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考察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時提出,“我們要建設海洋強國,我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研,一定要抓好。我們對海洋的認識在逐步的加強中,你們要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下一步這方面要發力,推動它的發展,關鍵的技術要靠我們自己研發,海洋經濟的發展前途無量。祝你們再接再厲、創造輝煌,為祖國為民族立新功。”2019年4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青島集體會見應邀出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多國海軍活動的外方代表團團長時,提出了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理念。隨著中國海洋開發實踐活動的規模日益增大,中國迫切需要在海洋政治學理論方面進行突破與創新,為海洋事業發展和海洋強國建設提供理論基礎。因此,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就顯得尤為迫切。
構建中國特色海洋治理話語權
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21世紀,海洋成為全球普遍關注和研究的新領域,世界各國都更加重視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海洋爭端成為影響國際關系的重要問題,中國面臨更加復雜的各種海洋問題。為了實現“中國夢”和“海洋夢”,中國適時提出了海洋強國戰略、“一帶一路”倡議,將海洋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同時,當前國內學術界已經對海洋政治問題產生了豐富的研究成果,這些已有研究為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奠定了理論基礎。新時代中國特色的海洋政治研究仍需進一步挖掘“海洋政治”的內涵和外延,界定“海洋政治學”的概念,構建一個系統而完整的海洋政治學學科體系與理論體系。
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的構建,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第一,順應了海洋強國的戰略需求。新時代海洋政治學學科體系的構建,有利於對海洋政治領域重大問題進行戰略性和對策性研究,從而為國家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和建設海洋強國戰略提供具有巨大參考價值的理論支撐,更好地服務於國家和社會海洋事業的發展需求。第二,促進新時代中國海洋政治研究學科化和專業化的需要。目前國內已經出版了一些有關海洋政治的著作,但尚沒有以《海洋政治學》為名的研究專著問世,而海洋經濟學、海洋社會學、海洋法學等已經成為獨立分支學科,相關領域內已經出現了大量專著。構建較為完整的海洋政治學學科體系與理論體系,不僅可以形成政治學下相對獨立的一個海洋政治學學科,豐富中國海洋政治學理論的研究,還可以拓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政治理論的研究領域,推動新時代中國海洋政治學學科建設。第三,有利於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治理話語權。當前國際海洋秩序與全球海洋治理面臨諸多問題,構建海洋新秩序與完善全球海洋治理成為全球共同的願景。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積極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的實踐中,將中國所探索形成的海洋觀、海洋思想,如新海洋觀、新安全觀、正確的義利觀、海洋命運共同體等思想不斷體現在全球海洋治理的理論和實踐中,構建中國特色海洋治理話語權。
多學科交叉 綜合性強
海洋政治學是一門多學科融合的、交叉的、新興的、綜合的社會科學。
首先,海洋政治學是政治學下屬的一門分支學科。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是一門探討中國在海洋開發與保護中各種政治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是中國的海洋實踐活動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理論表現,即以海洋權力、海洋權利和海洋利益而發生的矛盾斗爭與協調合作為主線,研究海洋權力分配與權利共享的過程,揭示海洋政治關系、政治形式、政治發展特點和發展規律,為主權國家海洋發展而服務的社會科學。
其次,海洋政治學是一門交叉學科。海洋政治學涉及眾多學科,不僅與政治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人文社會科學密切聯系,還與海洋科學、生態學以及地理科學等自然學科有密切聯系。除此之外,海洋政治學的學科研究不僅有基本理論的借鑒與融合,還有研究方法與研究范式的植入,這決定了海洋政治學在理論屬性上是一門研究范式多元的軟科學。多范式的問題源於海洋政治學的理論是在借鑒相關學科的基礎上融合提煉形成的。因此,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就是在上述眾多學科的結合部、交叉處所產生的一門具有綜合性特征的學科,是對海洋政治現象的學術概括和理論探究。
為中國的海洋建設作出理論貢獻
在當前我國維護海洋權益,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海洋強國建設、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背景下,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的研究范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研究對象。立足於21世紀海洋的國際背景和新時代中國海洋強國建設的國內背景。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的研究對象不僅包括國際海洋政治,還包括國內海洋政治。國際海洋政治是指發生於海洋空間或與海洋相關的國際關系互動,既包含中國與其他海洋國家的關系,又包括中國與其他非國家行為體(國際組織等)的關系。國內海洋政治主要是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實施海洋強國戰略以及推動“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涉及的相關國內政治問題。
二是研究內容。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研究的核心內容是“中國海洋政治關系”,但中國海洋政治關系及其制度活動並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維”的。具體而言,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海洋政治基本理論、海洋政治發展史、國際海洋秩序與全球海洋治理、海洋政治熱點問題、世界海洋強國的經驗教訓等問題。此外,分析大國政治與海洋政治發展的關系、國內海洋政治學與他國海洋政治學的互動關系、海洋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和海洋強國建設與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發展的互動關系、海洋政治學與其關聯學科之間的關系、相關學科理論發展對海洋政治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的影響等,也應包括在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的研究內容體系之中。
三是研究目的。第一,為中國參與世界海洋新秩序的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在世界海洋秩序的演變過程中,中國必須堅持發出自己的聲音,盡可能讓新的海洋秩序體現中國的價值觀念和政治理念。第二,為中國海洋強國建設和“一帶一路”建設出謀劃策。在借鑒和吸收世界海洋強國的發展經驗和興衰教訓的基礎上,為中國建設海洋強國和“一帶一路”倡議全面推進提供啟示和建議。第三,為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學科的發展和海洋政治人才的培養作出貢獻。目前,以中國海洋大學為首的國內涉海高校已經嘗試在海洋人文社科領域的相關專業本科生、碩博研究生的培養計劃中開設海洋政治相關課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深圳也即將與歐洲一流的海洋大學合作開辦高水平的海洋大學。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的構建將進一步推動該學科的發展,有助於推動教研團隊涉海教育的發展,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培養和輸送海洋高端專業人才,推動中國海洋事業的發展。
總之,新時代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應堅持揚長避短,為我所用,既要明確海洋政治理論的價值目標和政治追求,挖掘和吸收理論中的精華部分﹔又要立足中國國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服務於中國海洋事業。隨著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研究內涵的充實與外延的不斷拓展,中國特色海洋政治學研究不僅可以為中國海洋發展實踐活動提供必要的理論依據,而且一定能夠為建設中國海洋強國和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作出應有的理論貢獻。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新時代中非海洋合作及其相關法律問題研究”(17AZD015)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法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