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成果舉要

2019年07月03日10:03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2018年度共有47項基礎類、28項跨學科類、10項文化類重大項目順利通過驗收結項。這85項重大項目的結項成果共約2.34億字,共推出著作類成果396部,發表學術論文3600余篇,發布各類研究報告200余篇,取得國家專利41項,建成專題數據庫15個,98項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120余項成果獲得各級領導重要批示,示范引領作用明顯。現擇要介紹部分公開出版的、具有重要學術創新價值和文化傳承意義代表性成果。

《<官話指南>匯校與語言研究》(上、下)系清華大學張美蘭教授承擔的重大項目“近代漢語常用詞詞庫與歷時演變”(批准號11&ZD125)的階段性成果,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該書是一部通過對域外漢語文獻的異文比較,來進行近代漢語文獻整理與常用詞研究的力作,為漢語史、方言史、漢語語言類型學、近代漢語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新的研究視角和方法。《官話指南》是日本明治時期重要的學習北京官話口語教科書,該書採用會話形式,題材涉及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具有較強的口語性和實用性,可以說是當時北京官話口語的如實記載。上冊輯錄六種漢字文本成集,這些版本真實地反映了清末民國初期北方官話、南方官話、滬語、粵語方言的面貌特征,各版異文清楚地反映了當時官話用詞與方言詞匯之間的異同特點。文本匯校部分內容不僅為漢語史研究供了清末民初漢語北方官話與南方官話的第一手對比文獻﹔還為方言史研究提供了清末民初上海話、粵語以及方言土的珍貴語料。清晰地展示同一語義六種版本中的不同表達方式,更直接地反映不同地域的用詞差異或土語面貌。下冊專章進行《官話指南》及其方言譯本常用詞譯文匯編、比較研究等。指出不同文本在清代南北官話特點方面的積極意義,為學界關於官話南北的分界線提供依據。同時也進一步揭示語言同義結構的共時平面變異,是歷時演變在不同層次、不同階段的反映。將漢語史與方言地理學結合起來,深度研究漢語詞匯、語法歷時“縱”的層次的差異與之相對的在共時地理上所形成的“橫”的分布。

《文章與書評(1890-1910)》系中山大學哲學系倪梁康教授承擔的重大項目“《胡塞爾文集》中譯”(批准號:12&ZD124)的階段性成果。該書由高鬆翻譯,於2018年4月由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該書為“胡塞爾全集”第22卷,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算術哲學》和《邏輯研究》之間胡塞爾文獻方面的空缺。它囊括了胡塞爾1890—1910年間在雜志上發表的所有文章,並添加了胡塞爾遺稿中在本卷中首次發表的若干文字。原則上,隻有胡塞爾自己希望發表在雜志上的手稿,或者是與他實際發表的著作有直接關系的手稿收入了“出自遺稿的增補文本”部分。本卷相當完整地反映了胡塞爾在19世紀90年代初緊接著《算術哲學》發表之后的思想狀態。

《漢畫總錄》(以下簡稱《總錄》)系北京大學漢畫研究所朱青生教授承擔的重大項目“中國漢代圖像數據庫與《漢畫總錄》編撰研究”(批准號:12&ZD233)的階段性成果。擬編輯共計200冊的《漢畫總錄》出版。總錄於2012年8月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陝北卷第1-20冊以來,截止2018年已正式出版圖錄36冊。先期出版的前10冊(陝北卷)於2014年榮獲“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第31-33冊(鄒城卷)於2018年榮獲“第27屆“金牛杯”優秀美術圖書獎”。目前沂南漢墓卷(3卷)、安丘漢墓卷(2卷)、淮北卷(2卷)已經進入出版流程,預計於2019年上半年完成出版。徐州卷先期的數據採集工作已經完成,2019年下半年會完成徐州部分的前6卷出版,周邊的徐州博物館卷(2卷)、泗縣卷(2卷)、山東莒縣卷(2卷)也同時前期的數據採集工作也在進行中。預計2019-2020年完成50余卷的出版。

