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版網站入口

站內搜索

一帶一路”戰略下的中國和沿線國家國際人口遷移研究的中期檢查報告

2018年11月29日15:13來源: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一、研究進展情況

①研究計劃總體執行情況及各子課題進展情況﹔

本研究項目旨在採用多學科、最先進的研究方法,應用和收集最新和最權威數據,以“亞洲人口與可持續發展元中心”、亞洲人口學會“一帶一路”戰略下的人口變動和社會生態影響專門委員會等國際合作研究網絡為依托,對“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和沿線國家國際人口遷移的現狀和未來進行估算和預測,研究國際人口遷移對我國和沿線其它國家人口、社會、經濟的影響,為相關政策制定提供參考依據,也為促進我國和國際學術界關於國際人口遷移的研究作出貢獻。

一年多來,本項目研究按照預定計劃開展工作,在四個方面的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1. 利用新的數據,得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雙向國際人口遷移估算值﹔在原有研究的基礎上,利用聯合國/世界銀行新的關於全球各國國際人口遷移存量的數據,採用Abel(2013)的雙向國際人口遷移估算模型,得到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1960-2015年的雙向國際人口遷移的估算值,並嘗試用這套新的估算值進行一帶一路倡議下未來國際人口遷移的預測,有關成果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兩篇。

2. 在“亞洲人口與可持續發展元中心”的合作框架下,與有關專家合作,收集、整理和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數據 包括各國人口總量和結構變動、空間分布、經濟總量和結構、城市化、國內人口流動、土地、能源、生態環境的數據,建立了針對65個國家的基礎數據庫﹔

3. 研究了上海國際遷入人口的現狀和近年的變化情況。在上海實有人口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對境外人員的數據進行了進一步的清理和分析,並探討了一帶一路倡議對國際遷入人口的數量和結構的影響,初步研究成果在有關國內和國際學術會議宣讀。

4. 設計國際遷移人口社區和家庭問卷和調查實施方案。針對一帶一路國際人口遷移對遷入和遷出地的家庭和社區的影響,課題組開始調查方案設計,於2017年6月赴浙江義烏進行了數據收集和初步調查。在此基礎上,對國際遷入人口的區域分布和結構特征進行分析,確定以埃及等國的國際移民為重點,進行遷入地和來源地的社區和家庭戶的問卷調查,制定了研究計劃、調查方案、和路線圖,設計了調查問卷,並於2018年五月在浙江義烏開始了試調查,在試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了問卷,計劃在2018年9月開始在義烏等全國其它有關城市對國際移民社區訪談,開展問卷調查。為了研究國際人口遷移對流出地社區、家庭的影響,我們選擇埃及作為個案進行深入研究。在義烏調查問卷的基礎上,設計一套流出地社區和家庭問卷。來自埃及的留學生利用暑期,已於今日前往埃及開始試調查。

②調查研究及學術交流情況(調研數據整理運用、文獻資料收集整理、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等)﹔

1. 2017年2月23日召開了項目的開題報告,邀請國內五位著名專家與會,聽取他們的建議,對項目研究計劃進行了改進和完善。

2. 2017年7月15日,在中國社會學會年會舉辦了“一帶一路政策下國際人口遷移研究“的分論壇,來自全國不同學校包括上海大學的8位專家學者在論壇上宣讀了論文,並就有關學術、政策研究問題開展討論

3. 通過與亞洲人口學會“一帶一路人口變動與社會生態影響”專業委員會合作,在“亞洲人口與可持續發展元中心”的合作框架下,於2017年10月10-11日召開了“一帶一路政策對國際人口遷移和社會生態影響”的國際研討會,邀請來自14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22位專家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口遷移、社會經濟和環境的歷史情況和各因素的相互關系的數據和研究現狀進行交流。

4. 2018年7月8-9日,利用舉辦亞洲人口學會大會的有利時機,在上海大學召開了“人口流動國際比較研究:IAMGE-Asia 項目”研討會。來自亞歐地區一帶一路沿線18個國家的學者討論各國人口流動強度和方向的變化趨勢,提出數據共享和交流的方式和路徑。

5. 2018年7月10-11日,在上海大學召開“亞洲國家小區域城鄉人力資本預測”的國際研討會,來自一帶一路沿線11個國家和地區的20名學者採用多區域人力資本估測方法和模型,研究國際、國內人口遷移流動對國內不同地區人力資本的影響。

6.

③成果宣傳推介情況

本課題成員根據已經開展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和國際學術會上進行了報告, 在有關刊物發表。主要包括:

1. Guy Abel, 2018. Non-Zero trajectories for long-run net migration assumptions in global population projection models. Demographic Research, Vol. 38 (54): 1635-1662

2. Wei Qi, Guy Abel, Raya Muttarak, Shenghe Liu, 2017. Circular visualization of China’s internal migration flows 2010-2015.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vol. 49 (11): 2432-2436.

