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茂鬆(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資深研究員):
新型舉國體制之“新”體現在與市場經濟、全球化、數字文明這三個“新”的結合上,由此也使中國的國家治理進入到精細化治理的新階段。
林建華(北京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為了迅速改變新中國成立初期“一窮二白”的狀況,新中國逐步形成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獨具特色的舉國體制。這一體制的特點和優點,一是充分發揮了執政的中國共產黨的統籌協調和整合作用﹔二是充分發揮了人民政府的政策規范和引導作用。
張渝政(重慶工商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舉國體制,實質上是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
李海波[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副研究員]:
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進取精神,將新型舉國體制打造成為集中力量辦大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指出:“這次嫦娥四號任務,堅持自主創新、協同創新、開放創新,實現人類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視探測,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國足跡,是探索建立新型舉國體制的又一生動實踐。”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集中力量辦大事、舉國體制等內容,那麼,何謂舉國體制?舉國體制的產生有何背景、歷史淵源?它有什麼特點、優勢?何謂新型舉國體制?新型舉國體制新在何處?為何要構建新型舉國體制?我們特邀有關專家作答。——編者
舉國體制不等於計劃經濟
主持人:何謂舉國體制?
張渝政:所謂舉國體制,就是舉國家之力,即舉國家的人力、物力、財力,以國家利益為最高目標,去攻克某一項世界尖端領域或國家級特別重大項目的工作體系和運行機制。舉國體制,實質上是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
李海波:講舉國體制,需要澄清一些誤識。一提舉國體制,有些人就認為是計劃經濟,擔心出現資源浪費、抑制人性、效率低下等問題。其實,本質上,舉國體制是一項組織體系的制度安排,屬於政治體制,而且是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所在。而市場經濟、計劃經濟,則是對經濟生產各種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方式,屬於機制模式。兩者一為體制,一為機制,並不存在直接對應關系,更不能簡單畫等號,認為舉國體制就是計劃經濟。這是把體制和機制混淆了,錯誤地認為兩者之間存在等同關系。
主持人:舉國體制的產生有何背景?又有何歷史淵源?
林建華: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極其重要的歷史節點。此時,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所直接面對的,是“一窮二白”的爛攤子。1954年6月,毛澤東曾憂慮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麼?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1956年4月,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進一步指出:“我曾經說過,我們一為‘窮’,二為‘白’。‘窮’就是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白’就是一張白紙,文化水平、科學水平都不高。”新中國就是在這種“一窮二白”的坐標上起步的,更是在戰火紛飛和國際上全面封鎖的環境中起跑的。為了迅速改變這種狀況,新中國逐步形成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獨具特色的舉國體制。
張渝政:習近平總書記講的“發揮舉國體制優勢”,同鄧小平所說的“發揮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肯定這樣的舉國體制也就是肯定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思想,也是我黨一貫的主張和優良傳統,比如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提出的“中國全體人民團結起來,樹立舉國一致的抗日陣線”的思想﹔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思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的1949-1952年,黨領導人民集中力量恢復國民經濟,開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思想﹔1956年,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中國已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提出的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和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思想﹔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提出的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思想等,都是這種舉國體制思想的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對舉國體制的肯定,既是對我們黨優良傳統的繼續發揚,也是對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再次肯定。
謝茂鬆:如果把時間拉得更遠一點的話,從歷史角度來看,中華文明以維持大一統,即大國政治、大國規模的統一性為文明之常態,國家、政府起著組織社會、經濟的主導作用,國家的重大政策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層層下貫、落實,這可以算作是舉國體制的歷史因素。
近代中國在西方列強的入侵下淪為半殖民地,救亡圖存成為中國近代史的一個主題。西方列強軍事、經濟侵略背后的支撐是西方現代文明,西方現代文明屬於工業文明,近代的中國作為農業文明,無法對抗船堅炮利背后的工業文明。因此,中國一方面為了救亡圖存,必須要從農業國家轉變為工業國家,深層次上是從農業文明轉變為工業文明,這也同時意味著國家組織、動員方式的轉變,工業文明較之農業文明是遠為高度的組織化。另一方面,西方工業文明已經過長時間的高度發展,大幅落后的農業中國為了能與之抗衡,不能亦步亦趨,而需要有大力趕超的大戰略,這就需要善加利用自己的體制優勢,要將舊有的前舉國體制向工業文明的舉國體制大幅轉變。這是現代的創新,也具有深層次的文明連續性。這就是新中國成立后形成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面對新中國成立初期“一窮二白”的現狀,新中國制定了“五年計劃”等中長期規劃,“兩彈一星”則成為舉國體制成就的象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舉世矚目成功的秘訣之一是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
主持人:舉國體制有何特點?
