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以科學咨詢支撐科學決策

——國家高端智庫領軍人談高端智庫作用發揮

2018年12月06日08:18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以科學咨詢支撐科學決策

【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談⑨】

編者按

智力資源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寶貴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指明了我國智庫建設的定位使命、方向路徑、總體格局和發展理念。2015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提出要建設一批“國家亟需、特色鮮明、制度創新、引領發展”的高端智庫。

三年來,首批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結合自身實際,在組織架構、職能結構、內部治理、人才培養、成果產出、對外交流合作等方面持續創新、不斷優化,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提供重要支撐。為梳理總結高端智庫建設經驗,本版特邀三位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或首席專家暢談成績、查找不足,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貢獻力量。

主持人:

本報記者 王斯敏 張勝

對話嘉賓:

中山大學黨委書記、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院長 陳春聲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王昌林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 顧學明

主持人:以高質量研究成果輔助決策,是新型智庫的核心使命。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開展三年來,您所在的智庫就此進行了哪些務實有效的探索,積累了哪些經驗?

陳春聲:三年來,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圍繞如何發揮高校專業優勢咨政建言、服務社會,建立適合高校智庫發展的體制機制以更好釋放自身潛能這一重大命題切實探索,積累了一些基本經驗。

充分認識高端智庫建設與高等院校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不僅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對於高校而言,高端智庫建設不僅豐富了高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的內涵,更成為推動新時代高校綜合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的重要動力。

不斷完善有利於新型高校智庫發展的體制機制。高校高端智庫建設有著多學科專業支撐、高水平人才雲集、理論研究扎實等獨特優勢,同時也存在評價體系不夠完善、供需對接不暢等問題。三年來,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著力創新並完善智庫發展的體制機制,比如,創新研究質量管理機制、建立並完善符合高校智庫運行規律和特點的人事制度、建立並完善跨學科組織體制和協同創新機制、建立並完善多層次多形式對外合作交流機制、建立並完善數據庫建設與內部共享的工作機制。

發揮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專業智庫優勢,開展決策咨詢服務工作。三年來,據不完全統計,研究院已有216項成果被省部級以上部門採納或批示,在港澳發展動態、港澳治理、粵港澳大灣區等方面的研判成果與政策建議,得到上級部門的高度重視。研究院組織多位專家參與高層次決策咨詢活動30余次,為港澳工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了專業意見。

王昌林:開展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三年來,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要求,堅持“觀大勢、謀大局、出大策”的辦院方向,緊緊圍繞服務中央宏觀經濟決策與經濟發展改革任務,著力推進改革創新,積極開展重大問題、重大戰略、重大改革、重大規劃、重大政策研究,不斷提高科研成果質量和轉化能力,在努力建設具有較強綜合研判能力和國內外影響力的宏觀經濟智庫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和進展。

開展“研究式”學習,黨的建設各項工作穩步提升。結合宏觀院研究工作和特點,開展“研究式”學習,整合全院力量完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現代化經濟體系研究”“高質量發展問題研究”等重大課題。為切實加強調查研究,在全院開展了“大學習、大調研,把文章寫在中國大地上”活動。結合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組織撰寫了“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經濟發展系列叢書”10本,涵蓋體制改革、對外開放、投資、產業、地區、能源、交通等方面。通過這些工作,大幅增強了全院科研人員的“四個意識”,實現了黨務和業務工作融合發展。

創新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服務中央宏觀經濟決策和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心工作能力穩步提升。堅持專業性與綜合性相結合的發展方向,完善成果轉化和評價機制。為加強宏觀經濟形勢研究,從全院抽調骨干研究人員,組建“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小組”,探索實行年薪制﹔同時建立“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研究量化考核機制,使宏觀院經濟形勢分析研判能力明顯提高。制定試行《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研究成果獎勵管理辦法》,對優秀研究成果實行重獎制度,大力推進成果轉化,政務信息和獲得中央領導批示的研究報告數量增加近1倍。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十多個司局簽訂了18份“結對子”協議,全方位、全鏈條、多種形式參與國家重大戰略、重大規劃、重大政策等的研究和起草工作。

同時,加強與地方政府交流合作,為宏觀經濟決策提供有效支撐。截至目前,我院已選擇國內一些典型地區和城市,建立了9家“國情調研基地”,圍繞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開展調查研究。為更好服務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我院正在聯合國內10多家宏觀經濟領域有影響力的智庫共同籌備成立“中國宏觀經濟智庫聯盟”,群策群力,開展學術交流與聯合研究。