《中國漢代圖像數據庫和<漢畫總錄>編輯研究》計劃是北京大學漢畫研究所已經進行了23年的項目。這個項目長久以來聯合了國內外全部的漢畫保管單位的專家參與一起工作,並建立了編輯《漢畫總錄》所需的各種古文獻數據庫、自古以來漢畫研究文獻數據庫(包括西文、日文,甚至俄文和韓文的內容)。圖像志在文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在漢代之前,大量圖像因為沒有文獻証據,根本無法建立確切的圖像志,必須靠漢代的圖像志來反推,因為漢代既有大量的成體系的圖像,也有相關的文獻,可以對其加以確証。

《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系列叢書(共33卷含台灣)系深圳大學陳小蓉教授承擔的重大項目“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數據庫建設研究”(批准號:13&ZD140)的結項成果,目前叢書已出版廣東卷、甘肅卷、江蘇卷、江西卷、廣西卷、青海卷、雲南卷、浙江卷、西藏卷、河南卷、天津卷、重慶卷、新疆卷、內蒙古卷、福建卷、安徽卷、上海卷等17卷,將於2019年7月完成全部出版任務。

叢書每卷將收錄該省市區15個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內容包括:該非遺項目所處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環境、項目起源與歷史沿革、器材道具設備、表演形式或內容以及傳承與發展等五個方面。每個項目收錄20張圖片左右,以圖文並茂,深入淺出的形式展示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內涵和多樣形式。本套叢書的出版將更好地向世界傳播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增進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不但讓我國廣大民眾更加了解本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與發展,同時也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群和民族了解中國古代體育文化發展的歷史,為促進體育文化事業的發展、繁榮貢獻一份力量。

《龍泉司法檔案選編》第三輯系浙江大學地方歷史文書編纂與研究中心包偉民教授承擔的重大項目“龍泉司法檔案整理與研究”(批准號:13&ZD151)的階段性成果。《選編》第三輯(1928-1937)於2018年9月由中華書局影印出版,共計30冊,收錄龍泉市檔案館所藏民國十七年(1928)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地方司法檔案,依選編標准逐年遴選民、刑訴訟案例共82個,涉及257個卷宗,8600余件文書。

《龍泉司法檔案選編》收入晚清至民國時期浙江龍泉地方法院司法檔案。這批檔案上自咸豐元年(1851),下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共計17000余卷,多達88萬頁,數量極為龐大,多側面地折射出晚清民國時期地方社會的世相百態,是研究晚清特別是民國時期的地方司法、日常生活、社會變遷等諸多側面的珍貴史料。為方便學者查詢利用,浙江大學地方歷史文書編纂與研究中心將這批檔案重新整理,以案件起始時間序為編排,撰寫提要,編制索引,附入檔案原件。全書按年代分五輯。第一輯(晚清時期)全二冊,2012年8月出版﹔第二輯(1912-1927)全44冊,2014年9月出版﹔第三輯(1928-1937)全30冊,2018年9月出版﹔第四輯(1938-1945)全16冊、第五輯(1946-1949)全4冊,預計2019年8月出版。龍泉司法檔案是目前所知民國時期保存最完整、數量最大的地方司法檔案。由於司法案件的延續性,它也包含了相當數量的晚清案卷。龍泉司法檔案清晰記錄了中國法律制度和司法實踐從傳統到近代變革的完整過程,為我們提供了整個民國時期地方司法變遷的完整資料。同時,這批檔案也記錄了近代地方社會結構、經濟形態、家庭婚姻、民眾觀念等方面的變遷,實際涉及民眾生活的幾乎所有內容,是最直接反映民間社會生活與司法生活的第一手資料,真實呈現了法律更革與社會變遷之間的互動機制和過程,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龍泉司法檔案選編》的整理方法,為同類檔案文獻的整理研究樹立了一個典范。

《萊布尼茨自然哲學文集》系武漢大學段德智教授承擔的重大項目“《萊布尼茨文集》翻譯與研究”(批准號:14ZDB020)的階段性成果,段德智編、譯,作為《萊布尼茨文集》(10卷本)第3卷於2018年7月在商務印書館出版。該譯著是課題組繼《神正論》(第8卷)和《萊布尼茨早期形而上學文集》(第1卷)之后推出的又一項重要成果。

萊布尼茨自然哲學的理論架構不僅涵蓋理論自然科學層面,而且還進一步涵蓋形而上學層面。同時,在萊布尼茨的自然哲學體系中,這兩個層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貫通、相互滲透,可以說是“一體兩面”。他的自然哲學的宏觀架構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則在於追求真、善、美、聖的統一。萊布尼茨不僅強調自然科學的“功用”和“價值”,“形而上學的頂峰和倫理學頂峰”的“合二而一”以及“物質的必要性和形式的美”的“有機結合”,而且還發出了“使哲學神聖化”的呼吁。

