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是最具說服力的歷史記憶之一。近來,西藏檔案館邀請區內外漢、藏、蒙、錫伯等民族的專家學者對保存於該館幾百年的蒙、滿文歷史檔案進行集中整理與翻譯,將跨度達584年的1394件歷史檔案整理、修復並影印、翻譯出版。這批蒙滿文歷史檔案的公布,使一部分塵封於蒙滿文記憶中的歷史展現於當下,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與歷史價值。
一
自古以來,中國歷代中央王朝對於現西藏區域內的政權或建立密切的舅甥關系,或進行著有效的管理。元朝以來,歷代中央政府一直致力於西藏地方的治理,在西藏設有管理機構、制定章程或派員進藏督辦﹔西藏地方行政區域的劃定及其行政機構的設置和僧俗官員的任免、升降、獎罰、官階品級皆聽命於中央。每當西藏地方出現統治集團爭權奪利的內亂或教派之間甚至教派內部的嚴重沖突時,都是由中央政府採取措施予以平息。西藏地方舉凡涉及軍事、外交等重大事宜,皆由中央政府統一處理。
此次公布的西藏檔案館藏蒙滿文檔案首先是在元朝中后期西藏地方薩迦政權走向衰落、噶舉派支持的帕竹政權崛起之際的部分內容。盡管所公布的蒙古新字八思巴文檔案隻有四件,然足以說明元朝對西藏有效管理的情況。如:也孫鐵木兒皇帝(泰定帝)1324年頒給類烏齊寺僧眾的諭旨,就歷數“成吉思汗、窩闊台皇帝、薛禪皇帝、完顏篤皇帝、曲律皇帝、普顏篤皇帝、碩德八剌皇帝”等歷任皇帝所頒諭旨,強調在該寺院“使臣不得下榻,不得向他們(寺院)索取鋪馬、衹應,不得征收地稅、商稅,不得在他們那裡飼養牛馬和獵獸”等。又如:1328年也孫鐵木兒在去世前還發出任命斡色堅贊為地方稅務官的諭旨,要求他“完成一切差發、站戶、軍戶的地稅、商稅等方面的事宜”,並向他“頒發了大牌和璽書”等。即使到了元朝末年的1362年,元朝已經面臨著多路農民起義軍的打擊,元順帝還向朵甘思宣慰司所轄的昌都一帶發出任命招討司招討使的諭旨,“茲委任雲丹堅贊為察翁格奔不地方招討司招討使,以監督完成一切差發、站戶、軍戶的地稅、商稅的征收等諸項事宜。”可見,元朝即使到了末期政權不穩的時候,仍在牢牢地行使著對西藏的管理權。
在這批歷史檔案中,蒙滿藏文合璧、滿漢合璧的檔案較多,單列蒙文檔案也較為豐富,還有一部分為滿文、托忒文檔案,其中主要部分是體現清代中央政府管理西藏的歷史檔案,這些檔案反映了有清以來中央政府管理西藏的具體情況。1652年,清廷邀請五世達賴喇嘛阿旺洛桑嘉措進京,冊封其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並頒賜金冊、金印,其后,歷世達賴喇嘛均須經中央政府冊封,成為定制。1713年,康熙皇帝又冊封五世班禪額爾德尼,頒賜金印、金冊。由此確定了中央政府冊封班禪額爾德尼的制度。1720年,康熙皇帝以書有漢、藏、滿、蒙四種文字的“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的金字壽牌頒予七世達賴喇嘛。七世達賴喇嘛將壽牌供奉在布達拉宮頂層的殊勝三地殿中。后來,清廷又賜乾隆皇帝畫像,畫像挂在金字壽牌上方。每年藏歷正月初一,達賴喇嘛都要率眾僧俗官員向皇帝壽牌叩拜。這種禮儀后來成為西藏地方政府的定制。1751年,乾隆皇帝鑒於藏內發生珠爾默特納木扎勒圖謀叛亂以及其黨徒殺害駐藏大臣的惡性事件,遂取消郡王獨秉藏政制度,正式授命七世達賴喇嘛兼理藏政,設立噶廈處理日常政務。1792年,朝廷派福康安率清軍入藏反擊廓爾喀的入侵,穩定了西藏的政治局勢。之后,福康安、駐藏大臣和琳等擬定了新的施政章程,商八世達賴、七世班禪共同上報乾隆皇帝核准后,頒發了《欽定藏內善后章程二十九條》。清朝后期,西藏多次遭受帝國主義的入侵,但朝廷制定的各項典章、制度,依然在西藏有效地推行,駐藏大臣和清軍仍不斷被派駐西藏,地方政府的重大政務仍須稟報朝廷。
