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產業發展是當下解決傳統媒體新舊動能轉換的新觀念、新思路和新舉措。融媒體形態不僅包括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結構性發展與演變,也包括非媒體在新興媒體技術賦能下的媒體化過程,突破了媒介系統的邊緣,使得媒介系統面臨泛化的可能性,不僅提升了融媒體產業,而且消解了傳統媒體與早期新媒體的發展空間和特性。
融媒體推動“第三媒介時代”形成
融媒體傳播是媒介形態研究的核心內容,也是媒介產業發展的關注重點,不但是媒介功能呈現的一體化趨勢,也影響到傳受之間生態關系的建構。復雜系統理論是伴隨社會環境的變化逐漸引起人們關注的理論體系,媒介系統作為社會復雜巨系統的子系統,本身也是一個復雜系統,其動態性、非線性及開放性為融媒體傳播研究提供了新視角。因此,運用復雜系統理論對融媒體傳播問題進行研究,對於深入了解媒介運行的特點、深化認識融媒體傳播的本質、總結融媒體傳播形態的演進規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融媒體傳播論》(張成良著,科學出版社2019年5月版)從融媒體傳播的本體出發,界定了融媒體傳播概念﹔嘗試建構一種基於融媒體傳播的模式——拋體—渦輪傳播模式﹔驗証了復雜系統環境中的一種指標測評——融媒體指數測評﹔提出融媒體傳播的新偏向——關系偏向。在此基礎上,認為融媒體推動了“第三媒介時代”的形成。
在融媒體形態分析的基礎上,作者強調作為一個動態屬性的融媒體邏輯范疇——融媒體傳播系統的復雜性,從而探討了融媒體的復雜特征,根據復雜系統的熵理論,建構起融媒體傳播的新型傳播模式,並據此提出復雜系統的融媒體傳播模型。根據建模要求提出熵理論指標評測體系,以數據實証媒介融合指數。研究繼而從關系論視角,提出系統要素之間作用的實質即關系。全書按照“文獻分析,論述媒介演進及融媒體傳播的復雜性→提出融媒體傳播的復雜模型→根據模型實証研究以驗証融媒體傳播評測指標→分析復雜系統中融媒體傳播的偏向→提出融媒體傳播的演進規律和趨勢”這一研究思路,從媒介形態演進的規律出發,完成以融媒體傳播為考察點,建構媒介系統演進的復雜關系理論,並提出“第三媒介時代”融媒體發展的趨勢。
關系信息是“元傳播”
作者認為,媒介融合的本質是媒介系統的演化過程,其生態關系非平衡態是系統演進的內在動力。據此根據因子模式、運用熵理論,對融媒體傳播的動因加以實証研究,提出“關系熵”“賦能技術”等理論設想。運用復雜系統理論分析媒介融合中的媒介關系,定量研究媒體融合指數,對於指導媒介融合產業發展,提升傳統媒介競爭力具有積極意義。
與以往媒介融合或融媒體傳播研究方法不同,該成果研究引入了復雜系統理論,形成多元視角的量化研究范式。此外,根據復雜系統研究開展的模型建構,使得成果的研究視野更加開闊。
系統是以內在要素之間形成協調、制約和促進的關系作用為前提而存在的。系統論的實質是關系作用,而關系則影響著系統生成與演化過程。復雜的媒介融合環境帶來時間和空間維度上的融合。“融合時空”使信息傳播傾向於時空一體化表述,因此,超越時空關系的傳播偏向需要一種新的邏輯表述。基於傳播偏向的二象結構關系:該書將內容和關系納入考察視野,強調內容信息作為本位意義上的傳播,關系信息則看成是“元傳播”,由此確認關系傳播在復雜媒介環境中獨特的文化意義,進而明晰關系傳播的復雜性特征及關系傳播的系統化演進。
(作者單位: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