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在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我們黨98年奮斗史、新中國70年發展史這一特定時空背景展開的。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重要內容,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不斷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
艱苦斗爭
學習領悟黨史、新中國史,就是要組織引導黨員干部了解黨史、新中國史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歷程,了解我們黨的光榮傳統、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進而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
回顧近代史,作為一場規模浩大的反帝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試圖阻止列強瓜分中國。但是,抵御外侮的強烈願望同陳舊的天朝觀念和自然經濟的保守意識連在一起,最終因清王朝的叛賣而告終。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政權,使中國歷史前進了一大步,卻沒有足夠的力量收回已經喪失的主權、防止主權繼續喪失。
在近代中國,工業化基本上是現代化的代名詞。由於外國資本利用不平等條約享有種種特權,因此中國的民族資本沒有辦法與其競爭﹔不僅如此,多數情況下還要仰仗它們的鼻息以求得生存。
同時,近代中國科學文化教育的落后人所共知。所以,從“開眼看世界”的林則徐,到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魏源,再到“採西學,制洋器”的洋務運動,雖然都曾試圖在器物層面謀求強國之路,卻均未能成功。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中國的愛國主義與世界的社會主義潮流相交匯的結果﹔中國共產黨也就在這兩大進步潮流的交匯中、在馬列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中誕生。從此,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有了根本的改變。
接續奮斗
中國共產黨誕生后僅過了一年,就旗幟鮮明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了貫徹民主革命綱領,又進一步提出建立民主聯合戰線的任務。
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黨的四大通過總結國共合作經驗,明確強調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並提出工農聯盟的主張。
大革命失敗,中國共產黨“退出了城市、得到了農村”,並通過對國情的認真研究,探索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道路。中國共產黨以強韌的生命力和深厚的社會基礎,最終贏得了民主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經歷百年屈辱的中華民族真正站了起來。
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提出了“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的任務。“一五”期間,工業總產值增長了141%,手工業總產值增長了83%,農業總產值增長了25%。1964年12月,周恩來同志在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進一步提出農業、工業、國防、科學技術的四個現代化,明確規劃了兩步走的現代化道路。
改革開放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征程。1979年12月,鄧小平同志首次把四個現代化具體化為“小康”,並構想了三步走戰略。在這一現代化藍圖的指引下,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大膽探索、敢於創新、砥礪前行,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跨越發展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回望歷史,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經過艱難曲折的探索、艱苦卓絕的努力,交出了一份精彩的成績單。2018年,中國GDP突破90萬億元,佔世界GDP的16.1%。
在這場波瀾壯闊的現代化實驗中,中國在如此短的時間裡,以和平方式成功發展,不僅破除了“西方中心主義”的教條,超越了“強權獨佔”的發展邏輯,為現代化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而且破解了一個歷史性難題,即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東方國家如何通過社會主義實現向現代化的跨越,使社會主義獲得了新生命、煥發出強大生機。中國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就是建立在這樣成功而獨特的現實基礎上。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沿著“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我們必將迎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過,新時代、新使命需要新擔當、新作為。廣大共產黨人需要守住初心、踐行使命,需要真抓實干。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抓重點、強弱項、補短板,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要直面困難、問題和矛盾,樂於幫民解困、勇於承擔責任,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精神狀態和工作熱情,做到在實處見真功、以實效顯分量。
總之,使命引領未來,擔當激發作為。當代共產黨人已經接過了歷史的接力棒。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必須堅忍不拔、鍥而不舍,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新業績。
(作者為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教育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