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70年城市建設的歷史進程,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城市建設思想與城市具體實際相結合,逐步探索和走出的一條“中國特色”城市建設道路的宏偉篇章。在總結新中國70年城市建設經驗時,正確理解和准確把握“中國特色”顯得十分重要。通過國情把握、歷史梳理、規律遵循、比較分析等維度,我們可以全面地認知和闡釋城市建設“中國特色”的豐富內涵。在“中國特色”城市建設的未來之路上,更好地以新作為抒寫新成就,以新成就開啟新征程。
一、基於國情認知:“中國特色”城市建設既是中國獨有,也為世界共有
任何事物都是在個性與共性的有機統一中確立。“中國特色”城市建設既在中國具體國情和現實土壤中得以生成,以獨有的城市建設形態凸顯出“中國亮色”,又在世界整體環境和總體局面中不斷發展,以共有的城市建設形態表現出“世界適用”。隻有不斷實現“中國亮色”與“世界適用”融合,城市建設的“中國特色”才具有現實根基和具體內涵。
1.“中國特色”城市建設扎根中國客觀實際凸顯“中國亮色”。
“中國特色”城市建設植根於中國具體國情,衍生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是獨特的城市建設形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人民群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體力量和價值評判者,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始終堅定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始終堅守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的價值取向,是“中國特色”城市建設的基本現實和客觀實際。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億萬群眾聚焦城市建設,“中國特色”城市建設蓬勃發展:城市管理由注重管理轉向社會治理,城市公益事業日益繁榮,城市生態建設日益突出,城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協同推進……城市建設越來越契合人民美好幸福生活需要,凸顯出城市建設的“中國亮色”。
2.“中國特色”城市建設面向世界總體環境表現“世界適用”。
“中國特色”城市建設面向世界,順應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城市化浪潮,在復雜多變的世界環境中不斷發展,成為世界城市建設總體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特色”城市建設依托工業化起步,隨時代發展而推進,以世界城市化的共性特征表現出城市建設的“世界本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同推進﹔城市發展呈現出點、線、面趨勢,大城市引領帶動區域化、一體化發展,形成代表性區域經濟帶、城市群等﹔集中型城市化和分散型城市化協同推進,代表性大城市逆城市化現象逐漸顯露﹔注重綠色發展與城市生態協同推進等,生態環保理念日益引起社會乃至全球共識。
3.“中國特色”城市建設是“中國亮色”與“世界適用”融合發展的現實產物。
“中國特色”城市建設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城市建設思想,同時借鑒人類城市發展成果,又始終與中國城市具體實際緊密結合,是“中國亮色”和“世界本色”融合發展的產物。“中國亮色”和“世界本色”作為中國城市建設的兩個方面,既對立又統一。“中國亮色”凸顯中國城市建設的個別性、民族性,“世界本色”表現中國城市建設的共同性、世界性。“中國亮色”和“世界本色”統一於中國城市建設中,換言之,“中國特色”城市建設既是中國獨有,也為世界共有。因此,我們要科學認知和把握“中國特色”城市建設的“中國亮色”和“世界本色”,從而在城市建設實踐中更好地堅持“中國亮色”,顯示“世界本色”。
二、基於歷史認知:“中國特色”城市建設既按自身節奏,也融世界大潮
“中國特色”城市建設是堅持自主性與開放性有機統一的必然結果。縱觀“中國特色”城市建設史,我們既立足自身,實事求是,堅持自主發展,又放眼世界,自信包容,打造開放格局,走出了一條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和豐富歷史內涵的“中國特色”城市建設之路。
1.“中國特色”城市建設立足自身譜寫自主發展的宏偉篇章。
新中國成立前后,通過逐步開展城市接管和城市管理工作,邁開了新中國城市建設的第一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特色”城市建設在曲折中前行,為未來發展積累了有益經驗和寶貴教訓。改革開放初期,通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指南,以“兩個大局”戰略思想為總攬,開創了“中國特色”城市建設新布局。進入21世紀,“中國特色”城市建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化改革背景下,推進政府和市場聯動發展的“中國特色”城市建設﹔在新的歷史時期,黨中央明確了“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城市建設價值追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中國特色”城市建設。
2.“中國特色”城市建設融匯世界,繪就對外開放的和諧畫卷。
新中國成立以后至改革開放以前,我們主要同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建立友好關系,進行城市建設。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造就和優化全方位開放格局,在不斷融入世界發展潮流中進行城市建設。從城市建設發展進路來看,現代化是城市建設的必然趨勢。通過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和開拓國際市場,努力實現“中國特色”城市建設朝著國際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從城市建設發展模式來看,創新、綠色、智慧是城市建設的重點靶向。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不斷實現“中國特色”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努力開創引領世界趨勢。
3.“中國特色”城市建設創造立足自身與融匯世界雙向互動的歷史偉業。