萊布尼茨自然哲學的內容極其豐富,動力學、物性論和有形實體學說都可以說是它的基本構件,而這些構件本身又都有各自的概念系統。例如,他的動力學就包含有“能動的力”與“受動的力”以及“原初的力”與“派生的力”等概念﹔而這些概念又都各自包含一些子概念,例如,“能動的力”又進一步包含“死力”與“活力”,而“受動的力”則又進一步包含“不可入性”和“自然惰性”。再如,他的物質觀(物性論)不僅包含“原初物質”,而且還包含“次級物質”﹔而他的有形實體學說不僅包含“實體形式”,而且還包含“實體質料”。而所有這些概念又都相互聯系、相互貫通,從而使他的整個自然哲學形成了一個層次分明又相當嚴密的概念系統。

本文集收錄了萊布尼茨1671—1716年間著述的20篇闡述其自然哲學思想的著作和書信。除一篇外,其余全是由譯者根據英文本、法文本和拉丁文本首次譯出。此外,譯者還寫了一篇長序,不僅勾勒了萊布尼茨自然哲學的概貌,而且還對其理論框架作了較為全面、系統和深刻的說明。該文集的出版將對我國萊布尼茨自然哲學思想的研究產生十分積極的影響。

對國外藏學研究著述文獻編訂詳備目錄系陝西師范大學王啟龍教授任首席專家的重大項目“近代以來域外藏學研究經典整理與研究”(批准號:14ZDB115)的階段性成果。原計劃完成后為三卷本,實際完成后體量巨大,共計9卷本:俄文2卷,日文2卷,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等其他西方文字合編為5卷。其中西文部分的五卷本成果Bibliography of Tibetan Studies in Western Languages(Vols. I-V,共2500多頁)作為本重大項目的階段性成果之一,已經由德國Scholars’ Press於2018年出版。已出版的五卷本目錄收錄了自17世紀至2015年間以西文(不包括俄文)發表的藏學研究及相關著作和文章。全書按照作者字順編排,同一位作者名下則根據文章及著作的發表時間進行排序。其中,文章類所涉著錄項目包括作者、年份、文章名、刊物名稱、期卷號等﹔著作類所涉著錄項目包括:作者、年份、書名、出版社、出版年月、紙張規格、頁碼等,部分著作還包括有版本信息。與此前的其他同類藏學目錄著作相比,本目錄所收文獻主題豐富、內容多樣,不僅囊括了人文社科以及植物學、地質學等自然科學領域相關的研究成果,還包括新聞報道、時政評論和照片圖像等容易被忽視的媒體資料。作為西文藏學研究文獻的最新匯編成果,本目錄是在借鑒各家之成果、博採眾長的基礎上編撰而成,與過去歐美、日、俄等學者編撰的目錄相比,體量最為龐大且信息更為完備。目錄的出版將為藏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者提供了檢索文獻的便利,同時對了解西方藏學發展演變的軌跡而言也頗具參考價值,為推動中國藏學深入發展、提升中國藏學研究國際化、推進中外藏學學術交流做出了基礎而重要的貢獻。

