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什麼樣的課學生最滿意

吳洪富 謝澤銀2019年10月22日08:26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什麼樣的課學生最滿意

  【論教】

  在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影響下,學生滿意度成為高等教育的關鍵詞,是高校當下各項活動成效的重要衡量標准,在課程建設與課程評價方面亦是如此。然而,學界對此卻持有不同的觀點,爭論不斷。一些人認為滿意度是理想的課程評價指標,是課程建設的重要方向﹔另一些人則認為以滿意度為標准,會因學生的非理性需求把很多課程變為“水課”,使高等教育質量下降。本文是河南大學課題組以“高滿意度本科課程的特征”為主題,對2200名本科生進行的問卷調查,其中52人為深入訪談,讓學生以上過的最滿意的一門課程為例,描述自己對高滿意度本科課程的目標、內容、實施及評價等方面的認知和體驗,對我們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了解高滿意度本科課程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幫助,也在一定程度上廓清了對課程滿意度的迷思。

  高滿意度本科課程有明確具體且靈活表達的目標

  高滿意度本科課程的目標明確具體且表述靈活。九成的學生表示高滿意度本科課程的授課教師在開課之初,會清楚地表明課程目標或對學生的期望,在每節課上課時,也會全面具體地闡述教學目標。針對不同的課程類型,教師會靈活表述教學目標,主要的表述方式有“開門見山式”和“循序漸進式”。

  但是,教師設定良好的課程教學目標,卻並未很好地轉換為學生的學習目標。調查顯示,隻有57.2%的本科生很清楚高滿意度課程的學習要求,而有明確學習目標的學生則隻佔52.8%。這意味著課程目標仍是教師外在設定和傳遞給學生的,學生還不能充分地生成自身個性化的學習目標。

  課程內容與學生的認知圖式和需求相匹配

  高滿意度本科課程的內容與學生的認知圖式、學習需求具有很高的契合度。

  學生的認知圖式主要指學生的興趣、能力和基礎,而高滿意度本科課程的內容與這兩個方面都高度契合。課程內容與學生的興趣相符能極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而增強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教師使用的教學材料和授課內容與學生的已有知識相關,且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之內,也是課程獲得學生滿意的要件之一。

  調研中,絕大多數學生表示,高滿意度本科課程的內容頗具價值,且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主要體現在能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求職需求以及應用需求。由訪談可知,高滿意度本科課程能滿足學生提升專業知識或能力、提升思維能力及考研深造等具體的學習需求。此外,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還體現在激發其求知欲方面。而豐富多樣、緊跟學科前沿或熱點問題的內容最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此外,很多學生希望通過學習它們為求職做准備,進而增強自身的人力資本優勢與就業競爭,這也是他們眼中高滿意度本科課程的重要特征之一。與此相關,學生普遍強調課程內容要與實際相聯系,凸顯應用價值的課程內容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

  高滿意度本科課程實施中教師表現出色

  調查發現,在高滿意度本科課程的實施方面,有兩個突出的特征,一是教師潛心教學並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二是教師強調學生參與課堂。

  教師“回歸本分”,傾心教學,潛心教書育人,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正如一位學生所言:“一個老師及其所教課程讓人滿意,他自身肯定要積極對待自己的教學,傳遞出對自己學科的專注和尊重,散發出積極的風採,給人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深入分析發現,學生認知的教師潛心教學,主要體現在認真備課和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上。

  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技能,也是高滿意度本科課程的特征。調研中,學生表達了對專業知識豐富教師的肯定,當然,要獲得較高滿意度,教師不僅要具有突出的語言表達能力,講課還要清晰易懂且風趣幽默。

  在實施過程中,高滿意度本科課程的另一個突出特征是,教師注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調研中,學生普遍反映,在最滿意的課程中,教師善於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並能對學生的問題做出回應。而且,教師還注重利用多種合作學習機會,鼓勵同伴交流。

  不過,雖然教師試圖鼓勵學生參與課堂並積極互動,但學生實際的課堂參與和同伴互動仍不充分。這是調研中發現的最突出的問題之一。

  課程難度不高但學生的投入和收獲較大

  課程評價考核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和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手段。不少研究証明,現在本科生更加注重將學習投入置於自己對課程評價的理解之上,評價影響學生的學習策略、學習方法、學習活動,並引導學生學習行為的方方面面。

  調查顯示,高滿意度本科課程的課業難度略低於中等水平。不過,由於這些課程多注重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強調過程性評價,學生所感受的學業負擔並不輕。由於注重課堂參與和平時成績,學生的學習投入普遍較高,也有較大收獲。學生普遍反映,高滿意度本科課程讓其在知識技能、思維能力和學習興趣等方面,都有提升。不過,有不少學生也提到,這些課程的成績評定,存在“走過場”而不是“重過程”的跡象。

  高滿意度本科課程是“准金課”

  前文展示的高滿意度本科課程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符合“金課”的標准。這意味著,作為課程滿意度評價主體的本科生,是理智上進的,其滿意的課程基本上是高質量課程,但調查也發現,高滿意度本科課程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金課”,其不足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學生作為主動學習者的地位並未得到充分彰顯。教師設置了良好的課程教學目標,但學生並未形成自我明確的學習目標,高滿意度本科課程存在師生目標、教學與學習目標的差距。第二,雖然教師試圖鼓勵學生參與課堂並積極互動,但學生實際的課堂參與和同伴互動仍不充分,而這也是我國高校課程中最突出的不足。學生在課堂上參與不足、不活躍、最多是良好地回應教師的教學引導,而不積極質疑和探究,是高校課程需要改革之處,也是高滿意度本科課程需要完善之處。第三,高滿意度本科課程的學業挑戰度有待提高,這些課程都有很多課業任務,評價方式也很多樣,但學業難度不大,成績評定存在一定程度的“放水”和“走過場”之嫌。

  當前,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尤其是消滅“水課”、建設“金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務。在滿意度已然是高校本科課程建設重要標准的當下,我們應在高滿意度課程的基礎上鍛造“金課”。

  鍛造“金課”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努力。第一,以“准金課”中的不足為突破口,抓住鍛造“金課”的關鍵和重心。這就要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真正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第二,高校、教師和學生三方合力,加強鍛造“金課”的系統性與一致性。其中高校作為鍛造“金課”的重要基地,應響應高等教育注重內涵式發展的要求,重視、鼓勵並支持課程建設,使課程教學回歸高校工作的重心﹔教師作為鍛造“金課”的重要力量,應潛心課程教學,認真剖析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與課程評價中的每一環節,致力於上好每一節課﹔學生作為學習課程的關鍵主體,應增強課程學習的主動性與參與性。

   (作者吳洪富系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謝澤銀系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研究生,本文是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支持計劃〔人文社科類〕資助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7-cxrc-010)

(責編:孫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