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以制度創新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梁顏鵬2019年10月08日09:04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以制度創新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強調,“新時代東北振興,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並就深入推進東北振興提出六個方面的要求: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科學統籌精准施策,構建協調發展新格局﹔更好支持生態建設和糧食生產,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建設開放合作高地﹔更加關注補齊民生領域短板,讓人民群眾共享東北振興成果。其中,全面深化改革是推進東北振興的重要一環。

應該看到,全面深化改革是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必由之路,制度創新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應在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的基礎上,結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實際情況,加大力度推動制度創新,切實轉變觀念,不斷推動地方政府制度創新、企業制度創新和市場制度創新。

加快政府制度創新

加快地方政府制度創新,主要應通過切實轉變地方政府職能、深化地方政府行政體制機制改革,有效推進“放管服”改革。

切實轉變地方政府職能,一是完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對於純公共物品公共服務,要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對於准公共物品公共服務,需積極探索市場化途徑﹔同時有力推進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統籌提高城鄉、區域間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水平。二是提升宏觀調控的有效性。重點應放在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市場調節、結構性調整和國企改革等方面。三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社會保障的地方財政投入制度,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發展相關服務產業。加大民生建設資金投入力度,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堅決守住民生底線。四是加強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強化資源和生態保護機制,制定相應的制度法規,採取保護與治理共同推進的方式。貫徹落實節能減排,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加大政府財政投入並有效利用民間資本,轉變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對污染行業和污染地區加大治理力度,恢復可再生資源的良性循環,形成可持續利用的發展模式。

與此同時,需深化地方政府行政體制機制改革,在優化地方政府組織結構、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動地方政府行政法制化等方面持續發力。

推動企業制度創新

推動企業制度創新,重點在發展完善企業產權制度和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兩個方面。

一方面,要發展完善企業產權制度。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職能轉變,推動國有資產分類改革,及時清理、注銷和關閉“僵尸企業”,同時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和投資公司,充分落實公司的國有資本運營和投資職能﹔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具有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的高新技術產業,並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著手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發展﹔實現股權多元化,推進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對接,鼓勵不同所有制企業間相互持股﹔推動非公有制經濟更好發展,有效維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的產權和合法利益。

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一是加快企業組織形式轉變,應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公司制的建立和完善。在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原則基礎上,理順國有企業產權關系,建立國有資產監督機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機制。同時不斷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二是鼓勵企業進行體制機制創新。推進企業激勵制度創新,建立公平、公正的績效評價制度,保証激勵的有效性和公平性﹔推動企業決策制度創新,嚴格遵循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構成的既相互依賴又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鼓勵企業文化創新,使企業文化與企業的長遠發展需要相適應,推動企業不斷發展。

推進市場制度創新

推進市場制度創新,需主要集中在完善要素市場和規范商品市場兩個方面。

在完善要素市場方面,一是加快培育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制定相關政策法規,鼓勵人口增長,吸收外地人才和留住本地人才,同時為大學生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便利條件,建立現代化就業信息平台,並提供勞動力就業法律保障,維護從業者合法權益。與此同時,加大力度緩解結構性失業。提供再就業補助、技能培訓補助,並有針對性地為失業人員提供就業信息服務,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勞動力合理流動。二是積極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鼓勵金融機構進入東北地區,降低進入的門檻和成本,積極鼓勵各類金融機構開發創新金融產品,引入競爭機制﹔鼓勵企業通過上市、發行企業債券等形式,有效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增強與創業板市場、“新三板”市場等業務對接的能力和水平,推進區域性股權市場發展。三是發展技術市場。更好發揮技術創新的引領作用,需有效提升技術交易的市場化水平。要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開發以市場為導向的科技成果,加大對市場型和生產型科研成果的研發力度,同時鼓勵並扶持技術中介機構的建立與發展,積極引導民間資本進入該領域。

在規范商品市場方面,一是協調城鄉區域市場體系的發展。在完善城鎮和相對發達地區市場化建設的同時,重點推動農村和落后地區的市場化發展,推動城鄉和區域商品市場一體化建設,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完善市場信息化建設,完善商品流通機制。二是打破市場壟斷。在具有競爭性特點的行業和領域,打破行業壟斷,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充分保障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激發市場活力。三是合理布局生產資料市場。通過科學規劃和有效協調,建立與地區實際情況相符的市場體系,避免重復建設、過於集中等問題,並採用現代化的交易方式,充分發揮電子商務、網絡交易平台等現代化交易方式的作用,優化生產資料的合理配置並提高利用效率。

(作者單位:遼寧大學經濟學院)

(責編:孫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