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報告速覽

2019年05月27日08:50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報告速覽

  《增強高質量創新開放 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資源配置功能》

  針對“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這一目標,“十三五”期間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在市場規模、產品體系、國際化程度以及金融生態建設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當前,隨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入沖刺階段,圍繞“科創板”試點注冊制、擴大金融開放等重大歷史機遇,上海應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實力和對外開放質量,具體應以“科創板”試點注冊制為契機,推動上海資本市場改革和企業創新﹔利用自貿區制度優勢擴大上海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強化金融風險預警與防范化解機制﹔以科技提升上海金融服務效率,促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資源配置功能的進一步提升。

  《中國人口發展態勢與老齡社會應對》

  未來20—30年我國人口總量趨於下降,育齡人群將會持續縮減。在中國人口老齡化演進過程中,勞動力總供給下降﹔老齡化的區域差異增加了應對復雜性﹔家庭模式變遷將影響未來養老制度安排﹔老年人口健康水平不斷提升,但其政策價值仍有待挖掘等。因此,應更新老年定義﹔重新詮釋“計劃生育”內涵﹔正視就業模式多元化現象,制訂適合老齡社會發展的勞動力與產業規劃﹔強調“醫養護結合”,優先並重點解決失能失智老人的長期照護﹔在重構家庭政策的基礎上引導並支持現代家庭建設﹔善用人口紅利﹔重視科技發展對老年人和老齡政策設計的影響﹔積極探索如何把老齡化的“中國特色”變為“中國優勢”,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

  《南海共同開發六國學者共同研究報告》

  來自中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六國的8位學者共同發布此報告,旨在提出務實性和共識性解決辦法,推動南海沿岸國開啟南海共同開發。報告從經濟和戰略角度分析南海沿岸國政府共同開發的動因,並提出從促進更深層的相互理解、增進戰略溝通、達成南海行為准則、在隻涉及兩個聲索國的海域優先開展共同開發、加強現有的共同開發模式、從南海的低敏感領域著手、探討設立“南沙資源管理機構”、通過各種機制繼續推進海洋安全合作良好勢頭等8個方面,推進南海共同開發。

  《2008年危機后多邊開發銀行在亞洲和新興國家中的角色》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大量資本流入亞洲地區以及其他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導致資產價格暴漲、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以及公共和公司債務股增加。為了恢復金融穩定、改善債務管理、緩解系統性風險,基於新多邊開發銀行的角色和強化新的共識,對私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在基礎設施方面的缺口和局限性的分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國際清算銀行、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等傳統發展融資機構,帶頭提出了關於成功的趕超模式、關於一體化連通型智能基礎設施、發展融資機構積極行動藍圖、共同合作並構建混合型平台等若干重要議程和倡議。

  《可持續發展與社會共治:電子商務紙包裝的現狀、影響與建議》

  隨著生產者與消費者對包裝要求的逐漸提高,過度包裝問題日趨嚴重,同時,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迅速,快遞物流行業作為電子商務行業的重要支撐同步興起。

  本報告通過分析過度紙制品包裝問題的現狀和潛在的環境危害,了解常用的紙制品包裝的生產和消費現狀及趨勢,對紙制品包裝可能存在的各項潛在環境影響,進行了梳理和總結﹔通過採集專家意見和論點,嘗試提取出針對這一議題的主要行業發展方向和未來研究關注點﹔對國內外的相關政策制定以及優秀的實踐案例進行了回顧和總結﹔結合行業專家深度見解與觀點,對我國目前電子商務消費領域中的過度紙制品包裝問題提出展望和可行性建議。

  《亂局與變局:復旦國際戰略報告2018》

  2018年的國際政治舞台紛擾不斷、亂象叢生。面對不斷激化的國際政治亂局,世界各國開始思考如何應對,並調整其既定政策。美國處於亂局中﹔俄羅斯著力穩定內政,重於外交﹔歐洲處於內憂外患、艱難探索的過程﹔中日關系迎來冷戰后的第二個重大調整期﹔印度從火中取栗到平衡求存﹔朝鮮半島面臨著新形勢與新機遇﹔朝鮮走向“新並進”路線﹔中東地區處於對抗、僵持與失衡的局面﹔東南亞採取大國博弈下的外交新調整﹔特朗普政府2018年採取了一系列新動作,積極推動印太戰略落實。

  《2019中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報告》

  截至2019年4月,我國已有82個地方政府推出數據開放平台,其中省級政府13個、副省級與地市級政府69個。《報告》從准備度、平台層、數據層、利用層4個一級維度及下屬多級指標對這些地方政府的數據開放水平進行綜合評價,公布了2019中國開放數林指數,並從加強政策供給、提供組織保障、營造有利生態、開放優質數據、優化平台運維、促進創新利用等方面,對推進我國政府數據開放提出了對策建議。

  《粵港澳大灣區外商資本和科技創新研究報告》

  基於企業層面的注冊資本和專利數據,報告分析了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外商資本和本地科技創新,重點分析了前者對后者的推動作用。報告認為,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中國最具創新能力的地區之一。大灣區要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就是充分利用現有的粵港澳三地的優勢,通過資本形成的創新網絡,減少創新要素在地區間自由流動的障礙,創造更強動力的科技創新引擎。報告還提出了充分發展粵港澳三地的科技創新合力、挖掘更多外資在知識溢出和科技創新上的潛力等相關建議。

   (整理:焦德武、李雁翎、高麗星)

(責編:孫爽、程宏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