《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壹)、(貳)系清華大學李學勤教授承擔的重大項目“五一廣場東漢簡牘的整理與研究”(批准號:15ZDB033)的階段性成果。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合編,中西書局2018年出版。書中公布了800多枚東漢時代的簡牘資料,對於秦漢歷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2010年6月22日,在長沙五一廣場地鐵站地下水管改遷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發現有眾多簡牘,隨后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有關部門,對該地區進行了考古發掘,在編號為1號窖的地點共出土約7000枚的簡牘。根據目前已整理簡文分析,初步斷定該批簡牘的時代主要為東漢早中期和帝至安帝時期,由於以往很少有這一時期的簡牘資料出土,因此這批簡牘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簡牘史的空白,對於簡牘研究以及東漢歷史文化的探討均具有重要意義。本次公布的800多枚簡牘都是前所未見的第一手資料,其中絕大多數為官文書,還有少量用於封緘文書的封檢及函封、簽牌等。簡牘內容相當豐富,涉及當時的政治、經濟、法律、軍事諸多領域。簡牘中有多篇東漢朝廷的詔書,不見於傳世典籍,對於東漢時期的政治史研究意義重大﹔另外還有大量當時使用的公文,有實效性。就行文關系而言,它們主要是長沙郡及門下諸曹、臨湘縣及門下諸曹的下行文書和臨湘縣、臨湘縣下屬諸鄉、亭的上行文書,亦有與外郡縣的往來文書。公文涉及的地域廣泛,從中可了解當時的行政區劃及管理體系。所見郡、縣、鄉、裡、丘名稱眾多,且許多鄉、裡、丘的名稱也見於走馬樓三國吳簡,說明某些體制一直沿用至三國時期。簡文所見職官名目繁多,是研究東漢官僚體系的珍貴資料,從中可探知各機構的業務內容及官員的職權范圍。簡牘中有大量與司法相關的內容,涉及刑事、民事、訴訟等,對研究東漢法制史具有重大價值。另外,就簡文書體而言,該批簡牘多為隸書,大多書體端正,結構平正,波挑分明﹔也有一些筆劃較粗,波磔不明顯而趨於楷化的寫法﹔另外還有一些草書。這些資料對書法史的研究也極為重要。該批材料的公布,將會得到學術界的廣泛重視,對於簡牘學和東漢史的研究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中國書院文獻叢刊》(以下簡稱《叢刊》)系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鄧洪波教授承擔的重大項目“中國書院文獻整理與研究”(批准號:15ZDB036)的階段性成果。叢刊(第一輯)於2018年9月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影印出版。本書所輯錄、影印的書院專書文獻125種,上起唐朝,下至民國,共計100冊。凡輯錄諸書,皆依照《四庫全書》撰寫提要,不僅著錄書名、作者、版本、館藏單位,還將文獻對應的書院信息加以補充,以便於讀者使用。同時,課題組根據文獻實際情況加以考証,或解題、或辨証,旨在“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式的學術提升。

《叢刊》收錄情形,具體有如下幾種:書院志是記述書院發展歷史、教學活動、管理辦法、書院所在地方文化傳統等方面的專門志書,是了解不同時期書院歷史最為基礎、系統的文獻,也是呈現士人思想、區域文化、地方社會十分重要的史料來源。此次出版的《叢刊》收錄明清書院志文獻13種,其中明代6種,如《道南書院錄》《白鹿洞書院新志》《岳麓書院圖志》等。清代書院志7種,如《天下書院總志》《嵩陽書院志》《蔚文書院全志》等。書院課藝為書院考課制度下官、師、生共同參與創造的學術成果,體現了書院官、師、生的知識、思想及學術旨趣,是反映清代理學、漢學、文學、西學、新學等傳播及發展的重要文獻。此次《叢刊》收錄課藝總集達78種,其中清代道光間11種,咸豐間3種,同治間12種,光緒間43種,清代不確者8種,民國1種。這些課藝總集主要包涵八股試帖、經史雜作、詩詞歌賦、西學新學四類課藝,其中以八股試帖類為大宗,總數達56種,佔總數的七成。另有《關中書院課士詩》《關中書院課士賦》專收詩賦類作品。其余大抵成書於光緒間,所收錄課藝包括經史雜作、詩詞歌賦以及西學新學等。學規章程是書院為指導學生學習、錘煉學生品德、規范學生生活以及有效管理院中招生、考課、獎懲、延聘、收支等事務所制定的綱領和准則,是書院文獻的核心材料之一。此次《叢刊》收錄學規章程共13種,其中同治間1種,光緒間9種,宣統間1種,清代不確者2種。其中刻本10種,鉛印本2種,稿鈔本1種。涉及北京、上海、山東、河南、湖南、貴州等省市。如《續訂上海龍門書院課程章程》《明道書院規約》《懷理書院章程》等。此外,《叢刊》收錄的其他書院文獻專書主要包括語錄、同學錄及文學、美術、史料整理類文獻17種。其中最早的為明萬歷間(1種),最晚為民國(1種),其余皆成於清代。主要為木刻本,另有稿鈔本3種,版畫1種。語錄類資料包括語錄、講義、講語等,是反映書院教學活動的第一手資料,如《四川尊經書院講義》等。同學錄又稱同舍錄、題名記,是書院學生的花名冊,有時亦會記載學生成績、去向以及相關的管理制度等內容,如《經心書院題名記》《江南格致書院同學錄》等。文學類資料是反映書院文學活動、師生日常生活及士人交往活動的重要參考資料,如《宋平子留別杭州求是書院諸生詩》等。美術類資料一般以版畫的形式呈現,以書院圖、山水圖、形勝圖、八景圖最多,《蓮池書院圖詠》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史料整理類文獻包括對書院史事的考証及文書檔案、回憶資料的整理等,已初具對書院歷史的研究性質,如《明代書院講學考》等。