顧學明:作為首批國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中唯一一家專門從事經貿領域研究的單位,研究院在明確自我功能和把握職責定位基礎上,設置了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國際發展合作、多雙邊經貿關系、內貿流通五大研究板塊,同時增設了貿易與投資安全研究所、“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研究所、現代供應鏈研究所,分設了亞洲、非洲、美洲、歐洲等區域研究所。

試點建設開展以來,研究院不斷強化問題導向,在做好全局性、綜合性研究的同時,加強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熱點重點難點問題的研究。比如,針對中美經貿摩擦等熱點問題,我院採取“短期應對,長期跟蹤”的方式,一方面組織外貿專家組嚴密跟蹤事態進展,圍繞焦點問題、細分領域,有組織、有節奏地集中發聲1000多次,其中在境外主要媒體發聲比重達40%,有理有節地維護國家利益﹔同時按照“小而實”研究思路,系統分析中美經貿摩擦對鋼鋁、科技、電商、金融等產業造成的影響。另一方面,與國內多家知名智庫展開研討,共同成立美國研究智庫聯盟,對中美關系從經貿、金融、財政和外交等角度進行系統解讀和綜合研判,充分做好儲備性研究。

探索符合智庫自身發展的管理理念和治理方式。三年來,在充分調研基礎上,研究院設立了智庫報告評審機制,學術委員會對報告進行審議,充分發揮其在學術把關、方向引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制定了智庫導向型科研考核管理辦法及高端智庫成果獎勵辦法,提升智庫報告在科研考核中所佔權重,並通過獎勵機制,調動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激發和引導研究人員謀科研、鑽科研,多出高質量決策咨詢類研究成果。與此同時,充分發揮領軍人物引領帶動作用,廣泛選聘社會知名專家和海外相關領域知名人士,組建專家咨詢委員會。目前已有多位國外前政要受邀擔任特聘專家。

主持人:對內引導輿論、解疑釋惑,增強公眾的向心力凝聚力﹔對外開展公共外交、講述中國故事,貢獻中國智慧,是高端智庫助推國家發展的重要方式。您所在的智庫在引導輿論、公共外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顧學明:三年來,我院積極借助中央主流媒體渠道發聲,引領議題設置和主題宣傳,通過全方位、多領域、分梯次的智庫發聲格局,闡釋國家決策、解讀商務工作,有效增強了研究院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據統計,僅2018年我院媒體發聲達2500條,中央主流媒體發聲佔比70%左右,國際媒體發聲佔比30%左右。以“一帶一路”建設為例,我院夯實國內傳播效果、加大國際發聲力度、強化宣傳主動性,從中央戰略決策、社會時政熱點、經貿領域研究、智庫建設成果等層面,積極宣介我國開放發展的理念和舉措。

我院專家撰寫的《中國“一帶一路”貿易投資發展研究報告》,全面介紹“一帶一路”建設5周年貿易投資發展現狀、特點和成就,以及在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方面的重大貢獻。我院與英國英中貿易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后,與其共同撰寫《“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中英合作》報告,在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廣受中外嘉賓歡迎。

以合作研究為紐帶、固定平台為依托,推動與國外智庫開展實質性合作,共同致力於解決所面臨的全球性問題,共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服務。截至目前,我院已與18家國外智庫機構、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展聯合研究,同時與10家上合組織國家智庫單位共同成立上合經濟智庫聯盟,為上合組織智庫間搭建務實穩定的合作平台。同時,借助國外知名前政要、智庫專家學者和工商界領袖等“外腦”“外口”,豐富專家體系,拓展國際發聲,增強對外傳播,為建設對外話語體系和營造良好國際輿論環境發揮智庫力量。