謝茂鬆:舉國體制有其審慎性,舉國體制涉及到政策如何由上而下貫徹、落實,既不能打折扣,又要因地制宜,這就有工作方法的問題。中國共產黨最講究工作方法,注重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強調先試點,取得經驗后再由點到面,波浪式推廣。
舉國體制涉及到由誰來組織、領導以及發展的方向、目的等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將中國由農業文明轉變為工業文明,將全中國組織、動員起來的領導者是中國共產黨。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組織、動員的最廣大對象則是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個體的農民隻有組織在農村集體中,才能更快、更好地配合中國基礎薄弱的工業的快速發展。黨和政府對於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的組織、動員是要充分激發工人(包括工程師等技術人員)、農民、知識分子等的主人翁意識,所以舉國體制首先要作用於人心。對人的意志力、自發積極性的主觀能動性的最大激發與調動,正是舉國體制首先具有的優越性所在,它抓住了人這一根本性因素。中國共產黨所開創和堅持的中國社會主義體制,正是激發包括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在內的全體民眾自發建設工業國家積極性的關鍵所在。
主持人:可否結合新中國的歷史簡要談談舉國體制的優勢?
林建華:為了迅速改變新中國成立初期“一窮二白”的狀況,新中國逐步形成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獨具特色的舉國體制。這一體制的特點和優點,一是充分發揮了執政的中國共產黨的統籌協調和整合作用﹔二是充分發揮了人民政府的政策規范和引導作用,集中全國、全社會的資源和力量,在特定條件下和一定時限內,向既定的戰略目標領域集中或整合或調配,從而完成重大戰略任務或解決急迫科技課題。最突出的成就和最典型的成果就是,在“一五”計劃期間,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就能夠實施以“156項工程”為核心的694個大中型建設項目,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就取得了“兩彈一星”等重大科技成就,鑄就了主權安全特別是國防安全的戰略基石,並創造了延續至今的穩定的“非對稱性均衡”的國際環境。
舉國體制在我國發展不同階段,會呈現不同的形式,因此要探索建立“新型舉國體制”
主持人:何謂新型舉國體制?
李海波:舉國體制在我國發展不同階段,會呈現不同的形式,也將承擔不同的歷史使命、發揮不同的歷史作用,因此我們提出要探索建立“新型舉國體制”。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新型舉國體制,就是要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舉國體制,是將我國政治制度優勢與市場機制作用互動協同起來的國家治理新變革,必將使舉國體制在新時代發揮出更強大的創新效能。
新型舉國體制是指以國家發展和國家安全為最高目標,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機制、協同攻關,以現代化重大創新工程聚焦國家戰略制高點,著力提升我國綜合競爭力、保障實現國家安全的創新發展體制安排。
新型舉國體制是我國科技創新領域的一大制度優勢,近年來依托這一體制,取得了諸多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但與此同時,社會上關於新型舉國體制也出現了一些錯誤認識,如“警惕科研舉國體制”“兩彈一星模式不適用於芯片業”“舉國體制已經過時”等言論。澄清謬誤,明辨是非,需要我們對新型舉國體制有全面深刻、科學准確的認識,並在此基礎上探索新型舉國體制的具體實現機制,形成推進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
謝茂鬆:要對“新型舉國體制”有深刻的理解,就離不開歷史的視野。要在歷史的縱深,尤其是在文明史的通貫的整體觀中才能通透理解“新型舉國體制”,正確認識新型舉國體制與中國農業文明時期的前舉國體制,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形成的舉國體制之間的歷史連續性與創新性。
新型舉國體制使中國的國家治理進入到精細化治理的新階段
主持人:新型舉國體制新在何處?