蒙滿文檔案通過選錄250件清代皇帝詔書、21件皇帝上諭、44件中央政府有關機構及官員文書,明確地記錄了200多年來清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情況,內容涵蓋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如:1651年順治皇帝致四世班禪敕書明確記載“期待龍年孟秋月與(五世)達賴喇嘛會晤。……望(班禪)喇嘛爾敦請達賴喇嘛啟程”的情況。又如康熙皇帝致五世班禪的敕書對准格爾禍亂西藏嚴厲斥責:“策妄阿拉布坦無端潛派兵丁誅殺拉藏汗,毀壞寺廟,驅散僧眾……,貽誤僧人學經,擾累圖伯特百姓……朕特遣皇子大將軍王率大軍,征伐准格爾賊,拯救圖伯特百姓……”還有乾隆皇帝就解決廓爾喀侵藏遺患致八世達賴喇嘛敕書,用較大篇幅分析事件發生之原因,明確解決之辦法等。再有檔案中載明內閣軍機處所擬接待十三世達賴喇嘛之禮儀及其辦法,其中有“(十三世)達賴喇嘛抵京之日……由理藩部,請旨定期,召見達賴喇嘛……陛見之日,達賴喇嘛進殿門,聖主起立,達賴喇嘛恭請聖安,並叩謝恩賞,聖主站立受拜,問候……”等,此禮儀充分反映了地方首領與朝廷皇帝的從屬關系,更體現出中央政府對地方管理的嚴格規制。
二
歷史上,凡是朝廷發生的重大事件都會傳諭各個地方。這批蒙滿文檔案最具共性的表現就是清朝皇帝針對全國的詔書同時也發往西藏,這就有別於以往所公布的隻有涉藏的詔諭才發往西藏的歷史檔案,充分體現了清朝中央政府在重大事件上必須轄地一體知曉、並發詔諭的國策。
更為重要的是,這次公布的館藏皇帝詔書,既是皇帝為國家大事布告天下臣民的重要文書,又是朝廷對全國各地施行德政教化的一種形式,這對於向邊疆民族地區傳布治理國政、忠君愛民的觀念與意識有著直接的作用。比如,館藏的由滿蒙藏文書寫的康熙皇帝遺詔就清晰明白地表現了這一觀念和意識:“今朕年屆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實賴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涼德之所致也。……念自御極以來,雖不敢自謂能移風易俗,家給人足,上擬三代明聖之主,而欲致海宇升平,人民樂業,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嘗少懈。數十年來,殫心竭力……為君者勤劬一生,了無休息之日。如舜雖稱無為而治,然身歿於蒼梧﹔禹乘四載,胼手胝足,終於會稽。似此皆勤勞政事,巡行周歷,不遑寧處……”這則遺詔追述歷代先王治理天下之功績,同時也傳達了為君之道並道出了有為之帝王的甘苦,特別突出了自黃帝以來幾千年中華道統的一脈相承,既符合儒家思想,又不失致治之道。將此遺詔頒布於邊疆民族地區的西藏,也向民族地區的政教人物道出了治理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國家必須君臣一心、共克時艱、效仿歷代先賢行治國理政之道的歷史經驗。
在公布的館藏蒙滿文檔案中,還有一件用蒙文發往全國各地的《宣統皇帝即位詔書》,其中有幾條適用於全國民生的諭旨:“天下之本農為重,各府州縣,果有勤於耕種,務本力作者,地方官不時嘉獎,以示鼓勵。軍民年七十以上,著許一丁侍養,免其雜派差役。八十以上者,給與九品頂戴。九十以上者,給與八品頂戴。百歲以上者,給與七品頂戴。一百二十歲以上者,給與六品頂戴。百歲至一百二十歲以上者,均仍題名,給與建坊銀兩。各處養濟院,所有鰥寡孤獨及殘疾無告之人,有司留心,以時養贍,無致失所。”其中涉及民生的內容,體現了清朝廷在困危之局中尚未忘掉體恤民瘼的一面,將其頒行西藏,也反映出清王朝對邊疆各民族的一視同仁。
三
歷代中央政府對西藏的治理,都體現出其時代的特點。元朝委派國師帝師處理藏事,遇亂則派兵討伐﹔明朝採取“多封眾建,召撫眾王”等舉措安撫藏地。清朝對西藏的具體治理,除在西部採取“興黃教以安眾蒙古”的宗教安撫外,主要是委派駐藏大臣與當地政教首領精誠團結,同心協力處理好藏內政教要務。
駐藏大臣制度是清王朝在總結了歷代王朝治藏得失后根據當時的治邊情況而制定的。關於駐藏大臣在西藏的具體活動情況以及西藏政教首領的咨文、奏折,在本次公布的蒙滿文檔案中總計有162件,其中包含著署理藏政的各個方面。
關於巡邏、撤並卡倫方面。清代前期為防范准噶爾侵擾,在北部和西部設置了許多處卡倫,駐藏大臣對卡倫的巡防、安全直接負責,並根據形勢的發展向朝廷奏報是否裁撤。在蒙滿文檔案裡,有許多件涉及這些方面的檔案。如《駐藏大臣為嚴飭卡倫加強巡邏防范事致札薩克台吉旺堆咨文》內稱:“嚴飭卡倫防范事。查得,木什扎爾堪、琫哈裡莫爾、阿哈扎克、順圖呼爾等地,皆為通往准噶爾之要道,故今年多派人駐卡。為巡邏此等地方之卡哨,以爾為有經驗之舊人而薦之,故爾於本月十五日出發前往巡邏。此次巡邏,務必一一依次查看,親到展卡近邊巡邏,嚴加曉諭卡哨頭人等。”
