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把初心使命變為銳意進取的精神氣

尹傳政2019年07月05日08:24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把初心使命變為銳意進取的精神氣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然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要把初心使命變成黨員干部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氣和埋頭苦干、真抓實干的自覺行動。

把初心使命變為銳意進取的精神氣,共產黨人就要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各方面取得了極不平凡的成就,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但是我們不能滿足於現有的成就,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故步自封。同樣,我們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因此,必須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勇於自我革新,自力更生,以昂揚的斗志,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

把初心使命變為銳意進取的精神氣,就要保持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代表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永無止境。因此,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並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指引,通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等,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逐步實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程,是一場波瀾壯闊、長遠持久的事業,任重而道遠,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續不斷的努力,自覺地投身改革創新的時代潮流,以乘風破浪、激流勇進的一往無前精神,通過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最終實現偉大夢想。

把初心使命變為銳意進取的精神氣,共產黨人就要有勇於擔當的使命感。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復雜性和曲折性,決定了其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是在不斷克服困難中,才能夠逐步實現的。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改革開放之路必然充滿了各種艱辛和挑戰。尤其是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進入深水區的改革必須動真碰硬、攻堅克難,隻有刀刃向內,不斷自我革新,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鳳凰涅槃的決心,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疾開刀,敢於觸及深層次利益關系和矛盾,把改革進行到底。與此同時,當前世界大變局加速深刻演變,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增多,我國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對於中國共產黨人而言,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任何貪圖享受、消極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為都是錯誤的。各級領導干部必須以此次主題教育為契機,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增強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真正做到將中央的各項決策落到實處,抓好各項工作,發揚釘釘子的精神,久久為功,從而在實干中無私奉獻,做到“我將無我”,擔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

(作者:尹傳政,系山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孫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