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提升利用外資的綜合優勢和效益

王曉紅2019年07月17日08:30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提升利用外資的綜合優勢和效益

近年來,隨著國際引資競爭日趨激烈,國內要素成本全面上升,加之貿易投資的外部環境復雜多變,我國更好吸引和利用外資面臨挑戰。但也要看到,與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我國吸引外資的綜合優勢十分突出,這將使我國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繼續保持吸引外資的優勢地位。在此背景下,准確判斷當前形勢、認清自身優勢、有效調整利用外資的相關政策,對我國更好發揮吸引外資的綜合優勢、提高利用外資的綜合效益,進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吸引外資的綜合優勢日益顯著

連續多年,我國吸收外資的規模都居世界前列。特別是“十三五”以來,我國實現了利用外資規模和質量效益的同步提升。2018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1349.7億美元,同比增長3%﹔截至2018年底,我國累計設立外商投資企業約96萬家,累計實際使用外資超過2.1萬億美元。外商投資企業創造了我國近四分之一的工業產值、七分之一的城鎮就業和五分之一的稅收收入。這些數據都反映出外資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仍然顯著,在擴大貿易、優化結構、增加財政收入、擴大就業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說明我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依然不減。

上述情況同樣表明,雖然以勞動力、土地、資源等要素低成本為主的傳統優勢正在逐步弱化,但我國吸引和利用外資新的競爭優勢已經形成,即以產業、市場、人才、技術、設施、資本、空間、生態等為內容的多維度、綜合性的優勢。這使我國在新一輪以服務業為主導的國際產業轉移中吸引跨國投資更具競爭力,有利於我國繼續擴大引資規模、集聚全球高端要素、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綜合效益。

我國吸引外資的綜合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產業體系完整,配套優勢明顯。我國服務業一直保持較快增長,服務業增加值的佔比持續提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提高,同時,我國具有完整的制造業體系。這是任何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不具備的獨特優勢。我國是幾乎所有商品生產的全球價值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制造業佔全球總產量約為20%,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從全球價值鏈分工來看,我國已經越過貼牌生產的階段,越來越多的中間品生產、研發設計在我國進行,許多行業已經形成了全產業鏈布局,尤其是我國在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二是我國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將為外商投資帶來巨大的市場利益。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約佔全球奢侈品市場的三分之一、佔全球紡織品和服裝消費的40%,汽車銷售比整個歐洲多40%。規模巨大的消費市場已經成為我國吸引和利用外資的重要優勢。

三是技術創新水平不斷躍升,高素質人才數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創新大國,2018年授權發明專利43.2萬件、實用新型專利147.9萬件、外觀設計專利53.6萬件﹔全國共有具有大學教育程度人口約2億人。這些都將為知識技術密集型外商投資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資源保障。

四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物流成本進一步降低。我國基礎設施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鐵路營業裡程達到13.1萬公裡,其中高鐵營業裡程2.9萬公裡以上﹔公路總裡程484.65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裡程14.26萬公裡﹔內河航道通航裡程12.71萬公裡,港口擁有生產用碼頭泊位23919個﹔頒証民用航空機場達235個。

五是營商環境日益改善,為外商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提供了有利條件。近年來,我國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不斷完善外商投資管理體制,加快“放管服”改革,提高行政效能,放寬金融等服務業市場准入,尤其是實現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頒布《外商投資法》,使外商投資的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不斷優化。

六是區域間的要素稟賦各具比較優勢、產業各具特色。隨著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勞動力、土地等要素稟賦仍具優勢,與東部地區形成梯度、互補和融合發展態勢,投資潛能巨大。這為外商投資對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布局提供了巨大空間。

有效提升利用外資的綜合效益

推動利用外資由規模速度型向綜合效益型轉變,使之更好服務於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更有利於我國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更有利於我國全面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是未來我國利用外資戰略調整的目標指向。主要思路是,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引領,實現從擴大引資規模向更好引進高端要素轉變,更好利用外資搭載的新業態、新模式,以及領軍人才、國際化經營管理理念和全球市場網絡等先進要素,加快推動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帶動我國企業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體系﹔通過發揮跨國公司的技術創新帶動作用,構建開放合作的全球創新鏈體系,促進我國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通過發揮外資的競爭效應,促進我國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通過不斷擴大市場開放、適應高標准國際經貿規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優化對外開放總體布局。

第一,把利用外資與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緊密結合。通過利用外資提升我國的全球制造能力和全球服務能力,需繼續鼓勵外商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尤其要以推動生產性服務和新興服務領域開放為重點,優化外資結構,通過提高產業開放層次和水平,提升服務業的發展質量和國際化水平,推動服務貿易和數字貿易發展﹔需繼續引導跨國公司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利用加工貿易所創造的產業鏈優勢,吸引外商投資研發、設計、金融、物流、供應鏈管理、營銷、信息服務等領域,完善跨國公司供應鏈體系,吸引更多外資在我國設立區域總部、研發設計中心、供應鏈管理中心、結算中心、物流分撥中心等,形成產業鏈和供應鏈系統完整布局、價值鏈全面發展的新格局。

第二,把利用外資與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緊密結合。促進東中西部在利用外資方面協調發展,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路徑。要以推動中西部由“開放窪地”向“開放高地”轉變為重點,繼續提高中西部地區的外資集聚能力,不斷完善中西部面向國際的港口、口岸、公路、鐵路、航空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適時修訂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加大對中西部地區開放平台建設的支持力度﹔要推動東部地區的外資結構向服務化、高端化、集約化轉型升級,繼續發揮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的城市群優勢,利用其在產業集聚、人才集聚、資本集聚、創新要素集聚等方面的優勢,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要發揮我國區域間、城市間的成本差異優勢和產業互補優勢,形成東中西部、大中小城市之間分工有序、產業鏈融合、協同發展的格局。

第三,把利用外資與優化營商環境緊密結合。一是以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落實《外商投資法》為重點,加快投資審批、商事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建設穩定、透明、可預期的,以及競爭公平、服務高效便捷的營商環境。二是提高各類開放平台的發展質量。自由貿易試驗區等要重點在對接高標准國際經貿規則方面拓展改革探索空間,更好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同時促進開發區利用外資結構的升級。三是充分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擴大政策創新空間,同時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完善安全審查制度和風險防范體系。

第四,把利用外資與推動創新能力開放合作緊密結合。外資的外溢效應有利於我國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業態創新和模式創新。對此,要繼續發揮外資在推動技術創新方面的優勢和作用,堅持引資與引智、引技相結合,建立良好的開放合作創新環境,不斷完善吸引海外創新人才的稅收政策及醫療、教育等保障措施。鼓勵外資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針對關鍵共性技術、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等開展創新合作。

(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

(責編:孫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