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人隻有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才能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証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才能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才能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在新時代,如何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穿於實踐,如何真正學懂、弄通、善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突出的要求就是深入學習唯物辯証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學習掌握唯物辯証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証思維能力,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証思維能力。”深入學習唯物辯証法,將其貫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需要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准確理解和掌握。
理論與實踐
實踐是理論的源泉,理論是對實踐的概括。關於理論與實踐的辯証關系,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講道:“我們黨一貫重視理論工作,強調理論必須同實踐相統一。理論一旦脫離了實踐,就會成為僵化的教條,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實踐如果沒有正確理論的指導,也容易‘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實踐在不斷發展,理論要隨實踐發展而不斷創新。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需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進而引領新的實踐。
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我們黨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基礎上,經過艱辛理論探索,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這是傳播中國聲音、宣揚中國方案的根本所在。用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唯有立足中國實踐、構建具有主體性和原創性的學科體系,以學科體系支撐話語體系,進而才能主動掌握話語權,同時“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我國經濟發展新實踐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經濟學說,形成了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最新理論成果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本質特征就在於“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保証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這充分說明,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既需要黨時刻總結領導經濟工作的經驗,同時又需要黨不斷將這一經驗進行理論化,從而形成指揮全局引領發展的方針政策,進而才能把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方向,確保國家全面可持續發展。
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辯証思維能力,意在提升黨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具體看就是要重點提升把握經濟發展大局和把脈具體經濟發展環節之間內在聯系的能力。
整體和局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整體性、總體性和系統性思維,既強調從整體中思考把握局部,也強調補短板、抓重點、強弱項,以局部改善推動社會發展整體水平躍升,這充分彰顯了整體和局部辯証互動的辯証法思想。
第一,要強化頂層設計。我們面臨的問題和矛盾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問題的解決和矛盾的處理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在進行頂層設計時,要注重整體和局部辯証統一。第二,要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不是局部的改革,而是系統的、整體的、強化頂層設計的統籌推進。我們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是因為要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僅僅依靠單個領域、單個層次的改革難以奏效,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整體謀劃,增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協同性。第三,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穩”是整體穩定,“進”是局部突破﹔二者辯証統一、互為條件﹔最后的結果,是整體性推進,實現社會整體發展水平躍升。“穩”的關鍵在於穩住經濟運行,確保增長、就業、物價不出現大的波動,確保金融不出現系統性風險﹔“進”的關鍵在於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發展提質增效。第四,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總體國家安全觀,作為國家安全的頂層設計,體現了發展與安全的辯証法。我們“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富國才能強兵,強兵才能衛國”。“既要善於運用發展成果夯實國家安全的實力基礎,又要善於塑造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發展與安全二者辯証統一、相互促進,發展是最大的安全。第五,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也是新時代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必須落到研究我國發展和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上來,落到提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和有效辦法上來。要堅持用聯系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增強戰略性、系統性思維,分清本質和現象、主流和支流,既看存在問題又看其發展趨勢,既看局部又看全局,提出的觀點、作出的結論要客觀准確、經得起檢驗,在全面客觀分析的基礎上,努力揭示我國社會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大邏輯大趨勢。
經濟和政治
關於經濟和政治的辯証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經濟決定政治,政治也會反作用於經濟,彼此互相依存、互相促進、互相對立、互相制約。經濟離不開政治,政治也離不開經濟,這是客觀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經濟與政治的辯証統一,其內在的政治經濟化和經濟政治化的本質運動,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必須充分發揮經濟和政治兩個方面的優勢。”所以,沒有離開經濟的政治,也沒有離開政治的經濟,經濟發展與政治發展辯証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需要強調的是,那種試圖追求超越政治的所謂“純粹經濟學”嘗試是荒謬的。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上述兩方面的優勢。
基於對經濟和政治辯証關系,深入認識政府和市場的辯証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証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對此,他提出了“兩個不能否定”:“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機統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既不能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強調,各級領導干部不僅要“成為善於駕馭政府和市場關系的行家裡手”,而且“要成為經濟社會管理的行家裡手”。
綜合以上論述,為什麼要重視辯証思維?因為,“辯証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中國共產黨人隻有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才能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証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才能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才能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亦如,我國當前的主要任務依然要集中精力在發展上。從具體問題出發,以發展問題為例:當代中國的發展,不僅在於地方的內生自我發展,而且要注重國家和地方層面聯動協調性發展,要將地方發展視野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高度,以國際化互聯互通互動的視角審視地方發展的前景。這必然要求各級黨員和領導干部,汲取諸如整體與局部、理論與實踐、本質與現象、內容與形式等相關辯証思維范疇的分析方法,從而才能在具體的工作中,准確把握地方局部發展利益與國家整體發展利益之間、地方發展與經濟全球化趨勢之間、國家發展與地方發展主體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之間的內在機理和原因,才能准確制定有效政策,指導地方和區域性發展。從整體視野看,依然以發展問題為例:辯証思維告訴我們,發展不只是經濟一個系統的發展,還涉及社會、國家、政治、文化等多個系統的發展,這就要求必須運用辯証思維處理各種系統內部自身的發展所產生的問題,同時還要解決各個系統之間對於發展所起到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問題。如果採用單一的線性思維或者其他什麼思維,那麼就無法有效處理國家整體發展中遇到的系統性發展困境和難題。我們應當善於運用辯証思維解決和清除與發展不相適應的各種阻礙,厘清適應和配合發展的方方面面的問題,為國家發展創造出最為有利的條件。
總而言之,中國共產黨人不僅要學習書本上的唯物辯証法知識,還要善於將習得的知識轉化為本領,從而才能運用其來提升認識、辨別、研判、決策各種復雜、困難問題的工作能力,進而才能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繁榮發展。
(本文系中共中央黨校重點課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問題研究”(2019ZD001)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