關於人事任免方面。蒙滿文檔案中的駐藏大臣文書有許多涉及人事任免的內容,其中有一件《駐藏大臣為噶倫噶勒藏雲丹請求解任未獲批准事致第穆呼圖克圖文書》非常形象地說明了駐藏大臣在任免西藏地方官員方面的權威。文書先是僧職噶倫噶勒藏雲丹向攝政第穆呼圖克圖要求退休解職的請求,緊接著就是第穆呼圖克圖對噶勒藏雲丹的評價及其意見:“竊思,達爾罕堪布噶勒藏雲丹,人好,一直秉公辦理事務。今他年老又有疾病,情願解去噶倫之職。能否將達爾罕號賜予其甥男之事恭請大臣處代奏聖主睿鑒。”而后則是駐藏大臣的最后決定,即“扎薩克喇嘛噶倫噶勒藏雲丹借年老之口呈文請求解任其噶倫職,惟噶倫職辦理事務關系重大,今雖說六十歲,身體尚屬康健,並非染病不能行動。再加上公班第達眾人還辦理事務,著噶勒藏雲丹養好身體,再辦理事務對公務更為有益。如至確屬不能辦理公務時,再呈文解任亦不晚。”駐藏大臣在是否批准噶倫噶勒藏雲丹的解任請求上起到了最終決定作用。
關於經濟錢糧方面。駐藏大臣將涉及兵民需求的事務放到較為突出的地位,這在檔案中有明晰的體現。如在《為西藏驛站設置糧倉及糴糧事》中,駐藏大臣根據朝廷旨意,要求察木多近地川藏交界處某驛站“尊奉訓諭,一體籌備,日久集多,酌情定量,各付轄下管糧官弁,結合地方情形,解除谷糧、青稞及小麥,按照各地糧價,每年糴除五六百石……若有不肖之徒低價糴入、勒索強買、中飽私囊等弊,即行參奏,嚴辦治罪……。察木多以西那曲兩地驛庫所處錢糧及每年糴入(擬可參照)……”此件檔案不僅記載了駐藏大臣對各驛站使用錢糧的監管責任,也可根據存糧數計算出當時西藏每個驛站所駐有的兵丁。此外,一些檔案還記載了駐藏大臣為籌措錢糧之事請求乾隆皇帝“俞允聖主施以天恩”,延期兩年交付錢糧款的請求,也有年例賑濟地方、布施寺廟所需錢糧物品的記載。
值得注意的是,達賴喇嘛及西藏地方官員文書中保留了許多地方政教首領通過駐藏大臣叩謝皇恩的記載。如蒙古文檔案所記載的《貝勒頗羅鼐為謝恩事呈乾隆皇帝奏折》,內稱“小人頗羅鼐我率噶倫、第巴、仲科,侍衛、迎接敕書,迎接布達拉宮,達喇嘛、主事等授達賴喇嘛以敕書。繼而賜予我大行皇帝曼殊室利大聖主之衣帽,小人頗羅鼐我高舉並供奉,叩謝天恩而受之……”。還有一件蒙古文檔案《(八世)達賴喇嘛奏為頒給金奔巴瓶一事謝恩折》,歷數崇德七年(1642年)以來歷代君主對西藏的恩德及平亂致治的功績,真誠叩謝乾隆皇帝賜予金奔巴瓶。謝恩折內稱“承奉聖主高厚鴻恩,萬無報答。欽惟,我大清崇德七年,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厄魯特固始汗一同派遣使者進貢以來,世受恩養……。今又奉諭頒給金奔巴瓶,掣簽以定轉世靈童,實為剔除‘尋求亂指’等情弊,(此)聖意深遠”。當朝廷派大臣惠倫等人將金奔巴瓶送到拉薩時,達賴喇嘛領著僧眾,誦經祈禱,十分虔誠。“達賴喇嘛等歡心感頌情形見於辭色,所有供奉金奔巴瓶緣由除惠倫自行具奏,達賴喇嘛呈遞謝恩哈達一方,佛一尊……”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檔案又是最具說服力的歷史記錄。這批蒙滿文檔案除收錄大量歸類可考的皇帝諭旨、詔書、敕諭,奏折、部衙與各大臣文書、西藏政教上層給駐藏大臣的呈文外,還有一些不好歸類的實物清單、各民族互通問詢的信函、內外蒙古盟旗王公給達賴喇嘛及西藏政教上層的呈文,進藏熬茶使用的路票、腳費單據等有形的存檔,內容十分豐富。它既真實記錄了歷史上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歷史,又生動展現了我國多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畫卷。這些檔案的公布,不僅為深入研究元、清兩朝對西藏的有效管理的歷史、弘揚中華文化提供有力支持,更為重要的是,這批蒙滿文檔案的公布,將進一步還原歷史真相,揭穿某些別有用心的勢力圍繞西藏歷史散布的種種謊言,必將對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產生深遠而積極的影響。
(作者:車明懷,系西藏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