。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積極構建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各學科教材體系。切實抓好學校黨建工作,組織青年大學生積極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時做好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訓工作,真正把品學兼優、思想上進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的組織中來。全面貫徹“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的重要論斷,不斷加強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有效性,配齊建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讓思政課實現入耳、入腦、入心,做到讓學生真心喜歡並終身受益,從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成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

堅持扎根中國、突出中國特色是做好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指針。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要“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辦好高等教育,要遵循教育規律,認真吸收世界上先進的辦學治學經驗,但最關鍵的是必須要扎根中國、堅持中國特色。中國有不同於其他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有幾千年來延續不斷的光輝歷史,有我們自己的國情和特色,這些都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工作必須根植於中國歷史和現實土壤,接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從中國實際出發,繼承而不守舊、借鑒而不照搬,走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發展之路。同時瞄准“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化高等教育的發展目標,努力解決制約高等教育發展的現實問題,不斷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培養好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國家發展、為民族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做好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由此可見教師在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必須圍繞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不斷完善教師評價體系,促進教師不斷提升教學效能、促進專業發展,從而培養更多專業知識全面、適應社會需要的專門人才。不斷完善高校教師的再教育和提高體系,制定教師進修專門計劃,為教師進修和自身發展、提高專業水平和能力提供更好的空間和平台。高等院校教師還承擔著促進國家科技創新的使命,因此要不斷完善科研成果獎勵和評價體系,使廣大教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潛心科研,不斷在新科技、新應用方面多出成果,促進國家科技水平提高。

培養綜合素質全面的有用人才是做好高等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必須花大力氣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多學科、全方位的復合型人才。不斷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大學生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愛國愛黨,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同時要培養大學生的奮斗精神,用先進典型教育大學生,培育學生志存高遠的境界和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高等教育要堅持素質教育,引導大學生努力充實本領和技能,用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根據時代的新要求和社會的新需求不斷優化知識結構,強化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核心競爭力。

深化改革創新是做好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這既是對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寶貴經驗總結,同時也是新時代繼續做好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高等院校必須不斷適應新時代人才需求,以寬廣的國際視野和深邃的戰略眼光審視高等教育現狀,推動高等教育在服務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發揮更大效能,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不斷進步中發揮更大作用。改革創新是促進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堅持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就要順應新時代的人才要求,與時俱進改革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以現代信息技術推動高等教育理念和模式創新,努力構建全方位綜合發展的高等教育體系,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創新高等教育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積極探索將各種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引入高等教育,實現高等教育的創新發展。同時要優化高等教育的學科結構、專業設置,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從而增強高等教育服務創新發展的能力。不斷深化高等教育領域中的“放管服”改革,堅決改革制約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的落后體制機制,尊重高等教育發展的自身規律,發揮高校作為辦學主體的主觀能動性,釋放各高等院校在促進高等教育發展中的生機活力。加強對高校辦學方向、標准、質量的規范性引導,為高校能潛心治校、高水平辦學創造良好環境。更加注重高等教育改革的系統性、完整性和協同性,按照新時代新要求,進一步改革和優化高校辦學、管理、經費投入體制以及考試、招生、就業制度等,構建促進發展、支持創新、引領未來的高等教育制度體系。

(作者:李傳兵,系貴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本文系貴州省社科規劃重點項目“中國共產黨堅守人民立場的理論演進與實現機制研究”〔19GZZD04〕的階段性成果)

(責編:孫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