謝茂鬆:我認為,新型舉國體制之“新”體現在與市場經濟、全球化、數字文明這三個“新”的結合上,由此也使中國的國家治理進入到精細化治理的新階段。
新型舉國體制之“新”,首先在於與市場經濟的高度結合。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工業由偏於重工業向以往相對薄弱的輕工業等發展,同時也從偏於生產而轉向日常消費市場。市場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們在發揮政府的領導作用的同時,也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用好政府與市場這兩隻手,這是對以往舉國體制以行政配置資源為主的超越。以往舉國體制相對更重視技術本身,而忽略了市場與經濟效益,新型舉國體制則是技術與市場經濟效益並重。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政府發揮統籌協調各方的主導作用,政產學研用相結合,形成部門、地方、全社會參與的格局。最大程度地調動、激發各方的主體積極性。新型舉國體制對於包括政府與市場等各種關系的辯証處理,體現了“執兩用中”的中道,這是從毛澤東上世紀50年代提出統籌十大關系以來就一直延續的,而在深層次上也正是中國文明的特點。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別於西方資本主義無節制的純粹自由市場經濟,后者的嚴重后果是卡爾·波蘭尼在其《大轉型》一書中所批判的市場的自由放任運動帶來的社會的解體,因而有必要“保護社會”。中國社會主義的體制在對資本善加利用的同時,也能對其過度逐利性加以必要的節制,對於市場的過度自由放任而失控則能做出政府的干預與調整,西方資本主義則由於資本與市場的過度自由放任化,容易出現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中國社會主義也不同於簡單的北歐式的福利社會,高福利對於依然還是發展中大國的中國是難以持續的,北歐能夠實行福利主義,是來自其以往的全球所得。
新型舉國體制之“新”的第二點,在於與全球化的緊密聯系。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在全球化的分工體系中做各種代工,進而打造、建立各種完整的產業鏈,成為世界工廠、制造大國。這些都有賴於此前新中國成立后三十年所建立的完整工業體系。中國作為大國將始終重視制造業,要警惕制造業的空心化與虛擬化。
全球化下各國的競爭體現在科技的競爭,而政府在高科技創新中又扮演什麼角色呢?新型舉國體制突出的優勢,正體現在國家主導的產業政策與科技政策上。歐洲、日本、韓國甚至包括美國當年都有產業政策,甚至可以說當年也是靠此起家。在科技政策上,歐洲也一度重視。中國在產業政策、科技政策方面很重視學習,同時因其舉國體制,更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產業政策、科技政策的巨大優勢,這就是政產學研用相結合,可以充分激發各種創新主體的活力,從而達到自主創新、協同創新、開放創新。
全球化不可避免地伴生著巨大的風險,中國的新型舉國體制既能辦好大事,對於風險的承受、應對、化解能力,也是其他國家所難以比擬的。如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全世界經濟都受到大沖擊,中國由於其新型舉國體制而能迅速對危機做出強有力的應對。
新型舉國體制之“新”的第三點,在於與數字文明的高度結合。數字文明下的新型舉國體制可謂是其最新之處。這一點又與第二點結合,即全球化與數字文明疊加。一方面,中國在數字文明上與西方的差距,較之當年在工業文明上的巨大差距,已然大大縮小,甚至在某些方面處於差不多的起跑線上。中國新型舉國體制運用到數字高科技、數字經濟上,將把新型舉國體制帶入到人們還沒有意料到的新高度。另一方面,全球化與數字文明的疊加,面臨的可能風險比單一的全球化更大、更復雜,防范系統性、重大風險,建立總體國家安全觀,這些都將激發新型舉國體制的內在優勢。中國一方面要深化對外開放,同時又要應對西方以自由市場的神話來打壓中國,這是新型舉國體制面臨的新課題、新挑戰,克服了這些挑戰則將有新發展。
中國新型舉國體制結合市場、全球化與數字文明的高度彈性發展,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社會主義一以貫之的原則性與高度靈活適應性的統一。
林建華:確實,新型舉國體制,“新”就新在將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與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有機結合起來,從以行政配置資源為主轉變為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新型舉國體制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向前探索並逐步發展的,既要更好發揮執政黨組織協調的高效力和人民政府的作用,更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社會主義國家和人民政府必須合理確定自己的定位和站位,更多地利用科技產業政策和行政、稅收等手段加以引導,讓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用市場驅動和經濟手段解決科技創新工程或戰略項目立項、決策、預算、利益分配等問題,有效聚集人力、財力、物力,從而為重大科技創新增添強勁動力和不竭活力。更加注重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和優化作用,是新型舉國體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作用的獨特優勢。
新型舉國體制,“新”就新在從產品導向轉變為商品導向,從注重目標實現轉變為注重目標實現與注重效益並重,不斷激發和釋放科技主體的創新活力。傳統舉國體制更注重技術鏈,相對忽視價值鏈﹔更注重科技成果和工程的產出,相對忽視市場和價格的表現及相關方的利益分配。這就是說,傳統舉國體制的目標相對單一,更注重技術端的目的取向,其主要訴求是戰略目標的實現,而較少考慮經濟效益,相對忽視成果價值端的利益訴求,從而使科研人才的激勵機制成為短板。新型舉國體制則既注重技術鏈也注重價值鏈,既注重產品也注重市場表現,兼顧各方利益分配和利益實現。這就是說,新型舉國體制既考慮實現目標,也考慮投入產出效益。因此,新型舉國體制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人才驅動,尊重創新、創造、創業的價值,對忽視市場效益和企業、人員利益攸關方分配的問題進行深度改革,將科研管理體制從政府管理走向政府、市場、企業、科研機構和人員等利益體的協同治理,從而激發企事業單位各類人才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更多科學大家、領軍人才、青年才俊和創新團隊勇立潮頭、銳意進取,以實干創造新業績,以新業績展示新體制作用,從而在推進國家科技進步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實現人生價值。當今時代,當今世界,正面臨著新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經濟與科技競爭日趨激烈,隻有繼續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繼續提升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才能補齊短板、跟蹤發展、超前布局,從而實現關鍵核心技術重大突破,不斷增強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才能在世界高技術領域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就此而論,新型舉國體制是解決市場經濟條件下這一核心問題和諸多其他難題的金鑰匙。
