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把握“先行示范區”科學內涵續寫改革創新發展新篇章

軒傳樹2019年09月25日08:21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把握“先行示范區”科學內涵續寫改革創新發展新篇章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正式印發了《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黨中央作出的改革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是對深圳改革開放既有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對其未來發展寄予的新期望,更是向全國吹響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動號角。為將廣大民眾的這份熱情和干勁引導好、利用好,保証干的過程不跑偏、干的結果不走樣,迫切需要我們正確把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這一命題的科學內涵和本質要求。

  從“經濟特區”到“先行示范區”,意味著新的戰略定位

  39年前,深圳與珠海、汕頭、廈門一起被確立為我國第一批經濟特區。其政策導向是按照鄧小平同志所說的“不是收,而是放”﹔其政策背景是當時我國經濟活力不足,尤其外貿出口很有限﹔其功能定位實質上就是通過放,賦予經濟特區以特殊靈活的經濟政策,吸引外資、引進先進經驗和管理,通過出口搞活經濟,帶動一片,即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場”和對外開放的“窗口”兩大基本作用。

  近40年來,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試驗場”,以其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擔當,在全國率先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創新,使一個邊陲小漁村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大城市,創造了世界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發展史上的奇跡。現在,深圳GDP總量已經超過香港,人均GDP也比北京和上海高出一大截。可以說,深圳不僅自身取得了巨大發展,而且也在區域內乃至全國發揮了巨大的帶動和示范作用,為推進全國的改革開放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10年前,國務院批准《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將深圳定位為“一區四市”,即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化城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范市。現在,深圳“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方向前行”,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意見》,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是對我們黨設立經濟特區這一歷史性戰略決策的充分肯定,是對深圳發展所取得的現實成就的充分肯定,更是黨中央基於時代變遷和改革發展需要而對深圳未來賦予的新的功能定位和歷史重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改革進入深水區,深圳作為“先行示范區”,需要繼續發揮先行先試作用。但是“先行”不能僅僅停留於當改革的“試驗場”、為改革探路,還要致力於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全國典范”,不僅要破、要闖,更要立、要總結和推廣。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深圳作為“先行示范區”,需要繼續發揮對外開放的“窗口”作用,但是現在的“窗口”不再僅僅是由內向外看的窗口,還要成為世界看中國的窗口,成為“全球標杆”,由跟隨走向引領。

  從大的視野與格局來看,深圳今后對標參考的對象是世界一流城市,要示范的對象也不僅僅是國內內陸城市,還要為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城市經濟發展和治理提供示范。這是更高的站位,更高的要求。

  “先行示范區”要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

  性質方向,是原則問題。改革開放以來,姓資姓社的爭論一直沒有間斷,作為經濟特區的深圳更是一直處在風口浪尖上。直到鄧小平同志1992年在視察南方重要談話中指出:“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他指出深圳的成就明確回答了特區姓“社”不姓“資”。這個問題才算解決。

  《意見》對深圳提出的五個方面“率先”的目標要求,即率先建設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率先營造彰顯公平正義的民主法治環境,率先塑造展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現代城市文明,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發展格局,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其實就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深圳的具體體現,就是要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旗幟高高舉起,保証深圳這面旗幟的底色是紅色的,是社會主義的。

  依據《意見》提出的五個方面“率先”的目標要求,我們不難看出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深圳,其未來工作重點,就是要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尤其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作出示范﹔在破解當前社會主要矛盾上作出示范﹔在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即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發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上作出示范﹔在如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上作出示范,等等。

  也就是說,深圳要在實踐和理論上率先回答好解決好“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課題。

  建設“先行示范區”是一個既要頂層設計又要主動作為的漸進過程

  “先行示范區”,既要先行,又要示范。先行是示范的前提,但不是所有先行,都能成為示范。能作為示范的,必須是先行且成功的。甚至也不是所有先行且成功的,都能作為示范。比如,深圳靠吸引外資搞加工制造業起家,慢慢發展到今天靠自主創新的高新科技產業,這個成長路徑很成功,但是內地城市很難復制,因為在空間上其他城市未必具備深圳的區位優勢。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中的“示范”,既要求先行、成功,還要求能推廣、能復制。這就要求由強調自身特色、區位優勢到解決普遍性問題,要使深圳這塊試驗田上生長出來的有效經驗做法從特殊走向普遍。也就是說,既要結合深圳的實際,又要將有關經驗制度化、法制化,使其具有普遍的價值,適合全國學習、推廣。

  怎麼才能從特殊走向普遍,就要立標准、立規范。中共中央國務院這次印發的《意見》,不僅對深圳未來發展目標有“2025年、2035年、本世紀中葉”三個時段的布局與謀劃,而且對深圳未來發展提出五個方面的“率先”要求,每個“率先”之中都有制度方面的具體目標設定。這是黨中央對深圳未來發展作出的頂層設計,使“先行示范區”有了藍圖規劃和實施步驟。但是再好的設計與規劃也不是坐等就能實現的,而是干出來的。

  總體來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是現在進行時,是一個需要落實主體責任,繼續解放思想、真抓實干、主動作為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具體而言,這裡率先的領域是有重點的,要體現、深挖並發揮好自身優勢,在一些關鍵領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啃硬骨頭上有率先突破。這裡示范的內容正如示范的對象一樣,也是有層次的,大致包括:具體做法層面的示范,制度層面的示范等。相反,全面開花,面面俱到,樣樣率先,事事示范,是不切實際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如火如荼,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為己任的深圳人一定會率先奏響新時代壯麗樂章,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上作出新的示范。對此,我們滿懷信心與期待。

   (作者:軒傳樹,系上海社會科學院國外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大視野大格局大趨勢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首席專家)

(責編:孫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