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建設對社會也具有較強的示范和引導作用,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依法治校、推進高校治理法治化是建設法治社會、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提升高校人才教育管理法治化水平,培養具有法治思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升人才教育管理法治化水平,當前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完善教育法律法規體系。高等教育法律法規體系是實現高校人才教育管理法治化的規范依據和邏輯前提。我國已經制定修訂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基礎性法律規范,高等教育法律法規體系基本形成。我們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人才教育管理的規律、方法和路徑,按照穩定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通過修訂完善相關法律,制定配套法規,使法律規范更加具體化、更具可操作性。同時,注重總結實踐經驗,及時把成熟有效的治理方法上升為穩定、可預期的法律規范。
推進高校內部規章制度建設。高校根據高等教育法律法規自主制定完備詳盡的內部管理規章制度,是整個高校治理法治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為人才教育管理法治化提供具體路徑和實現方法。高校自主制定內部規章制度,目的是為了保障學校日常工作有序運行,解決學校發展遇到的重大問題,為高校建設和發展提供制度依據。應加快構建現代大學制度體系,完善以章程為統領的學校內部治理架構,實現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不斷提升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這就要依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將高校內部規章制度建設做實做細,並使之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和學校校情的變化。應針對人才教育管理理念、方法的變動,細化和完善對學生課程學習、參與科研、日常管理的相關規定。同時,加強對學校內部規章制度的監督審查,確保其合理合法﹔強化規章制度的執行工作,有效規范高校教育管理權力,確保規章制度不空轉。
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提升人才教育管理法治化水平,要落腳於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引導學生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營造濃厚的校園法治氛圍。這就需要合理設置法治教育課程,將法治觀念更好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目前,大學生法治教育課程主要是思政課中的法律知識學習。要使高校法治教育達到入耳入心的層次,必須在法治教育中找准法律意識、法治觀念與大學生個人學習生活的結合點,進而讓法治精神在學生心中扎根。還應加強高校法治教育課堂建設,優化課程內容設置,增加對民法、刑法、行政法等主要部門法的學習,並充分發揮高校法學院、法律系的作用。在教學方法上,應注重激發大學生的參與熱情,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教師講授、自主學習、互相討論和啟發,讓大學生牢固樹立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更好領悟法治精神、踐行法律要求。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05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