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和大國形象的不斷樹立,“文化自信”這一概念逐漸應運而生。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自信”進行了深度闡釋,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在這樣一個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被提出,是有其深刻含義的。當今時代,是一個多維度、全媒體的時代。迄今為止,“全媒體”這一概念在學術界尚無統一的定義,它是一個來自於傳媒界應用層面的概念。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傳播信息載體的不斷增加,“媒體”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擴大,媒體在內容、功能、載體、渠道等各個層面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融合。這使人們在使用“媒體”這一概念時,需要找到一個覆蓋面更廣的詞語來詮釋,因此“全媒體”被提出和傳播,它也是人類獲取信息流最大化的集大成者。當代青年是走在新時代前列的生力軍,他們接受到的信息多種多樣,同時面臨著多元文化思潮相互激蕩、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之間的沖突與碰撞愈演愈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受到各種沖擊。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既是彰顯文化主體性的重要途徑,也是中國人民偉大的精神支柱。在這個全媒體高速發展的時代,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是黨和國家對中國年輕一代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當代青年提高自身綜合素養的當務之急。
經過5000年歷史積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歷史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產生和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生息、發展和壯大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5000年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獨特標識。這些思想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近年來,伴隨中國文化的繁榮發展,悠久燦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縱觀歷史,每一種文化的興盛,大多伴隨著國力的強盛。當代的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成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國力的強盛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隨著綜合國力競爭的日趨激烈,更多的競爭體現為在經濟基礎上的文化軟實力的競爭,因此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隨著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馬克思列寧主義來到了中國。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我國走過了探索自我文化和自我定位的徘徊期,相繼形成了新民主主義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正如恩格斯所說,“文化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邁向自由的一大步”。近代以來,面對各種外來文化的沖擊,中國共產黨以高度的文化擔當承擔起重塑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將文化建設放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促進了我國的文化大繁榮大發展。
在這樣一個全媒體的時代,各種文化的融合互通和相互撞擊,為當代青年樹立堅定正確的價值觀帶來許多機遇和挑戰。因此,我們需要利用全媒體的優勢,通過有效的途徑增強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這是我國建立強大的文化軟實力的關鍵。第一,我們需要主動適應全媒體的發展形勢,充分利用當代青年容易接觸到的網絡、手機自媒體、微信公眾號等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利用媒體的跨區域性來設置更多的互動環節,比如網絡知識競賽、慕課、網絡培訓等﹔合理利用當代青年樂於接受的方式培養文化自信,以往的課堂教學方式依然可以作為主導,但是實踐教學的輔助方式卻可以多種多樣。第二,在教學內容上,我們不能僅僅局限於對以往理論知識的學習,更要適應時代的特點和要求來進行對教育內容的甄別,以期達到更理想的效果。文化自信是深植內心的文化和信仰,要達到教育的目的,不能單純依靠傳統的理論講授的方式,更應當面向全媒體時代開展實踐教學。“各國各民族都應該虛心學習、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這是增強本國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條件。”我們要創新更多更好的方式對當代青年進行更有深度的教育,如與國外學生的媒體交互教學、與孔子學院的慕課教學、關於國內外重大政治事件的網絡互動等。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貼近生活、容易使當代青年接受,又更加直接地將大國的文化自信深植於內心。第三,在進行網絡互動和教學時,鑒於網絡對於信息內容的無篩選性,我們應當將網絡監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並強調網絡信息的監管責任。這種網絡監管不應是機械性的,而應是智能化的,這樣才可以更好地適應全媒體的語境和時代。第四,要使當代青年堅定文化自信,就要構建完善的教育培訓體制,並形成長效機制。當代青年並不缺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徑,但重點在於對青年的文化信念要有一個長效的反饋和監督機制。目前的教育手段在全媒體的環境下逐漸增多,也更加易於被青年們所接受,但如何對青年的文化和信仰問題進行有效的評估和反饋,還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反饋機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網絡等多方面的配合,形成一個適應於社會、內容豐富、量化合理的反饋和考量機制。這四者形成的機制組成一個閉合的教育系統,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必不可少。
總之,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而必然的選擇,它需要我們為之付出長久而艱辛的努力,並堅定全社會、全民族的文化自信。為了使我們的泱泱大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們要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我們當今的全媒體社會相融合,並使之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軟件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