70年來,我們始終在自我探索和自我發展中把握融匯世界發展潮流,在對外開放和融入世界中堅持恪守獨立自主原則,開創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底蘊、符合世界發展趨勢的城市建設之路。一方面,我們立足自身,結合本國城市建設的客觀實際,不失時機地關注和把握世界發展潮流,積極融入世界,進而推進“中國特色”城市建設。另一方面,我們開放包容,用寬廣視野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在開放中守正創新、不斷超越自己,在開放中博採眾長、不斷完善自己,在開放中兼容並蓄、不斷發展自己,進而豐富“中國特色”城市建設。立足自身是現實關照,融匯世界是前景展望,隻有將兩者緊密結合,才能使“中國特色”城市建設行穩致遠。
三、基於規律認知:“中國特色”城市建設既有特殊遵循,也有普遍規律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作用的統一。隻有准確認知“中國特色”城市建設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並把它們辯証地統一起來,才能牢牢把握“中國特色”城市建設的歷史、現實和未來,更好地進行城市建設,充分地彰顯“中國特色”。
1.“中國特色”城市建設遵循“中國特色”場域中的特殊規律。
“中國特色”城市建設中的“中國特色”是修飾語,城市建設置於“中國特色”場域之中,即城市建設在中國的具體環境之中展開。“中國特色”場域有其自身特定的時間范圍和獨特的空間分布,也就意味著城市建設是與中國具體實際、具體特點聯系著,“中國特色”城市建設具體的、特殊的內在規定性得以確立,有特殊規律可循。這種特殊規律充分體現為中國城市建設特有的本質的內在聯系。中國按城市規模劃分,有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五類城市類型,不同類型城市有其自身特殊的運行邏輯和規律體現。因此,“中國特色”城市建設遵循自身建設的特殊規律,以獨有的個別形態鮮明體現出中國城市建設的重要特點,表征出人類城市建設的豐富性和多樣性,進而在人類城市建設畫卷上增添鮮活的中國元素。
2.“中國特色”城市建設反映城市建設進程中的一般規律。
“中國特色”城市建設中的“城市建設”是中心語,即要在“中國特色”場域中體現城市建設的共同屬性。城市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但有其一般的本質的內在聯系,有一般規律可循。尊重人的需要,關照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的協調發展,注重城市化、工業化的推進發展,是城市建設進程中一般規律的體現。以建設宜居城市為例,就是要以創造優良人居環境為中心,提供精細化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讓城市建設更有人情味。因此,“中國特色”城市建設充分反映了城市建設進程中的一般規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城市建設注入根本動力﹔統籌兼顧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為城市建設填充持久活力﹔發揮城市化與工業化的集成效應,為城市建設增強無限潛力。
3.“中國特色”城市建設是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交織作用的必然結果。
“中國特色”城市建設的一般規律總是同特殊規律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共同作用。一方面,城市建設的一般規律都不可能“赤裸裸”地表現出來,不可能完全脫離“中國特色”城市建設的特殊規律而孤立地起作用,城市建設的任何一個共同性的一般規律在中國的表現,都不能不帶有“中國特色”。另一方面,盡管城市建設在中國有鮮明的特色,有其自身建設的特殊規律,但忽略不了城市建設的共同的一般規律,因為隻有認知和掌握城市建設的一般發展趨勢和運動進程,“中國特色”場域中的城市建設才能得以順利進行。因此,我們要准確認知“中國特色”城市建設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及其辯証關系,在實踐中增強城市建設的自覺性、主動性和預見性,積極為人類城市建設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四、基於比較認知:“中國特色”城市建設既有中國經驗,也有國際借鑒
“中國特色”城市建設是在國內國際比較視域中不斷展開的。新中國70年城市建設,既重視推進本國實踐,適時總結、提煉和呈現城市建設的中國經驗,又注重參考他山之石,合理吸收、利用和借鑒城市建設的國際經驗,在內外比較的視野中打造出城市建設的“中國樣本”。
1.“中國特色”城市建設呈現了城市建設的中國經驗。
我們始終堅持城市建設的類別劃分和整體布局相統一,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制定實施城市建設政策和城市建設規劃,著力開展“中國特色”城市建設實踐,不斷總結提煉城市建設的中國經驗。比如,在健康城市建設中,緊緊圍繞健康中國的國家戰略布局,在快速實現健康城市願景的過程中,形成健康城市的中國經驗。正如健康城市藍皮書《中國健康城市建設研究報告》指出,獨特的中國健康城市建設機制、獨特的中國健康城市建設方案、獨特的中國健康城市建設領域、獨特的中國健康城市建設項目等,構成了健康城市的中國經驗。通過扎根本土,總結積累中國經驗,“中國特色”城市建設走上一條成功之路。
2.“中國特色”城市建設體現了城市建設的國際借鑒。
在推進“中國特色”城市建設的同時,我們也非常注重國際經驗,合理地借鑒世界上其他國家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所形成的經驗,國際經驗是人類共同創造的財富, 具有共同性和共享性,對每一個從事城市建設的國家都具有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比如,在智慧城市建設、國家級中心城市建設中,中國合理吸收了世界先進國家的經驗,結合國情制訂“中國特色”的技術路線和措施。通過國際借鑒、有效利用外來經驗,“中國特色”城市建設走上一條必由之路,更加科學和精准。
3.“中國特色”城市建設展現了中國經驗與國際借鑒的有機統一。
“中國特色”城市建設既不是以中國經驗拒斥國際借鑒,沉迷自醉、固守自封本國經驗,也不是以國際借鑒吞噬中國經驗,迷信膜拜、照搬照抄外來經驗,而是將中國經驗與國際借鑒相互比較,要讓中國經驗走向國際,讓國際借鑒走進中國,在具體實踐中實現中國經驗與國際借鑒的有機統一。一方面,城市建設的中國經驗固然可貴,但隻有在國際視野的比較中才更能體現中國經驗的價值和意義,“中國特色”城市建設才能更好地為人類城市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另一方面,城市建設的外來經驗不是萬能模板,隻有充分尊重本國城市建設的實際情況和基本經驗才能起著良好的效用,“中國特色”城市建設才能得以順利展開。因此,“中國特色”城市建設隻有在國內國際比較的視野中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才能為世界城市建設提供“中國樣本”。
(作者系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書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