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垃圾分類推進城鄉治理現代化

趙秀玲2019年07月24日08:46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垃圾分類推進城鄉治理現代化

隨著現代化進程加快,垃圾生產越來越多,對其進行清理和治理也就成為全國性乃至世界性難題。發達國家對垃圾分類已積累不少寶貴經驗,但仍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中國城鄉在垃圾分類上有不少探索,但這方面的努力才剛剛開始。現在,到了真正實行垃圾分類全國全民總動員的時候了,這是城鄉治理乃至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垃圾分類得到黨和國家高度重視

垃圾是廢物的代名詞。因此,長期以來,人們形成這樣的觀念:垃圾無用,以揀拾和處理垃圾為業不為人重。垃圾似乎與高尚生活無關,更與社區治理和治國理政相去甚遠。於是,垃圾被大量掩埋在城鄉邊緣,生活區的垃圾更是被隨意堆放,街道和小區的垃圾桶則變得混亂不堪和臭氣熏天。垃圾分類很難進入人們視野,更不要說成為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與人們的普遍態度形成鮮明對照,黨和國家給予垃圾分類以極大重視,尤其在近些年先后出台多個關於垃圾分類的文件,僅2017年以來就有《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關於加快推進部分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暫行辦法》等。2019年6月6日,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又聯合印發《關於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決定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針對垃圾分類問題,黨和國家高頻率密集出台重要文件,這充分反映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以及它與國家治理的密切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城鄉垃圾分類問題。早在2013年在考察湖北時,他就表示:“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把垃圾資源化,化腐朽為神奇,是一門藝術。”2016年,在聽取浙江省關於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匯報后,他認為:“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系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關系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2018年在考察上海時他又提出:“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2019年春節前夕,他希望北京市民“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搞好垃圾分類和環境衛生”。近日,他對垃圾分類工作更是作出重要指示:“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推行垃圾分類,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要開展廣泛的教育引導工作,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有效的督促引導,讓更多人行動起來,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全社會人人動手,一起來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一起來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這既反映了垃圾分類決非小事,也說明國家的重視程度。

目前,我們應改變人們將垃圾分類當小事,甚至可有可無的錯誤觀念﹔要來一場全國全民總動員,一起將垃圾分類工作做好。因為垃圾分類既與能源、環保、良俗直接相關,也與基層治理連在一起,還與現代化國家發展戰略分不開。

探索創新垃圾分類制度建設

整體而言,中國城鄉垃圾分類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尤其是與國外先進做法相比,還存在差距。但這並不等於說,我國城鄉沒有探索創新,有的地方其實很早就做出巨大努力,也取得很大成效。這是進一步推動全國全面開展垃圾分類活動的基礎。

一是在“實”與“細”上下功夫,使垃圾分類切合實際與富有成效。多年來,垃圾分類之所以未能在全國城鄉真正得到實施,除了觀念落后、重視不夠,一個重要原因是空談與不接地氣。而真正做得好、影響較大的,往往都是重視細節、強調具體可操作性和能落到實處的。以上海長風街道為例,為撤銷垃圾桶而改建垃圾分類站,廣大干群做了大量工作。通過調研和反復試驗,確立定點垃圾分類站“四要素”,這包括位於主干道以便於運車收運、遠離居民窗戶、不讓居民樓離得太遠、不影響小區車位。這樣,就在廣大社區科學確定四個垃圾分類站,並實行試點樓居民100%輪值做志願者制度。為避免類同化,長風街道70個小區還實行“一小區一方案”。再如湖南岳陽白泥村的精細化垃圾分類法:每座房屋前放置三個垃圾筒,每個村民小組設垃圾分離員,負責指導組內居民垃圾分類工作。這樣扎實的精細化制度安排,就如機器齒輪的咬合一樣,精准有效甚至分毫不爽。