《南方語言文化研究叢書》系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唐賢清教授承擔的重大項目“湘與黔桂邊跨方言跨語言句法語義比較研究”(批准號:15ZDB105)的階段性成果。叢書(第一本)《跨語言句法語義研究》於2018年6月由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書收錄跨語言句法語義研究的相關代表性文章18篇,內容涉古代漢語、普通話、漢語方言、土家語、苗語、壯語、日語、英語、越南語、土耳其語、德語等多種語言(方言)。這些文章多是從語言類型學、語言接觸等視角探討某一句法語義現象的類型學意義及其產生的動因與機制,真正實現了歷史語言學與語言類型學、語言接觸、比較語言學、區域語言學、區域類型學等相關理論的結合,文獻研究與田野調查的結合,共時研究與歷時研究的結合。“普方古民外”立體研究視角的運用為跨語言句法語義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叢書立足於中國南方語言文化研究,以應用性、地域性、交叉性為研究特色,將領域語言與地域文化作為研究重點,確立了歷史文獻資料整理與利用、南方語言文化調查與研究、語言規劃與應用三個研究方向。

《大國金融夢》暨“薊門法治金融論壇文集”系列叢書系中國政法大學劉紀鵬教授承擔的重大項目“我國自然資源資本化及對應市場建設” (批准號:15ZDB162)的階段性成果,目前已出版4本著作,分別是:《金融強國之路——中國金融改革和創新模式激辯》《中國金融新秩序——聚焦未來十年中國金融戰略》《中國金融改革模式——中國金融改革的經驗與未來》《未來世界的中國定位——新時代大國金融夢》。

叢書借助一批校內外既懂法律又懂金融的專家資源,為中國金融立法和金融發展提供科學理論依據,解決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和資本市場發展中的法律與金融結合當中的實際問題,探索實現金融強國的路徑。該叢書的核心觀點是,實現金融強國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發展和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尤其大力發展資本金融。資本金融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現代金融在量的增長上的主力。二是改進市場結構,提高市場的統一性。三是完善金融市場基礎環境,推動金融市場化改革,包括金融產品的市場化、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等。四是提高金融市場的效率、金融產品的創新能力和金融機構的治理能力。五是改革金融監管體系,建立與金融市場發展相適應的監管體系和監管制度,維護好公平和正義。

《重讀馬克思:文本及其思想(十二卷本)》系北京大學聶錦芳教授承擔的重大項目(批准號:16ZDA098)的最終成果,2018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是中國學者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領域所取得的重要進展。這套叢書在對馬克思上述最重要的文本、文獻及其思想展開了深入研究時,力求把版本考証、文本解讀、思想闡釋與現實意義重估緊密結合起來,在困擾馬克思主義史研究的諸多難題上取得了重要進展,諸如:對馬克思思想起源與西方文化傳統之間復雜關系的梳理、馬克思思想轉變的邏輯線索及其實質揭示、馬克思與其先驅之間思想的傳承與決裂過程辨析、異化及其揚棄之徑的探究、異質思想的剝離對於新思想培育和鍛造意義的甄別、在批判中建構“新哲學”框架思路和意旨的厘清、“政治經濟學的形而上學”意義辨析、“革命”的非模式化解讀、政治經濟學批判的邏輯建構、“資本一般”與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推進、資本社會的結構與邏輯的審視、資本主義史前史的求解及其意義,等等。從文本、文獻的角度對馬克思思想重新進行的梳理、闡釋和評論,有助於矯正長期以來形成的誤讀和曲解,使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理解更加客觀、准確,也有助於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這是對馬克思這位在人類歷史上影響最深遠的思想家誕辰200周年最好的紀念。該書自出版后也得到了國內外社會和學界的廣泛關注。