陳春聲:輿論引導和公共外交是高端智庫的重要職能。我們研究院重點面向港澳社會,積極開展多形式的輿論引導、學術交流、公共外交工作。一是打造粵港澳研究領域的學術交流高地。三年來研究院舉辦了30多次不同形式的學術會議、智庫研討會、調研座談會,有關會議主題和成果引發港澳學術界和政策界廣泛關注。二是積極打造高層次成果發布平台。研究院連續發布《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藍皮書》暨“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報告(2018)》《粵港澳大灣區可持續發展指數報告》《廣東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藍皮書(2013—2018)》,對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政策進行專業解讀、深度分析,獲得社會廣泛關注。三是積極組織專家參加高層次論壇作主旨演講。研究院有關教授參加“攜手共建粵港澳大灣區 合力打造世界級城市群”論壇、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等高層次論壇,有關觀點引發社會熱議,起到積極效果。四是有組織地開展中央重大精神和重大政策的宣傳、解讀工作,尤其注重境外輿論引導。三年來,研究院組織專家深入解讀十九大精神、香港回歸20周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憲法和基本法宣傳推廣等重大熱點問題,接受中央權威媒體、有影響力的省級媒體和境外媒體約稿或採訪,不完全統計達280余次。五是積極開展面向港澳同胞的專題培訓工作。六是積極開展公共外交工作。通過接待外國駐華領館和外國政府部門的訪問交流,在國外舉辦智庫論壇,正面宣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王昌林:為方便研究人員對外發聲、引導預期,我院於2016年8月加挂“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牌子,開通“國宏高端智庫”微信公眾號,鼓勵研究人員通過電視、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圍繞經濟社會重大和熱點問題積極發聲,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近年來,我院參與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高級別會議籌備、舉辦和宣傳解讀等工作,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闡釋開展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研究”等系列重大問題研究和十九大精神解讀相關工作,如院內專家參加了國家機關工委組織的十九大精神宣講組以及十九大相關國際研討會。今年,圍繞中美經貿摩擦,我院專家通過刊發文章、接受媒體採訪等形式進行多角度解讀,闡明我國立場和政策。

我院大力推進國際交流合作,與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石油研究中心合作開展學術交流活動,通過出訪、接待來訪等,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戰略對接和政策溝通,加強國際交流和合作。

主持人:高端智庫功能的充分發揮,既需要鍛造自身咨政能力,也需要善待智庫、善用智庫的社會氛圍,更離不開黨和政府的強有力支持。您對此有何期待,對高端智庫充分釋放潛能、更好服務發展有什麼思考?

王昌林:必須看到,與黨中央的要求相比,新型智庫還存在較大差距。一些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制約仍很突出,科研管理制度、薪酬制度、評價制度和人事制度等還不適應出高質量成果、出高端人才的要求,年輕科研人員工作壓力、生活壓力、職稱評定壓力等較大,學術浮躁、短期行為、資源分散等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

解決這些問題,既需要高端智庫自身不懈探索、發揮引領作用,也需要國家進一步深化科研體制和人才體制改革,營造有利於讓科研人員尤其是年輕科研人員潛心研究、“十年磨一劍”的環境。一方面採取“增量改革”方式,採取“新增投入+新的機制”,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重大政策等研究需要,按照新機制,組建一批研究機構,集聚一批優秀人才。另一方面採取“存量改革”方式,對承擔公益性研究的智庫,明確職能定位,完善激勵考核機制,加大國家財政支持。

顧學明:當前,高端智庫要立足中國國情,提高服務決策能力,將自身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之中,以科學咨詢支撐科學決策,以科學決策引領科學發展。要立足黨和國家全局謀劃方案,加強戰略性、前瞻性問題研究,科學研判發展形勢,積極探索發展規律。

廣大智庫要“不做清談館,當好行動隊”,秉持科學態度向決策部門反映真實情況,致力於提供多元化、多樣性的政策主張、政策方案,提出靠譜管用的對策建議。值得注意的是,在借鑒發達國家智庫發展經驗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國情和政治制度差異,避免機械套用西方理論和方法研究中國問題。

陳春聲:高端智庫要切實成為國家事業進步發展的瞭望者、助推者和守護者,不斷提高應對日益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的能力,持續推動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未來,應在以下方面重點著力,發揮高校專業智庫的潛力和活力。

堅持完善高校高端智庫體制機制。在鞏固已有體制機制改革基礎上,推進高端智庫“開門辦智庫”,創新體制機制,有效吸納實務部門專家、行業專業精英,圍繞重大問題,匯聚各界智慧,提出具有戰略性和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堅持走特色發展之路,打造有影響力的智庫品牌。以研究質量為核心,不斷在研究方法、研究隊伍、研究成果、研究平台、學術交流等方面,樹立智庫品牌意識,形成一批具有先進方法論支撐、獨特理論貢獻、鮮明風格的高端智庫。

建立一套國際社會聽得懂、能接受的智庫話語體系。高校智庫要發揮學術理論優勢,基於中國實踐經驗,建構能與國際學術界有效對話的中國理論,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

(責編:孫爽、閆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