二是以獎勵制度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當前情況下,要真正推動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過程中,既需要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需要從獎勵機制入手,從而形成思想、道德、文化、物質等多方面發展格局。在此,成都天府新區的做法值得推廣:一方面,在學校、小區設垃圾分類趣味課堂,由志願者授課,全面提升人們的思想覺悟和相關知識,培養環保意識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另一方面,設“垃圾分類銀行”,學生和市民送垃圾到“銀行”積分,再用積分換取禮品。這是一個雙向增值、受益、提升的過程。

三是建立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評議考核制度機制。長期以來,垃圾分類沒得到很好實施,一個重要原因是它被置於工作外,更未被當成大事來抓。浙江臨海訊橋鎮開展“垃圾革命”制度創新,其重要特點是實行“雙評議”制度,以“黨建促雙評議”制度,通過黨支部、黨員、黨員聯系戶推動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在“黨員必檢+黨員聯系戶抽查”中,使垃圾分類工作獲得突破。除“黨員月評議”,還進行“行政村季評議”:一級是村兩委成員,對全村垃圾工作計劃實施情況進行考核﹔二級是村黨員(黨員包戶),結合黨員評議對聯系戶情況進行評議﹔三級是鎮垃圾分類保潔員、督導員(志願者肩負義務勞工、督導),每村一名,統一服裝、無工資,負責指導、評價全村垃圾分類。將垃圾分類納入黨員考評和村級考核內容,有助於找到有力抓手。

四是為垃圾分類立法,以賦予其法律意義。2019年,上海兩會首次對生活垃圾全流程管理立法,上海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高票通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這對於在全國范圍加大垃圾分類力度,無疑具有示范作用。

下一步,全國各地一定會形成關於垃圾分類的制度創新,目前所取得的成就雖多屬探索性,但值得研討、總結、概括、宣傳和推廣。另外,與城市相比,有些鄉村的垃圾分類更有特點和創意,應給予足夠重視。

進行觀念變革和方法論創新

垃圾分類已被確定為國家發展戰略,這是它今后獲得快速發展的關鍵。不過,也要認識到,目前城鄉垃圾分類離黨和國家要求還有很大距離,許多方面都處於滯后狀態,需要認真對待尤其要進行觀念變革和方法論創新。

其一,從國家層面出台一系列制度,對垃圾分類提出更高要求。這不僅要有宏觀層面的大政方針,還要有極富針對性的細則,也需要各省市地縣鄉村進行相關的建章立制,尤其是將垃圾分類作為政績考核加以對待。可用“一票否決”的制度安排要求各層級嚴抓垃圾分類,並將之作為干部考核晉升獎懲的原則標准。

其二,通過垃圾分類提升公民意識水平。以獎懲制度衡量垃圾分類成效只是一個方面。今后應著力提高公民意識水平,這是解決垃圾分類難題的關鍵。如日本規定:垃圾需定點定時集中投放,過時不候﹔如有違犯,鄰居會抑制,甚至不讓其參加公共活動(村中十項事務有八項不允其參加,即所謂的“村八分”)。我們應借鑒這一做法,從公民權益角度對不實行垃圾分類者進行限制。

其三,建立相應制度,以提高違反垃圾分類者的成本。有些國家實行了“多投垃圾多付費”原則,我國也可建立相關制度,提高丟棄垃圾的成本,尤其對那些不可回收的有害垃圾,要加大處治力度。若隨意產生或丟棄有害垃圾,社會就必須讓其付出無法和無力承受的高成本。

其四,抓好傳幫帶,重視指導和引導,強調源頭建設。要形成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帶頭作用,除自己做好垃圾分類,還要多做志願者﹔要加大垃圾分類全方位宣傳力度,尤其要有專業講解和細心指導﹔要從孩子抓起,在大、中、小學開展垃圾分類社會實踐,並以學生促進家庭和社會。這樣才會有光明美好未來。

垃圾分類是一種習慣,也是衡量一個人、家庭、社會、國家文明程度的標志,還是衡量“文化軟實力”與未來發展的試金石。當前,我國經濟、政治、軍事等都獲得長足發展,在環保、文化上也有清醒認識和自信﹔那麼,像“垃圾分類”這樣的事更需要得到重視,並取得歷史性突破,成為國家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支撐。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

(責編:孫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