《海外珍藏清代科舉殿試卷匯存》系福建師范大學方寶川教授承擔的重大項目“日本藏涉閩涉台歷史檔案的收集、整理與研究”(批准號:16ZDA127)的階段性成果之一,已由鷺江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

課題組在搜集散見於日本、美國、法國等海外珍藏的歷史檔案的過程中,同時注意到了流散海外的清代科舉殿試卷檔案資料。為了進一步發掘、收集、整理、展示近代以來流散海外的清代科舉珍貴檔案,經多年的網羅叢殘,今終匯為《匯存》366卷,首附《目錄、提要》1卷,凡92.4萬字。內容涵蓋15省及八旗考生所作。以年代歷科先后為序編排,厘為:“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九朝。其中收錄涉及閩台的主要有清雍正年間巡視台灣監察御史嚴瑞龍、光緒年間中國首屆駐日公使與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光緒年間提督福建學政烏拉布、光緒年間福建道監察御史劉治平、清末徙居台灣的胡商彝,以及閩籍進士林啟、鐘大焜,曾在閩為官的彭光湛、范溶、唐瑞銅等等殿試卷的檔案資料。另有77份卷子未列考生履歷及中第名次,亦未見《明清歷科進士題名碑錄》等所錄,據考絕大部分為光緒年間應考進士而未中第者,分別以該考生中舉的年代編入該朝已中第者之后﹔個別無法確定具體朝代及無任何信息者,歸入全書之末,以待再考。全書採用原卷復制形式,其文獻史料與學術研究之價值,均彌足珍貴。該《匯存》之所錄,數量龐大、歷時久遠、涵蓋面廣、品相精良,不僅蘊含了清代政治學、社會學、歷史學、文學、教育史等方面的內容,有助於促進對清代科舉制度發展與演變過程的實例研究,同時也涵蓋了一些閩台著名歷史人物殿試卷的原始檔案資料,實為不可多得之珍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重大疑難問題研究》系武漢大學簡新華教授承擔的重大項目“中國經濟走勢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 ”(批准號:17ZDA036)的階段性成果,安徽大學出版社2018年出版。該書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名詞釋義、形成和發展的歷程、主要內容和體系結構、發展和運用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來發展的任務的基礎上,主要回答和論述了以下從“現代經濟學”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從改革開放到經濟發展、從市場經濟到計劃經濟、從“私有化”和貧富差距到共產主義的20個重大疑難問題。該書的突出特色是,遵照習近平同志“理論上不徹底,就難以服人”,“敢於發聲亮劍,善於解疑釋惑”的指示精神,本著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學術探討精神,力圖迎難而上,注重針對性,直面不同觀點,不回避懷疑反對意見,不僅正面說明了作者對這些存在激烈爭論、嚴重分歧的重大疑難問題的認識,提出了一家之言,而且對不同觀點提出了商榷意見,對作者認為模糊混亂甚至不正確的看法做了澄清和反駁,目的是為了求得正確的認識,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和發展。

《 中國交通運輸發展(1978-2018)》系北京交通大學林曉言教授承擔的重大項目“中國高鐵經濟理論解析框架及演化路徑研究”(批准號:17ZDA084)的階段性成果, 入選中宣部“2018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是紀念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叢書之—,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於2018年10月出版。本書主要圍繞改革開放40年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軌跡和取得的成就展開。隨著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開啟了建設交通強國新征程。“總結歷史正當時,繼往開來續輝煌”。改革開放40年,我國始終堅持“經濟發展,交通先行”的理念,交通運輸體系已從單一化、分散化、機械化向多元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交通運輸業建設投資規模不斷增大,路網布局日趨完善,運輸能力顯著增強,技術裝備水平躋身國際一流,我國交通發展以令世界震驚的速度編織著交通強國夢想,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本書主要章節包括鐵路(普鐵)、公路、民航、海運、內河水運、管道、高鐵、地鐵、物流、旅游交通、煤炭運輸等,分別從基礎設施建設、裝備技術發展、運輸服務質量、經營管理體制、法律法規完善等方面進行闡述。中國交通運輸40年發展成績斐然,主要包括:多層次的鐵路網基本形成:建成橫跨東西、縱貫南北的大能力鐵路客貨運輸和南北能源運輸大通道,以及世界最長運營裡程的高速鐵路快速客運網絡。公路網絡廣泛覆蓋,路網規模加速擴大:干線公路不斷完善,連接了全國縣級及以上行政區﹔農村公路建設實現村落全覆蓋﹔高速公路從無到有,通車裡程躍居世界第一。內河航道裡程規模逐步擴大,航道等級穩步提高,港口吞吐能力持續增強。海運行業蓬勃發展,成為世界重要的航運大國、造船大國、港口大國。民用機場體系基本成型,航線規模快速增長。管道建設初步形成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的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氣三大油氣管道骨干網絡。物流、旅游交通和能源運輸獲得快速發展。

