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澄清新時代黨的建設四大誤解

曾 峻2019年09月10日08:56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澄清新時代黨的建設四大誤解

理論學習有收獲,思想政治受洗禮,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目標任務。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有人對新時代黨的建設的一些提法和做法存在困惑。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澄清、辨別和清理,將影響貫徹戰略部署的自覺性、堅定性,也將影響用新思想武裝頭腦、推動工作的成效。

  講全面領導就是“月明星稀”?

  黨的十八大以來,關於黨的領導的理論闡釋、制度安排、具體實踐,無論認識高度上還是實施廣度、力度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對此,一些人卻擔心: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會不會造成“管得過多、管不過來”,從而抑制其他組織的作用發揮?在加強黨的領導之時,還要不要改善黨的領導?

  事實上,黨的十八大以來強調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一段時間裡,一些地方和單位實際上存在黨的領導被虛化、弱化、淡化、邊緣化問題,導致中央指令不能得到充分落實、部分黨員游離於黨組織之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改變管黨治黨“寬鬆軟”局面,目的在於把黨的領導轉化為強大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組織優勢、工作優勢。

  第一,實現黨的領導與發揮其他各方面作用有機統一。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在我國政治生活中,黨是居於領導地位的,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支持人大、政府、政協和法院、檢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發揮作用,這兩個方面是統一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強調各類組織要“眾星捧月”、自覺接受黨的領導的同時,也要求做到“月明星燦”,而不能“月明星稀”。所以,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是說其他組織什麼也不要干了,更不是一切照黨政部門依樣畫葫蘆。

  第二,黨的領導的基本功能是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黨的全面領導中的“全面”、黨領導一切中的“一切”,主要是指對象和領域的全覆蓋,而不是事無巨細地大包大攬,也無意於滲透到細枝末節的具體管理活動中去。

  第三,不斷改進黨的領導的方式方法。比如,加強黨對意識形態的領導,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對於錯誤思潮和不良現象勇於發聲、敢於亮劍。同時,也有一個善於斗爭的問題,必須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掌握好時效度,做好網上群眾工作。

  講集中統一就不講黨內民主?

  新時代,我們要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自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有利於防止出現各自為陣、各自為政,有利於統一全黨意志和全黨行動。

  作為一個有著近百年歷史的大黨,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戰勝各種艱難險阻,靠的是科學理論、堅定信仰,靠的是嚴密組織、嚴明紀律,靠的是民主集中、激發活力。充分發揚黨內民主,是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的必然要求﹔調動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黨力量和智慧,是事業興旺發達的成功之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各項決策都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都注重充分發揚黨內民主,都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進行反復討論。從最初框架稿到最終審議通過的方案,都是幾上幾下、反復修改,集聚了全黨和社會各界的真知灼見,是黨中央科學決策的結果,也是黨內外集體智慧的結晶。

  從制度建設來看,堅持民主集中制、發揚黨內民主寫入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制定或修訂的黨內重要法規,並得到進一步貫徹實施。例如,《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規定,要堅持和完善黨內民主各項制度,黨內決策、執行、監督等工作必須執行黨章黨規確定的民主原則和程序,任何黨組織和個人都不得壓制黨內民主、破壞黨內民主。又如,《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詳細列舉了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的各種情形,對於侵犯黨員正當權益的行為給予黨紀處分。

  可見,那種認為現在隻講集中統一、不講黨內民主的說法,要麼是罔顧事實,要麼是有意歪曲。

  講政治建設就是不重視業務?

  旗幟鮮明講政治、全面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是新時代黨的建設的一個突出特征。有人擔心,這麼多的政治學習、政治活動會不會影響業務工作?

  澄清以上誤解,必須厘清我們黨所講的“政治”的科學內涵。黨的政治建設,首要任務是保証全黨服從中央,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黨的政治建設決定黨的建設的方向和性質,是事關黨的建設的根本性、全局性問題。所以,我們所講的“政治”關乎改革發展穩定,關乎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絕對不是什麼“空頭政治”。這樣的政治不僅能夠解決“吃飯”問題,而且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地方、一個單位,黨的領導鬆弛、干部隊伍渙散、消極現象叢生、精神狀態萎靡,又如何能一心一意謀發展、專心致志搞業務?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要處理好黨建和業務的關系,堅持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檢查。這一重要論述表明,黨的政治建設和各地方、各單位的業務工作必須有機貫通、相互促進,既要反對離開政治搞業務,也要反對脫離業務抽象地講政治。

  總之,衡量黨的政治建設成效,主要看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是否轉化為黨員干部的精氣神,是否轉化為更高的專業化能力和執政本領,是否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際績效。這也正是此次主題教育所要達到的目標。

  講自我革命就不要監督制約?

  中國共產黨能夠自我革命嗎?一些人基於西方政黨政治實踐產生了這樣的疑問。

  事實勝於雄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推進自我革命進行新探索、取得新成效,有力地回應了外界質疑。

  一方面,用宏偉目標與初心使命激勵全黨永不懈怠、永遠奮斗。

  當下,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要求更高、范圍更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一系列攻堅戰要打,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更是一次充滿挑戰的新長征。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提醒全黨,要牢記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恆課題。

  另一方面,以永遠在路上的精神持續清除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毒瘤。

  過去幾年來,我們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嚴厲懲治腐敗、切實改進作風,一批背離黨的宗旨、侵害人民利益的腐敗分子得到及時清理,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和矛盾。這些成果的取得,歸功於黨中央的堅定決心、無畏勇氣和堅強領導。

  與此同時,完善黨內法規制度,用好巡視利劍,強化黨內問責,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讓黨內監督制約的制度力量不斷顯現,奠定了自我革命的堅實制度基礎。

  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表明,加強監督制約是推進自我革命的重要手段,二者並非對立關系。同時,相較於西方政黨,中國共產黨有信心、有能力在長期執政條件下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永葆青春活力。這是中國政黨制度和政黨治理經驗的世界意義。

  (作者為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教授)

(責編:孫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