新型舉國體制,“新”就新在更加注重遵循客觀規律、弘揚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在馬克思主義的視域中,人類社會、自然界、人的思維的發展是有規律的,新時代中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等離不開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不堅持實事求是的認識路線和科學精神,不尊重並遵循客觀規律,就會導致科學研究、經濟建設出現失誤和曲折、失敗和挫折。集中哪些力量、如何集中力量,如何辦大事、辦好事,降低決策失誤所導致的糾偏、糾錯的成本,就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弘揚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用求是的態度、正確的思想觀察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使新型舉國體制更加科學、有序、高效。
李海波:新型之要義,就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集中力量辦大事,加強各種力量的統籌協調。新型舉國體制不是封閉創新,而是要實現自主創新、協同創新、開放創新的和諧互動,要推進國內外創新資源的有機整合,抓戰略重大、抓前沿尖端、抓核心關鍵,形成推進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未來,新型舉國體制將伴隨中國發展,不斷煥發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是應對當今嚴峻形勢的法寶
主持人:進一步探索並完善新型舉國體制面臨哪些挑戰?
李海波: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國際間競爭將更加直接、更加激烈,而國際競爭的核心,就是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的競爭。毋庸諱言,當前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實施技術封鎖,很多產業的核心關鍵技術都不掌握在我們手中,產業安全難以保障。中興事件凸顯了我國在卡脖子核心技術方面的困境,華為事件則充分展現了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高科技企業的堵截打壓。科技安全、經濟安全、政治安全等國家安全重要領域的重大風險,亟須防范化解。探索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這一最大制度優勢,就是應對當今國家發展面臨的殘酷嚴峻形勢的最大法寶。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必須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我們應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強耐力,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創造性探索“北京共識”“中國模式”“中國道路”下的新型舉國體制新機制、新工程、新實踐,在尊重科學研究規律、技術創新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的前提下,切實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加強黨的領導,確保制度優勢得到發揮。我們必須從政治高度,充分認識、重視並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取得舉世矚目成就,關鍵就在於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提高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為集中力量辦大事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証和組織基礎。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點,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銳意進取,大膽探索,不斷深化改革開放,重點解決關系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矛盾問題﹔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進取精神,將新型舉國體制打造成為集中力量辦大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
加強體制機制協同,塑造更加明顯的制度優勢。要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與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相結合的方針,使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更加科學、更加經濟、更加見效。政府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尤其是科技主管部門要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抓戰略、抓規劃、抓政策、抓服務,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充分釋放科研人員活力,以科技創新政策為引導,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協同創新的創新創業生態體系。要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聚焦現代產業發展,健全科技創新的市場導向制度,真正讓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堅決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制度藩籬,在核心關鍵技術攻關、新型研發組織與創新平台建設、科技人才引進與團隊建設和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等方面賦予企業充分的自主權,進一步提升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
林建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既發揮國家的主導作用、政府的更好作用,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優勢,又更好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發揮企業在市場調節中的主體作用,並形成二者協同創新的合力與合唱,這是新型舉國體制新優勢的題中應有之義與核心要義。
(主持人:李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