《東北文化叢書》系吉林師范大學范立君教授承擔的重大項目“清代以來東北移民史資料整理與研究(1644-1945)”(批准號:17ZDA193)的階段性成果,2018年9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是國內東北地域文化研究領域第一部多卷本文化研究叢書。其中,《東北移民文化》是學界第一部東北移民文化專著。

東北地區是一個典型的移民社會,移民在東北歷史的發展中書寫了重要篇章,對東北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東北移民文化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廣大移民在自然條件惡劣、生活條件艱苦的環境下,為創建美好家園而辛勤勞作。在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又創造了精神文明。他們將關內不同地區的文化帶到東北,在借鑒、吸收東北當地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造出獨特的移民文化,涵蓋了日常生活的衣著服飾、飲食習慣、建筑風格、語言文字、文學詩詞、美術音樂、宗教信仰、民間工藝等方面。在移民文化的基礎上產生了移民文化精神。這種移民文化精神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和時代感。而今,更需要發揚這種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創新精神,才能在新時期全面振興東北的宏偉藍圖上描繪出濃墨重彩的線條。全書運用歷史學、文化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在厘清東北移民過程的基礎上,從多角度、多層面對東北移民文化的形成、主要內容、主要特征及價值、時代精神及其當代走向進行闡述和評析,力圖全面展現移民對東北文化的影響,把握東北移民文化的發展脈絡,進而從東北移民文化中汲取經驗,為東北文化在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發展繁榮提供借鑒。

《民國廣州要聞錄》(近代廣東海關檔案.粵海關情報卷)系中山大學陳永生教授承擔的重大項目“近代廣東海關檔案文獻整理與數據庫建設研究”(批准號:17ZDA200)的階段性成果。《要聞錄》共計20冊,於2018年4月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內容選取自廣東省檔案館藏粵海關檔案中12卷名稱為《廣州各項事件傳聞錄》(英文名稱為Chinese Secretary’s Journal, Canton: Rumors and Events)的情報檔案。全書分為兩部分,第1至13冊為檔案原件之影印,第14至20冊為檔案內容的中文翻譯成果。

粵海關檔案是廣東省檔案館藏近代廣東海關檔案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數量非常龐大,內容完整而豐富,在國內海關檔案中最具代表性。這些原始檔案翔實地記錄了1861—1949年間廣州口岸對外貿易以及廣東地區的社會歷史情況,描述了清代中國與世界貿易體系及廣東在該體系中的地位,也折射出殖民主義者對中國對外貿易統治的策略、觀念和思路,通過這些檔案可以了解中國在這一時段的歷史進程及與世界的諸多關系。

《要聞錄》是粵海關稅務司從各種渠道搜集來的情報匯集,逐日記錄,綜合成稿,以粵海關所在地廣州為基點,視野涵蓋廣東全境,對影響及於廣州的省外重大事件亦加以記載,是西方列強對廣東地區的社會情況、局勢變化和重大事件等各方面動態的記錄。情報的記錄整理者力求如實反映客觀情況,在主觀上並不企圖掩蓋事實真相,以免影響內部使用者對客觀局勢的了解、判斷和謀劃對策,故其內容比較真實、詳細。粵海關情報檔案以廣州地區政治、軍事、經濟、社會、人物等各方面情況為主要記錄對象,對於有關歷史事件、人物、地點記錄均盡可能詳盡,涉及民國時代的大部分年頭,全面反映了廣州地區數十年的歷史演變,可在舊中國海關的各種業務檔案之外,獲得一種以政情社況為主要內容的歷史記錄,是研究晚清至民國時期廣東歷史的彌足珍貴的重要史料。

(責編:孫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