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前進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70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不斷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這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立場,也生動詮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追求。
從黨的宗旨看。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同其他政黨的根本區別。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除了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歷史已經反復証明,中國共產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領導核心,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但與此同時,我們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而復雜的,面臨的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是尖銳而嚴峻的,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政治不純、組織不純和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不忘初心使命,就必須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勇於進行自我革命,不斷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唯有如此,我們黨才能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領導力量。
從發展主體看。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歷史是由人民書寫的。毛澤東同志指出:“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正是無數仁人志士的前赴后繼,才“徹底改變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國積貧積弱、受人欺凌的悲慘命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了“當驚世界殊”的發展成就,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無數具有忠誠、執著、朴實等優秀品質的英雄模范人物不斷涌現。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強調:“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隻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奮斗精神,腳踏實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熱情,就能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就會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從發展理念看。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這一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人民觀的最新發展。創新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動力問題,人民是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的主體﹔協調發展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旨在通過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等,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綠色發展注重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干淨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強烈要求﹔開放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實現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共享發展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通過實現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從戰略安排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這一偉大目標。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黨就提出包括現代化的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在內的四個現代化的目標。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從新世紀開始,我國將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發展階段。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推進現代化進程中,我們黨堅持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高度重視人的現代化問題。與此相適應,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根據形勢和條件變化、人民意願和事業發展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戰略安排。黨的十三大確定了我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黨的十五大對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作了進一步規劃,提出新的“三步走”發展目標。黨的十九大提出分兩步走在21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第一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包括“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等重要指標。第二階段從2035年到21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包括“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等重要指標。由此可見,我們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安排,強調高質量發展,重視增進人民民生福祉,以實現人民對未來的美好願景。
70年來,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走出了一條根本區別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廣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具有巨大借鑒意義的中國道路。瞻望前程,我們黨必將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不負人民歷史重托,沿著正確道路奮勇前進,依靠人民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作者:華桂宏,系江蘇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江蘇師范大學基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