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做好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意義重大。
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比較學生而言,教師心智更為成熟,行為更為固化,受外界影響更小。所以,在一定意義上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更大,主要體現在“進入”難,即思想政治教育很難走進教師的內心世界。而一旦打開通道,教師思想政治教育也有自身的優勢。這體現在情、理、法三個方面:教師作為成年人,其經歷、經驗更加豐富,情感上更加容易產生共鳴﹔教師的理解能力更強,對道理的領悟會更加透徹,道理說得清不清、明不明也很容易鑒別﹔教師對規矩的遵守更加自覺,會更加接近“隨心所欲不逾矩”的狀態。
做好教師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圍繞“情、理、法”三個字展開。隻有把情做足,把理說透,把法講清,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才會收到良好效果。
把情做足,重點是堅持虛功實做
把情做足,就是對教師真用情,用真情,實實在在,誠誠懇懇。感動是通向教師心靈的鑰匙,行動是獲得感動的有效方式。因此,把情做足主要體現在以教師為本,服務好教師,切實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教師都有什麼實際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要讓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生活上是不是幸福、事業上是不是有成、社會上是不是受人尊重這樣三方面事情,就構成了教師的實際問題。在生活方面,提高教師的薪酬待遇,特別是貧困地區的教師待遇是主要問題,需要不折不扣地落實義務教育法規定的“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制定實施義務教育教師基本工資標准。在工作方面,教師職業目標不夠清晰、干勁尚且不足、業務能力不夠是主要問題。在職業目標上要分類指導,中小學教師要強調“專業化”,幼兒園教師要強化“善保教”,職業院校教師要加強“雙師型”,高等學校教師要注重“創新型”﹔在激發干勁上,要合理配置編制、科學確定職稱比例結構,切實解決教師晉升評職壓力大等實際問題,要以激發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原則,而不是機械教條地以陳規裁剪現實﹔在業務提升上,要滿溢著情感,多創造教師出國訪學、國內研修、學術休假等機會,為教師職業發展助力。在社會地位方面,要維護教師職業尊嚴和合法權益,充分發揮教師在學校辦學治校中的作用,落實教師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開展尊師活動,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值得一提的是,解決教師的實際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遵循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的原則。對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加強信息公開,做好教師思想交流溝通工作,贏得教師的理解和支持。隻做不說和隻說不做同樣收不到好的效果。既盡力做,又用心說,這才是真正地落實了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要求。
把理說透,關鍵是善用邏輯力量
把理說透,就是對教師講清原理、講透道理,清清爽爽,透透徹徹。令人服氣才會讓人相信,讓人相信才會使人堅定。現實中往往存在自己一知半解,卻對人口若懸河,甚至有“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現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十分豐富,但重點是講清楚政治層面上的“理”,講清楚黨和國家的今天是從哪裡來的,明天要到哪裡去。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講清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來。怎樣才能把其中的“理”說透?非邏輯不能完成這個任務。“理”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橫空出世,而是有其形成發展的歷史邏輯、實踐邏輯和理論邏輯。隻有把歷史邏輯講厚實,實踐邏輯講牢實,理論邏輯講堅實,才會讓人信服。歷史邏輯、實踐邏輯和理論邏輯是政治話語體系中的重要概念,三者相互貫通、相輔相成。實踐是基礎,理論是升華,實踐和理論在時間長河中蜿蜒向前不斷展開,就構成了歷史。歷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依據。理論的邏輯進程與客觀現實的歷史發展進程相一致,體現著邏輯與歷史的統一,反映著歷史發展過程的內在必然性。恩格斯說:“歷史從哪裡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裡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不過是歷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后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對教師講清楚政治層面的“理”,要善於揭示對象發展過程與認識發展過程的歷史規律性。
把法講清,核心是強化規矩意識
把法講清,就是把規矩立起來,亮出來,讓教師知曉職業規范、道德底線。對教師提出高標准、嚴要求,是天經地義的,既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民族負責。我們要看到教師隊伍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出現的問題要高度重視,認真解決。對極少數道德敗壞、貪贓枉法的害群之馬,要清除出教師隊伍,並依法進行懲處,對侵害學生的行為必須零容忍。教育部印發的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准則,分別針對高校、中小學校、幼兒園教師提出倡導希望,劃定基本底線,並制定了師德失范行為處理意見和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此前,教育部針對教師的不同群體和不同事項,已經出台了系列規范性文件,包括高校、中小學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高校教師師德“紅七條”,針對高校教師學術不端問題、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問題等都有專門規定。這些規定主要體現了三類底線問題,即政治安全底線、學術規范底線、生活道德底線。對比來看,近年來對師德提出的要求越來越密集、越來越嚴格、越來越細化﹔對違反師德行為的處理和責任追究越來越嚴厲,這體現了新時代對教師的新要求。這些規定需要及時告之、提醒教師嚴格遵守,教育教師樹立底線和紅線意識,引導教師自尊自律自強,做學生敬仰愛戴的品行之師、學問之師,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
用情、說理、講法,大體分別對應著教師工作的服務、教育、管理三大職責。針對師德師風的現實狀況和建設要求,情、理、法的具體運用會有不同側重。需要守住底線時要側重講法﹔需要樹立高線時要側重說理﹔而大多數時候需要做好日常性的長線工作,對教師用情,切實解決教師的實際問題。
(作者:嚴蔚剛,系東北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黨委教師工作部部長,研究員。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新時代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研究”﹝項目批准號:19JD710020﹞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