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中國夢凝結中國人民夙願,是代代相傳的夢,是人民奮進、國家發展的“時間邏輯”——

中國夢聚心匯力

陶文昭2019年09月24日08:36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中國夢聚心匯力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習近平同志擔任總書記伊始,就明確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中國70年,我們聚心匯力,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展開了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時間邏輯”。

中國夢有深沉的歷史內涵

歷史是了解現實的鎖鑰,中國夢既有絢麗的表現形式,更有深沉的歷史內涵。撫今追昔,中國夢傳承了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負載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深切渴望。

中國夢深植於中華民族的夢想精神。心懷夢想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稟賦。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其他文明在歷史長河中或是中斷或是湮滅,唯有中華文明生生不息、有國有史一直傳承至今。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始終心懷夢想,首先體現在對美好社會的渴求上。在《詩經》中,就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句子,反映人們在動蕩社會中渴望安定的小康生活。《禮記·禮運》中,則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這是美好社會的夢想。

中國夢迸發於近代痛徹的歷史。以“復興”為夢想是很特別的,“復”是重復、回復,“興”是興旺、繁榮,復興字面上就是再造曾有的輝煌。並不是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能大談“復興”的,“復興”是那些具有悠久歷史和輝煌文明的國家的專屬品。中華民族最契合於“復興”,中國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過長時期的輝煌。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這些無不彰顯了經濟文化發展的繁榮景象和社會治理的博大智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隻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近代以來的屈辱強烈地激發了中國的民族復興意識。鴉片戰爭后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山河破碎,生靈涂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1842年的《南京條約》,1856年的《天津條約》,1860年的《北京條約》,1895年的《馬關條約》,1901年的《辛丑條約》,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刻骨銘心的血淚史、苦難史、屈辱史。隻有歷經苦難的民族,才對復興有如此深切的渴望。

中國夢成就於中國共產黨的自覺自信

近代以來,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從未放棄對美好夢想的向往和追求,挺起脊梁、奮起抗爭,進行了一場場氣壯山河的斗爭,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詩。然而,無論是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還是義和團運動,都以失敗而告終。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封建帝制,在中國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但並沒有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命運。長夜漫漫,問蒼天誰主沉浮?誰能夠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誰就能贏得中國人民的衷心擁護,成為中華民族的主心骨。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在中國人民反抗封建統治和外來侵略的激烈斗爭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我們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日益顯現出對這一使命的自覺和自信。黨的十三大報告明確地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全民奮起,艱苦創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階段”。這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第一次明確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概念。黨的十六大報告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階段進行了概括:“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前提。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創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實現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開始了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找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賦予民族復興新的強大生機。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展現出燦爛的前景。”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重要論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體現了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深刻把握,體現了對中國近代史、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科學總結,體現了對中華民族未來的高瞻遠矚。中國夢提出來后,其話語親切自然,具有親和力,得到廣大干部群眾真心擁護,引起國外積極反響,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標識。

中國夢是引領前進的偉大旗幟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進、開辟未來的精神旗幟。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力量。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旗幟,感召人民心往一處想、弘揚中國精神,勁往一處使、凝聚中國力量。一方面,我們一以貫之地堅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我們在近百年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矢志不渝、初心不改。我們黨所體現的堅定不移的定力、不折不撓的毅力,帶領人民克服了艱難遠征中的任何動搖、退縮和迷茫,充分體現了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主心骨的作用。我們的旗幟越舉越高,我們的道路越走越寬,我們的夢想越來越近。另一方面,我們不斷明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具體目標。我們深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不可能一揮而就,必須將宏偉的目標分為階段性的目標,配置具體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實現現代化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黨不斷推進現代化建設。毛澤東提出,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安下心來,使我們可以建設我們國家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科學文化和現代化的國防”。鄧小平要求我們“專心致志地、聚精會神地搞四個現代化建設”“一心一意地搞四個現代化”,並提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目標,即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提出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即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1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用中國夢振奮中國精神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而且也能激發偉大精神。一方面,沒有振奮的精神、沒有高尚的品格、沒有堅定的志向,一個民族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求我們不僅在物質上強大起來,而且在精神上也要強大起來。毛澤東說過:“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是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中外歷史上有較大影響的國家和民族,在崛起過程中都會迸發出影響深遠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是一個十分注重精神世界修煉和砥礪的民族,在歷史上培育和塑造了包括夢想精神在內的偉大精神。新時代隻有以自信的心態、奮斗的民族精神,才能實現我們的偉大目標。另一方面,一個民族沒有宏偉的目標、遠大的志向,就會碌碌無為,甚至行無依歸。舉凡有所作為的國家和民族,都會提出中長期的遠景目標,以激發人們奮進。中國夢是高於現實,而且通過努力也能達到的夢想,最能吸引人、鼓動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系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我們用中國夢的偉大目標激發新時代的愛國主義。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偉大夢想不是等來的,因循守舊、滿足現狀不行,不思進取、坐享其成不行,需要在創新中不斷開拓。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我們用中國夢的偉大目標激發新時代的偉大改革創新精神。

用中國夢凝聚力量

中國這麼大一個國家,就像是在大海中航行的一艘超級巨輪。中國共產黨是舵手,是領導力量,還要緊緊依靠廣大人民這一基本力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第一,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實現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也是全體中國人民的事業。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每個人的夢想都匯入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如同馬克思闡明的,“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隻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隻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人生出彩機會的渴望、對夢想成真的追求,蘊含著無窮的奮斗潛力和創造活力,也對國家的發展和進步提出更多的期待。第二,中國夢是最大公約數,能最大限度團結和動員一切力量。團結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偉業的重要保証。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征程中,我們一定要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增強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以及各方面的團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夢想,它能使我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擔民族復興的責任,共享民族復興的榮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近代以來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民經歷了太多太多的磨難,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犧牲,進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現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已經充分爆發出來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勢不可擋的磅礡力量”。

中國夢畫卷的精彩展開

新中國70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畫卷次第展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都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首先要解決的是民族獨立問題,救亡圖存是一切之基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站起來后接著解決發展問題,壯大經濟實力,改善人民生活,使國家、民族和人民富裕起來﹔在此基礎上壯大國家實力,提升國際地位,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為世界強國。

新中國使我們從根本上站起來了。新中國成立后,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礎上,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新中國對外實現了徹底的民族獨立,對內實現了根本的人民解放,使得中華民族站起來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而且站住了、站穩了。

新時代使我們朝著強起來奮進。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一是要堅持不懈。行百裡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我們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也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全黨必須准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我們既要做夢想家,更要做實干家,既要胸懷理想又要腳踏實地,把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落實好,一步一個腳印地朝著夢想奮進。二是要偉大斗爭。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改革開放、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都是在斗爭中誕生、在斗爭中發展、在斗爭中壯大的。實現偉大夢想的征途必定是不平靜的,面臨的風險考驗隻會越來越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我們必須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斗爭意志,當嚴峻形勢和斗爭任務擺在面前時,骨頭要硬,敢於出擊,敢戰能勝。凡是危害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種風險挑戰,隻要來了,我們就必須進行堅決斗爭,而且必須取得斗爭勝利。要永葆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責編:孫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