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新型智庫: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貢獻智慧

2019年04月15日08:32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新型智庫: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貢獻智慧

【會場直擊】

近期,作為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主辦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專題研討班(第4期)課程內容之一,由中國浦東干部學院與光明日報社聯合主辦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高層論壇(2019)在滬舉行。會議聚焦“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主題,來自中央部委、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新型智庫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專題研討班(第4期)的學員們一起展開深度交流。本版特呈現精彩觀點,與廣大智庫、各界讀者共享。

當今時代,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廣大新型智庫如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更好履行職責使命,充分發揮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中的瞭望、預測和助推作用?由我國國家級干部教育培訓機構——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主辦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專題研討班(第4期),以多樣性課程啟發學員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度思考。其中,由光明日報社與中國浦東干部學院聯合主辦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高層論壇(2019),在一天的時間內邀集相關領域智庫專家,圍繞主題進行“講座式授課”,受到了學員們的高度好評。

“做國家發展進步的瞭望者、守護者和助推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並多次強調要“重點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政策研究”。近年來,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在開展公共外交、促進人文交流方面優勢日漸顯現,為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注入了鮮活力量。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曹文澤表示,當前,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破解改革發展穩定難題和應對全球性問題的復雜性、艱巨性、挑戰性前所未有﹔同時,世界正處於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國際力量對比發生新的變化,我國在以負責任大國姿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同時也面臨更多嚴峻挑戰。

“在這一復雜局面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應始終秉持咨政報國的情懷,不斷增強善謀遠謀的本領,努力做國家發展進步的瞭望者、守護者和助推者。”他強調。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於洪君認為,新時代的中國智庫擔負著提升國家影響力、文化吸引力等重要使命,對內要啟迪國民智慧,凝聚社會共識,提出政策建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注入正能量﹔對外要積極塑造良好國家形象,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光和熱。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仍然存在的戰略機遇期,需要新型智庫凝聚學術共識、完善相關政策、助推民眾認知,既做更高水平、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合作的探路者和推動者,更做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黏合劑’和‘鋪路石’。”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陸先高強調,2019年,中國智庫應當以服務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主場外交活動為重點,更好地為國家外交工作提供智力支撐,推動中國改革開放的紅利更好地惠及世界。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呼喚新型智庫開拓思路、登高望遠。”在中國外文局原局長、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特聘教授周明偉看來,大變局中的變量和維度復雜性前所未有。“如何把握歷史發展大勢,智庫要積極探知我們尚未了解的變量和維度,在向世界開放和互動過程中開拓思路、勇擔使命。這既要求保持戰略定力,又需要不斷解放思想,不墨守成規。”他強調。

厚植民意基礎:擦亮世界認知中國的名片

大變局中,中國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讀懂中國。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方面,中國智庫最有發言權。於洪君強調,“新時代的中國智庫,是我們走向世界的重要名片,也是世界認知中國的特殊窗口”。

“新時代的大國外交,離不開中國智庫,也離不開駐在國的智庫。”前駐美國特命全權大使、外交部原副部長、博鰲亞洲論壇原秘書長、中國—美國人民友好協會副會長、博鰲亞洲論壇咨詢委員會委員周文重認為,就中美關系而言,如何凝神聚氣、保持定力、避免沖突、發展合作,需要中國智庫進一步深入探討、提出應對方案,助推中美關系良性發展。雙方智庫要通過坦誠交流和二軌對話,不斷深化中美社會交往,厚植兩國關系的民意基礎。

在他看來,應在以下三個方面重點著力:不斷擴大雙方共同利益與合作空間,筑牢穩定中美關系的經濟基礎﹔將拓展中國周邊外交空間與開展新時代中美良性互動相結合,培育兩國共同的朋友圈﹔增進兩國在全球治理層面的政策協調,圍繞應對反恐、防擴散、太空和網絡安全等共同挑戰展開合作。

“面對嚴峻的全球性挑戰,面對人類發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從的抉擇,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關鍵是要把家裡事搞好。”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提出,要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空背景中重新審視大國外交。“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並注重發揮好地方領導干部和企業家這兩個群體的作用。”他強調。

中俄關系同樣是當今世界重要的雙邊關系。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關系與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終身教授馮紹雷表示,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中俄兩國構建互信、互鑒、互利的外交關系十分不易,不僅需要政策和戰略層面的設計,而且需要理論和觀念上的提升。在這方面,中國智庫應充分發揮所長,通過相互溝通為兩國保持友好關系創造條件,推動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邁上新的台階。

“必須形成服務大國外交的核心競爭力”

新時代的中國,在與世界的互融互動中不斷進步﹔中國改革開放釋放的巨大能量,也護航和推動著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歷史洪流。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服務大國外交,首先要提振服務外交工作的勇氣和信心。”歐美同學會黨組書記、秘書長王丕君表示,新型智庫,尤其是高端智庫不僅要建言咨政,還要發揮自身的優勢,做增進中外理解的溝通者﹔不僅要回應眼前的現實困惑,更要關注影響較長時期認知的因素﹔既要尊重西方文明,更要宣介中華文明。在這一過程中,要善於與世界對話,改善方式方法。“最為關鍵的,是必須形成服務大國外交的基本隊伍和核心競爭力。”他強調。

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副主任於運全從6個方面比較了國際舞台上中國智庫尚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研究活動及其成果的全球性、戰略性、基礎性不夠﹔國際知名學者數量較少﹔國際傳播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國際平台活動能力較差﹔研究成果全球認可度不高﹔國際智庫合作層次有待進一步深化。他建議,要樹立全球視野和國際意識,提升中國智庫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完善智庫交流合作機制,建立一批穩定可信賴的長期合作伙伴。

曹文澤介紹,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在涉外培訓中,注重加強對中國實踐和中國經驗的總結提煉,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外傳播和對外話語體系的研究,探索智庫“二軌外交”作用發揮的方式方法,努力講好中國故事、響亮發出中國聲音。

“如何培養造就一批國際化、高水平的大國外交人才,是新時代大國外交提出的緊迫需求。”周明偉強調,當前,對於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和使用,我國在學科、師資、教材、案例等方面以及人才考核、選拔、使用的機制體制方面,都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對此,需要著眼長遠,著手當前,下大功夫統籌協調,科學推進,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輸送人才。

於洪君建議,可從兩個方面提升中國智庫實力,從而為中國與世界的良性互動發揮更大作用:既要從文明交流的角度積極思考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又要改進方式與方法,完善智庫參與國際交流對話的機制和方式,用國際受眾可接受的語言和方式講述精彩中國故事。(記者 張勝)

(責編:孫爽、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