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一帶一路”研究回顧與展望

2019年02月18日08:31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一帶一路”研究回顧與展望

  回顧:以學術研究、理論支撐和話語體系建設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上指出,要在保持健康良性發展勢頭的基礎上,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這是下一階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實現“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既需要在項目建設、市場開拓、金融保障、民生援助等環節上下功夫,形成更多可視化成果﹔也需要加強學術研究、理論支撐和話語體系建設,為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提供學理支撐。

  從意義價值闡釋到學理體系構建。2018年,學者並不囿於“一帶一路”實際操作層面的課題研究,而是進一步對“一帶一路”建設展開學術探索,從現象描述性介紹轉向學理構建型研究。研究者從“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背景、時代內涵、基本概念、建設目標、重大意義、遵循原則等角度出發,探索“一帶一路”的建設規律,深化全球互聯互通、新型經濟全球化、國際公共產品等研究,力求建立規范性的“一帶一路”理論框架和學術體系,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理論依據。

  從個案專題研究到系統制度設計。“一帶一路”研究涵蓋多個國家和地區,覆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多個層面,涉及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公眾及個人等多元主體,需要研究如何統籌各方面、各層次、各主體的利益關系。研究者在繼續聚焦“五通”,關注“一帶一路”產能合作、金融投資、自貿區建設、海外並購、跨境電商、人民幣國際化、全球價值鏈構建等熱點問題的同時,逐步深化對“一帶一路”制度化發展問題的探討。包括共建“一帶一路”頂層設計機制、爭端解決機制、合作成本分攤以及與此相應的全球貿易投資格局、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新型南南合作等議題。在多維度分析基礎上,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具體思路和對策建議,如主張通過雙邊、三方、區域和國際合作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設立符合“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國情特點的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建立“一帶一路”風險識別和安全保障機制等。

  從區域經濟合作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學界深度認同“一帶一路”具有廣闊的地域延展性,繼續關注東盟、歐盟、阿盟、非盟等地區國家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情況。相關研究並不拘泥區域經濟合作,而是緊密結合世界發展格局新調整、新時代中國新變化,從人類命運共同體高度對“一帶一路”的時代特征、發展進程、總體趨勢深入研究並提出實踐路徑,強調“一帶一路”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台在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從擴大對外開放到對接各國發展戰略。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一帶一路”倡議是新時代中國擴大開放的標志性舉措。專家學者更加注重探討如何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更好同世界分享中國發展經驗。同時,他們強調從“一帶一路”參與國的具體實際出發進行發展戰略對接,既包括在戰略統籌層面的宏觀協同對接,也包括在產業、城市和區域發展上的中觀協同對接以及資源要素流動層面的微觀協同對接。深入分析中國經驗的域外適用性,探索各國戰略對接的最佳契合點,為那些既保持獨立自主又渴望實現現代化的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路徑選擇。

  從國際傳播失語到主動構建中國話語。當前“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尚未根本改變。針對這一情況,學界特別是廣大新型智庫在國際輿論環境中直面難點、回應熱點,講述共建“一帶一路”的精彩故事,加強“一帶一路”國際話語傳播能力建設和傳播規律研究,探索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力求向國際社會准確解讀“一帶一路”,為提升“一帶一路”國際話語權創造有利條件。

  從單一研究視角到跨學科比較綜合研究。研究者更加注重綜合運用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管理學、文化學、歷史學、傳播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對“一帶一路”進行多維度、多視角、多學科的交叉研究,拓展“一帶一路”研究視域。同時,一部分研究者開始利用大數據平台,綜合分析風險因素,提高對風險因素的感知、預測、防范能力。一些研究還採用了國際比較方式或進行跨國合作,增強了研究成果的說服力和前瞻性。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國外“一帶一路”研究文獻數量不及國內,但整體水平相對較高,如蘭德公司、新美國安全研究中心等智庫發布的“一帶一路”研究報告均具一定參考價值。

  展望:圍繞“專”“精”“深”“准”做文章

  當前,共建“一帶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一帶一路”理論研究雖取得了很大進展,但相對於火熱實踐仍呈現如下不足:

  研究方向上總體仍偏宏觀層面,對熱點問題、重點領域、支點國家和地區的研究深度還不夠﹔研究層次上側重政策解讀、行業指導和項目實施等短期應急應用性研究,理論深度亟待挖掘﹔研究主題相對分散,有機聯系不足,學科交叉優勢尚未得到充分體現﹔研究內容相對龐雜,亟須擺脫“泛而淺”的研究困境,克服“蹭熱點”式的跟風研究,加大國際合作和比較研究﹔相關研究多以定性為主,優質大數據支撐下的精准定量分析和應用不足。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一帶一路”研究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樹立服務意識,堅持改革創新,圍繞“專”“精”“深”“准”做文章,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具體來說,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持續走深走實,“一帶一路”研究將向著精細化、理論化、系統化、平台化、國際化的趨勢演進。

  一是在重大項目、金融支撐、投資環境、風險管控、安全保障等關鍵問題上加大研究投入,為畫好共建“一帶一路”精謹細膩的“工筆畫”建言獻策。

  二是探索建立概念明晰、邏輯自洽、學理深厚的“一帶一路”學術體系及話語體系,推動“一帶一路”研究由宏觀的具象展示轉向嚴謹的學理研究,從理論上回答“一帶一路”如何引導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等重大議題。

  三是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為系統研究“一帶一路”合作機制形成過程、主體架構、作用機理、動力源泉、建設路徑、發展脈絡、外部條件等要素不斷注入思想動力。

  四是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力量,廣大新型智庫將在咨政建言、理論創新、輿論引導、社會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更為積極的平台效應和帶動作用。

  五是不斷加大國際合作力度,匯聚更為廣泛的國際共識,持續啟發“一帶一路”參與國尋找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方案。

  展望未來,為更好服務共建“一帶一路”,“一帶一路”研究需要進一步強化戰略思維,彰顯問題意識,緊貼“一帶一路”實際,努力實現全域與國別、整體與個案、宏觀與微觀、時間與空間、主觀與客觀的融會貫通,推出更加具有戰略性、系統性、預見性、專業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

   (作者:張耀軍,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孫爽、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