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思想縱橫:“四力”鍛造大理論

張首映2018年12月21日08:1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指出,整個宣傳思想戰線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理論工作是宣傳思想戰線的一項重要工作,必須與新聞工作、文藝工作等一起,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

有哲學家考証,理論起於對宇宙的觀察﹔早先的理論家通過觀察自然運動感知和諧狀態,像在音樂中得到的和諧那樣,展現在腦海裡,通過模仿來構思。從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這“四力”看,理論的本源和路徑,離不開此“四力”。

當前,理論踐行“四力”、增強“四力”,符合思想路線,關乎貫徹思想路線。理論從實踐出發,從實踐中來,需要腳力感知實踐、認知實踐,了解實踐產生的鮮活經驗、新鮮觀點﹔需要眼力觀察社會,辨別是非得失,認清形勢趨勢,判斷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需要腦力抽象思維、多思善謀,縱橫比較、想深悟透,辯証綜合、創意創新﹔需要筆力表達傳播。可以說,踐行“四力”、增強“四力”,理論才能更好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

思想路線決定理論工作邏輯。增強“四力”,主要是增強觀察力、判斷力、思考力、表達力。其中,觀察力是基礎,是發現問題之基,也是破解有些理論重史論輕實踐的一劑良方﹔判斷力是主干,是認識問題、選擇問題、提出問題之道﹔思考力是核心,以此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煉本質、總結規律﹔表達力是理論言說之果,在歸納演繹中以好文風、必要文採來說服人感染人。“四力”層層遞進、相輔相成,符合理論工作邏輯。增強“四力”,同時也在增強理論工作的邏輯力。

“四力”是數量詞,也是質量概念。“力”負載質量、彰顯質量,蘊含力氣、力量、力度、力道等。在“四力”上,理論界和理論工作者花的力氣多大、投入的力量多少,力度如何、力道怎樣,理論的格局和氣質大不一樣。增強腳力,扑下身子、立定腳跟,感受神州巨變之氣息,傾聽群眾肺腑心聲,理論出發點就會貼近時代和人民。增強眼力,善於辨別、敢於判斷,努力看得清、看得透、看得遠,理論視野就會大大拓寬。理論包括“心學”,增強腦力,盡量想得全、想得深、想出新,理論質量就會得到大幅提升。理論屬於文章,按好文章要求,增強筆力,理論面貌就會大為改觀。

“四力”是形象說法,關鍵在用心用力、盡心盡力,“四力”合奏、融為一體,提高理論品質。恩格斯指出,“有無數互相交錯的力量,有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由此就產生出一個合力,即歷史結果”。理論亦然。增強“四力”,體腦並用、內外兼修,化為“內因”,升華內功內力,構建點、線、面、支點、方向等“力的平行四邊形”,事實與意義、經驗與超驗、本質與價值、規律與目的等的“合力”,撰著精深文章、彰顯真理力量,推動理論往實裡走、往深裡走、往心裡走,推出有思想、合科學、有說服力感染力的精品力作。

理論品質決定理論效果。理論之效主要在於以理服人,說服當代人。扎根當代、服務當代的理論,才能說服當代人。40年前,一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對於改革開放起到多麼重大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取得重大成就﹔尤其社會科學,往往先觀察調研、再作判斷,反復思考,結為經世致用文章。其中,有些處於高原階位,向高峰邁進,促進經濟社會良性發展,經受實踐檢驗,起到啟發人、引領人、凝聚人的作用。增強“四力”,既是理論從高原邁向高峰的成功之舉,也是理論引導實踐,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重要法門。

新時代,我國經濟進入轉型期,改革進入攻堅期,正進行一場偉大社會變革。這樣的社會存在為思想再解放創造良好環境,為理論闡釋帶來多種視角,為理論深化增添多重機遇,為理論創新提供廣闊舞台。理論工作者應牢牢掌握“四力”方法論,守正出新、思文並舉,提高新時代理論建設能力,打造新時代理論高峰,推動改革開放下一個40年再創輝煌。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21日 07 版)

(責編:孫爽、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