3. Leiwen Jiang and Zhen Liu: Internal migration with urbanization along One-Belt-One-Road, 亞洲人口學會“一帶一路政策下的人口變動和社會學生態影響”專門委員會第一次國際研討會,2017年10月10-11

4. Guy Abel: One-Belt-One-Road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 quantifying past patterns and future trends, 亞洲人口學會“一帶一路政策下的人口變動和社會學生態影響”專門委員會第一次國際研討會,2017年10月10-11

5. Jing Gao and Leiwen Jiang: OBOR: current social and ecological trends anticipated impact assessment, 亞洲人口學會“一帶一路政策下的人口變動和社會學生態影響”專門委員會第一次國際研討會,2017年10月10-11

6. Yuzhao Liu and Wei Chen: International migrants in Shanghai under OBOR policies, 亞洲人口學會“一帶一路政策下的人口變動和社會學生態影響”專門委員會第一次國際研討會,2017年10月10-11

7. 蔣耒文、劉珍: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城市化路徑和城市人口流動研究, 中國社會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2017年7月15日.

8. Guy Able, One Belt One Road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Quantifying Past Patterns and Future Scenarios, 中國社會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2017年7月15日.

9. Samir KC:Population and Human Capital Dynamics in OBOR regio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中國社會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2017年7月15日

10. Leiwen Jiang, Zhen Liu, Deborah Balk, Mark Montgomery, Brian O’Neill:The urbanization pathways and urbanward migration along One-Belt-One Road,上海論壇,2017年5月27日。

11. Guy Abel:One Belt One Road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Quantifying Past Patterns and Future Scenarios,上海論壇,2017年5月27日

12. 陳偉、劉玉照: “一帶一路“戰略下的上海境外人口變動,上海人口通訊,2017年1期。

④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改進措施,研究心得、意見建議﹔

“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政策實施時間不長,雖然對國際人口遷移的影響逐漸增強,但當前我國遷入人口的來源地和遷出人口的目的地還主要是非一帶一路的國家或地區。在本項目收集數據和開展問卷調查時,可用的數據有限、可調查的人群較少。我們決定採取兩種對策。首先,擴大數據收集和研究范圍,借鑒其它主要國際人口遷移來源國的國際人口遷移的現象、問題和規律,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人口遷移的變動趨勢。其次,設計情景方案,採用人口估測模型,模擬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國際人口遷移趨勢。

國際學界(包括國內許多學者)目前對“一帶一路”的接受程度較低。本課題成員在向國際學術期刊、國際學術會議投遞論文時出現第一時間就被拒絕的情況。一方面,需要我們付出更多努力和耐心﹔另一方面,我們也認識到,當前可能將研究成果首先在國內學術期刊發表、或作為咨詢報告提交有關部門。

二、研究成果情況

主要內容:

Guy Abel, 2018. Non-Zero trajectories for long-run net migration assumptions in global population projection models. Demographic Research, Vol. 38 (54): 1635-1662

隨著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人口遷移對各國人口變動的影響更加重要。但在各國人口預測過程中,往往假設未來國際人口淨遷移率趨於零,主要是因為不能掌握未來人口遷移的准確信息。本文採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新的社會經濟預測方案—共同社會經濟發展路徑下的各種國際人口要素變化的假設,運用多區域人口預測模型,模擬不同國際人口遷移方案下的各國人口變動的程度和方向。分析結果顯示,國際人口遷移對各國中長期人口變動具有重要影響,尤其對已經完成人口轉變的國家更是如此。這項研究對認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人口遷移與其未來社會、經濟、人口變化的關系,提供了強有力的定量和定性依據、和模型工具。

1. Leiwen Jiang and Zhen Liu: Internal migration with urbanization along One-Belt-One-Road, 亞洲人口學會“一帶一路政策下的人口變動和社會學生態影響”專門委員會第一次國際研討會,2017年10月10-11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處於人口轉變和城市化的不同階段,在人口遷移流動的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本文利用各國人口遷移流動的數據,運用Zelinsky的人口流動轉變理論范式,分析處於人口流動轉變不同階段國家的人口遷移強度、城市到農村和農村到城市人口流動率和變化模式。研究結果顯示,處於各種人口和城市化轉變階段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口流動的情況基本符合Zelinsky人口流動轉變理論提出的特征模式。Zelinsky提出的人口流動轉變理論一直是一個概念性的表述,本研究第一次通過實際數據分析,討論和驗証了這一理論,同時可以為理解和預測一帶一路國家在未來社會、經濟、人口城市化條件下的人口流動趨勢提供理論和實際依據。

三、下一步研究計劃

1. 開始在義烏等有關城市開展國際遷入人口的正式問卷調查,了解遷入人口的遷移歷史、現狀、和問題,對流入地的影響﹔

2. 調查國際遷移對流出地的家庭、社區的影響,重點在埃及同時包括東南亞、中亞國家開展問卷調查﹔

3. 建構或改進雙向國際人口遷移估算、國際人口遷移預測、多狀態人力資本預測、遷移人口引力細分模型、多區域人口預測預測模型﹔

4. 繼續收集一帶一路沿線各個國家人口、社會、經濟、環境數據,完善數據庫建設,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到模型預測的輸入數據集﹔

5. 邀請國際人口遷移問題專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問題研究專家研討,提出人口和社會經濟發展路徑,為國際人口遷移提供預測方案,完成一帶一路國家國際人口遷移及其對人力資本變動影響的預測﹔

6. 統籌各子課題的初步研究結果,四個子課題相互借鑒、支持,完成二階段、重復遞進研究,改進和完善研究結果。

(課題組供稿 )

(責編:孫爽、閆妍)