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在實証方法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大量令人難以辨別真假的偽實証研究——

偽實証研究“偽”在何處

常偉2019年07月08日09:05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偽實証研究“偽”在何處

作為一種產生於經驗哲學的科學研究范式,實証研究對於近代自然科學的迅速發展功不可沒。相關問題式研究從比較分析到實証方法,從思辨推理走向定量研究,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走向多元和成熟的表現。在實証方法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大量令人難以辨別真假的偽實証研究。這些研究與實証研究相似,借實証科學和實証研究之名大行其道,蒙蔽了很多學者。即便一些做出重大發現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也採用了一些偽實証方法取得,其研究的科學性受到相關研究領域內的學者的質疑。因此,對於實証研究和偽實証研究予以區分,在研究中不斷增強相關研究的科學性,對於當前中國社會科學領域內的相關研究而言,有著極為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實証研究與偽實証研究的相同之處

從研究的起點來看,實証研究和偽實証研究均從相關理論出發,實証研究提出若干命題或理論假說,並對於這些命題和假說予以檢驗,在此基礎上發展或推翻相關理論,並推動學科的發展,也即採用假說-事實-結論的研究路徑。而偽實証研究同樣以現有相關理論為出發點,提出了相關命題或理論假說,力圖証明或推翻相關理論。

從形式來看,無論是實証研究,還是偽實証研究,均認為研究起源於實踐,科學來自於經驗的積累,並採用實地調查研究、統計分析等相關研究方法。在研究過程中,實証研究和偽實証研究均認為數理實証研究適合研究較為復雜的問題,個案研究有助於積累資料,形成對問題的實感和直觀認識。因此,從形式上來看,二者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與那些不深入實際、不親身調研,就從事相關學科理論研究的學者相比,實証研究和偽實証研究均較為重視社會調查和個案研究的重要性,均認同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實証研究與偽實証研究的不同之處

從研究目的來說,實証研究和偽實証研究存在較大區別。實証研究的目的是為了發現事實,並在事實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對理論進行檢驗,但並不刻意追求普遍意義上的結論,研究結論一般隻作為經驗上的積累。而偽實証研究則是基於某種先驗性判斷,對於客觀事實和相關証據進行裁剪和過濾,並運用科學或非科學的方法開展研究,其目的就是為了得到研究者所期望的結果,並認為這一結果具有廣泛適用性。通過設定先驗性標准來試圖得到研究者期望的結果,從社會科學研究來看,這是很不嚴肅的行為。

就相關經驗事實的處理方式而言,從事實証研究的學者盡管有自己的理論預設或者價值判斷,但研究者並不根據自己的理論預設或價值判斷來決定相關經驗事實的取舍。就偽實証研究而言,研究者經常基於自己的理論預設或價值偏好來決定相關經驗事實的取舍。因此,二者在實地調研中均可以獲取相關事實,但實証研究通過實地調查獲得的是相對更為客觀真實的事實,而偽實証研究獲取的事實就不是客觀真實的事實,而是經過剪裁或過濾的事實,其調查結果往往與真實情況出入很大,甚至相去甚遠。

就數理研究方法的使用方式而言,實証研究和偽實証研究有著很大區別。從事實証研究的學者一般認為,數理統計方法有助於考察社會經濟制度之間存在的復雜作用機制,並且可以控制相關因素的影響,但其對於數據質量有著較高要求。不僅如此,數理統計意義上的相關關系在現實中有可能未必存在,處理不當會導致偽回歸或偽相關,因而對於相關方法的適用性應保持十分客觀和清醒的認識。而偽實証研究卻往往對於數理研究方法抱有過高的期望,並認為數據背后體現出來的相關關系一定存在,試圖結合現實對於這種不存在的相關關系加以解釋,很容易導致偽回歸和偽相關。

對於社會調查和個案研究的態度也有所區別。實証研究認為個案調查經驗有助於理解現實社會經濟問題,並提供真實判斷,多個案調查可以為構建理論框架提供堅實的基礎,有助於研究者提出具有現實針對性的對策,但處理不當很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錯誤。而某些偽實証研究並不承認個案研究的局限性,認為自己經過長期大量的調查,由於熟悉相關情況而自認真理在握,並試圖以此站在道德和真理的制高點,對於與自己相異的觀點和研究結論大加批判指責。

就具體的調查組織而言,實証研究大多基於科學規范的研究程序,並通過嚴格設計的實地調查,開展學術研究。考慮到現實中調查離不開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和配合,相關研究者對於從政府部門那裡獲得的資料和數據需要進行甄別和處理后,再運用到學術研究中去。偽實証研究則更多地通過形式主義、走馬觀花式的調研,在缺乏甄別和處理的情況下,直接將調研數據,尤其是官方數據和官方資料應用到研究中去。

綜上所述,所謂偽實証,也就是研究者用理論預設或價值偏好來剪裁經驗事實的做法,或者以非科學的研究方法對待經驗事實,它本質上是標榜實証研究的非科學方法。偽實証研究會使得研究停留在膚淺的觀察層次上,難以對現實做出更有價值的分析,因此,也難以為社會科學的發展做出相應貢獻。從社會科學研究意義上來講,偽實証研究的科學性必然是有問題的。

(作者為安徽大學中國三農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責編:孫爽、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