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推動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陽奎興2019年08月21日09:06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推動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看望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強調,哲學社會科學要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堅持”有著嚴密的內在邏輯,包含一個中心詞“精品”和三個關鍵詞:時代、人民、明德,為我們高質量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指明了方向。什麼是社科精品,至少應從時代契合度、人民滿意度、道德偏離值三個角度來考慮。前兩者與精品正相關,后者與精品負相關。要出精品,一方面要大力提升描繪時代精神圖譜、把學問寫進人民群眾心坎裡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減少道德的偏離值,以高遠志向、良好品德為社會做出表率。

面對時代課題,要學會“散點透視”。“散點透視”,本身是畫界理論,其原理就是打破視域界限,採取移動視點、多視域組合,將景物自然、有機地組織到一個畫面裡。這種方法給畫面構圖帶來極大的自由性,但形散而神不散,能將看似分散的珠玉串成一根渾然天成的彩練,達到廣視博取“立萬象於胸懷”,隨心經營“寫山水之縱橫”之目的。這個理論同樣適用於社會科學。面對盛世,司馬相如說過,“賦家之心,包括宇宙,總攬人物”。司馬遷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當代社會,學科設置越來越細,固然有利於專業化深耕細作,但同時也造成了畫地為牢的局限,每個人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聞不問“窗外事”,與時代脫節。生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勇於打破藩籬,突破學科界限,關注社會,順應時代,“以天下為己任”,讓研究成果彰顯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

呼應人民需求,要重視“長尾效應”。長尾效應指的是那些原來不受重視的,需求量小但種類多的產品或者服務,由於總量巨大,累計起來的總收益超過主流產品的現象,俗稱“螞蟻吞象”。這種現象在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廣泛存在。新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個性化,社科工作也要順應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利用“長尾效應”,提供更多樣、更豐富、更有個性的社科產品,讓小眾的需求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

提升道德指數,要有“冷板凳”意識。這裡面包含三層意思,一是強調社科工作者坐的是板凳,不是椅子,要有吃苦的精神准備。研究工作很辛苦,拿到一個縱向項目,可能高興三天,痛苦三年。二是板凳很冷,研究選題要注重選冷(無人區),但要辯証看待冷,很多時候,冷就是熱,冷后是熱。三是要坐冷板凳,要坐得住。話說“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我們要有這種執著的堅守,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底線,立志做大學問、做真學問,把做人、做事、做學問統一起來。

社會科學產品能否成為精品,很關鍵一點在於成果轉化順利與否。社會科學研究的成果不能放在書齋裡或實驗室裡孤芳自賞,也不能僅滿足於在小范圍、小圈子裡流傳,一定要轉化,要亮出來,要惠澤社會大眾,要回饋國計民生。

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努力提升時代契合度、人民認可度和學術道德指數,立時代之潮頭、發人民之心聲,以更多高質量社科精品助力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進而以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助推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重慶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責編:孫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