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共建“一帶一路”:破解“四大赤字”的原創性貢獻

姜國權2019年05月13日08:45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共建“一帶一路”:破解“四大赤字”的原創性貢獻

  編者按

  4月25日—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席在高峰論壇記者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同首屆論壇相比,本屆論壇規模更大、內容更豐富、參與國家更多、成果更豐碩”。高峰論壇成功落幕,新的精彩已經開篇。面向未來,我們應該如何聚焦重點、深耕細作,共同繪制精謹細膩的“工筆畫”,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沿著高質量發展方向不斷前進?本版特約請專家闡釋、建言,並採集相關研討中的專家觀點,與讀者共享。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多來,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那樣:共建“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好伙伴越來越多,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發展前景越來越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推動了相關國家和全球經濟增長,為加強國際合作打造了平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新貢獻。

  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成功舉辦,凸顯了共建“一帶一路”對全球治理的重要意義。馬克思認為,世界歷史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擴張,其結果是世界各國突破了國家的界限,彼此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他指出,“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由資產階級主導的世界歷史把許多發展中國家卷入了世界歷史進程之中,與之伴隨的是貧富懸殊、環境惡化、信任缺失、戰爭頻仍,全球治理面臨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等挑戰。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由各方平等協商、責任共擔、共同受益,是破解全球治理“四大赤字”的金鑰匙,也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應對全球治理難題的新方案,既在理論層面創新和發展了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也是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創新實踐的典范,為發展馬克思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原創性貢獻。

  “四大赤字”的提出及根源分析

  習近平主席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當前,隨著國際秩序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加劇,世界各國對於信任的訴求更加迫切和強烈。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上的致辭中,將“信任赤字”納入全球治理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中,並將“治理赤字”擺在“四大赤字”的首位,深刻反映了“四大赤字”之間的彼此關聯與內在邏輯。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強調的,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發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深入把握“四大赤字”的根源,有助於更好發揮共建“一帶一路”作用,與世界各國一道,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治理赤字源於全球治理體系弱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的全球治理體系立足於部分發達國家的利益,其全球治理做法已不適應當今全球發展需要,代表性、包容性、公正性和普惠性不足。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使世界經濟陷入了持續低迷的狀態。近兩年來,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孤立主義、民粹主義等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動,全球治理體系和多邊機制受到沖擊,國際社會日益呈現出“去中心”“分散化”特征。加之全球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氣候變化、網絡安全、難民危機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使得現有的全球治理體系困難重重。

  信任赤字源於國際社會信任受損。伴隨經濟全球化進程,各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彼此的關聯度與依存度越來越高,然而,國際競爭導致的摩擦呈上升之勢,地緣博弈色彩明顯加重,國際社會信任和合作受到侵蝕。少數發達國家基於本國利益,罔顧他國人民利益,致使全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加突出,嚴重影響了國際社會信任與合作,引起了信任赤字的持續增加。

  和平赤字源於國際安全環境惡化。雖然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在當今世界更加強勁,但是武裝沖突、局部戰爭等傳統安全威脅以及全球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威脅依然存在,給世界的安全與穩定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嚴重危害了國際安全環境,導致了難民數量激增,影響了全球的經濟發展、社會安全與穩定。

  發展赤字源於世界經濟發展失衡。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全球范圍內生產力水平的提升,然而,不同國家之間、同一個國家的不同地區之間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狀態廣泛存在,貧富差距不斷加大。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億萬富翁的財富增長了12%,即平均每天增加25億美元,而全球最貧困的一半人口的財富卻減少了11%。同時,傳統的發展方式隻注重發展規模與速度,忽視了對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保護,致使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破解“四大赤字”的中國方案

  當前,中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作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願意同世界分享中國發展的紅利,願意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攜手努力讓各國互聯互通更加有效,經濟增長更加強勁,國際合作更加密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當前,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廣受歡迎的國際合作平台和國際公共產品,為破解“四大赤字”提供了中國方案。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破解“治理赤字”。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推動建設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伙伴關系,順應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要求,彰顯了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意識,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也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表達合理訴求提供了新途徑。共建“一帶一路”倡導打造廉潔之路,推動相關國家在《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等國際公約的基礎上開展聯合反腐、追贓等司法合作,為構建廉潔的營商環境和良好的市場秩序奠定了基礎,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提供了新平台,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心劑。

  建設和諧共存的大家庭,破解“信任赤字”。習近平主席強調,“我們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會重復地緣博弈的老套路,而將開創合作共贏的新模式﹔不會形成破壞穩定的小集團,而將建設和諧共存的大家庭”“中國不打地緣博弈小算盤,不搞封閉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駕於人的強買強賣”。共建“一帶一路”秉承合作共贏的理念,建立了雙邊、多邊和地區層面的合作,成為促進經濟發展、加強文化交流的紐帶,獲得了廣泛的支持、認同與信任,影響力和朋友圈持續擴大。目前,中國政府已與127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簽署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已由亞歐延伸至非洲、拉美、南太平洋等區域。這些國家和國際組織以實際行動,堅定地為“一帶一路”倡議投下了信任票。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的,“信任是國際關系中最好的黏合劑”。共建“一帶一路”為破解“信任赤字”提供了新路徑。

  秉持絲路精神,破解“和平赤字”。享受和平、安寧、富足,過上更加美好生活,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夢想。當今時代,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的主題。堅持多邊主義是推動國際合作應對風險挑戰、維護世界和平與繁榮的最佳方式。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植根於中國歷史文化,與中華民族歷來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中國人懷柔遠人、和諧萬邦的天下觀深度契合。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順應時代潮流,堅持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充分尊重世界各國的國情、主權、內政,倡導彼此多拆牆、少筑牆,積極推進世界和平,為世界各國帶來了和平、富裕與繁榮,為破解“和平赤字”提供了妙藥良方。5年多來,各國開展了形式多樣、領域廣泛的公共外交和文化交流,截至2019年4月18日,中國與103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建立了1290對友好城市。這些務實的舉措增進了相互理解和認同,為共建“一帶一路”奠定了堅實的民意基礎。

  增添新動能,破解“發展赤字”。共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大多為中等收入國家,這些國家普遍面臨著生態環境形勢嚴峻、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低、醫療衛生條件較差等問題。共建“一帶一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走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之路來改善民生,為“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經濟、生態、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注入了新動能、創造了新繁榮,為助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經濟增長、生態環境保護、實現聯合國減貧目標作出了實質性的貢獻。一方面,在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國支持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世界經濟發展的紅利不斷輸送到這些發展中國家。另一方面,中國把向相關國家提供減貧脫困、農業、教育、衛生、環保等領域的民生援助納入共建“一帶一路”范疇,開展了中非減貧惠民合作計劃、東亞減貧合作示范等活動﹔同時,與世界衛生組織簽署關於“一帶一路”衛生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實施中非公共衛生合作計劃、中國-東盟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百人計劃等項目,為破解相關國家發展赤字作出重要貢獻。

   (作者:姜國權,系首都師范大學國際文化學院黨總支書記﹔本文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原創性貢獻研究”[2018XZD05]階段性成果)

(責編:孫爽、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