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匯集資料重振石經之學,對經學研究及古籍整理意義重大

歷代儒家石經文獻成果“三連發”

2019年01月07日15:48來源:文匯報

原標題:歷代儒家石經文獻成果“三連發”

在儒家簡牘頻繁出土的現今,匯集資料重振石經之學,對經學研究及古籍整理意義重大。眼下,國內石經研究成果“三連發”集中出版——《二十世紀七朝石經專論》《七朝石經研究新論》《唐開成石經》分別由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這批出版物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歷代儒家石經文獻集成”課題組的新近成果。相關推介會日前在上海書城舉行,多名來自全國高校及出版社、圖書館、博物館的專家學者參加。“集文獻、文字、文本、碑刻、經義、經學史、歷史於一身的石經學,有其獨特的研究視野與路徑。如何深入研究、恰當利用,是當今經學、歷史學、語言學、文獻學、碑刻學值得深思的課題。”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特聘教授、課題組首席專家虞萬裡說,七朝石經是歷史留存的儒家經典珍貴文物,蘊含豐富的文字與文本信息,存在較大研究空間。

呼吁學界重視七朝石經研究的同時,虞萬裡講述了早年因研究楚簡《緇衣》而發現石經之重要性。2013年該項目立項后,在對漢代魯詩石經研究中,他反思清代學者對漢代三家詩劃分中存在的問題,而今人少數的研究又僅停留在語言學層面,因此他四處搜訪石經原始資料及相關研究,逐漸形成以匯集七朝石經拓本、輯錄歷代題跋、匯編20世紀研究論文、專著及寫作石經概論等為核心的研究框架。

除了課題組新近已出版的三項成果外,此前以由上海書店出版社重印的馬衡《漢石經集存》曾獲全國古籍整理圖書一等獎﹔未來,張國淦《漢石經碑圖》等將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清石經”將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影印出版。

“石經研究的意義,不僅在於恢復古代權威經本面貌,更能通過石經重建當時的社會樣貌。”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尚君舉例談到,孟蜀石經作為五代時期影響深遠的文化成就,對認識孟蜀政治文化就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學界繼續推進唐石經研究,不妨將其與唐代文學、科舉等進行結合。石經研究雖然比較碎片化,但集腋成裘,若能把所有信息匯總起來,那麼所得到的東西可能遠遠超乎想象。”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杜澤遜指出,在當前儒家文獻研究方面,學界普遍重視新出金文、簡帛及敦煌文獻等,反倒忽視了曾在20世紀初一度興盛的石經學研究。“石經作為古代歷代相承的官方權威定本,其定本之意義使其在文本價值、歷史影響方面,應當遠高於出於未定型時代的簡帛,以及出於民間俗手的敦煌經卷。”杜澤遜期待,石經研究能與雕版時代的儒家經典校勘結合,這也是他主持十三經注疏校勘工作所側重的一個方面。(記者許旸)

(責編:孫爽、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